  
签到天数: 100 天 [LV.6]虫鸣光布 - UID
- 2
- 帖子
- 3281
- 精华
- 114
- 经验
- 7213 EXP
- 金钱
- 7289 $
- RP
- 313 点
- 续了
- 1377 s
- 最后登录
- 2025-3-29
|
2#
发表于 2015-1-16 17:52
| 只看该作者
语言分层理论
将语言分为元语言和对象语言两个层次是塔尔斯基和卡尔纳普分别于1933年和1934年提出来的。不过,塔尔斯基的思想只是在其著作《演绎科学语言中的真理概念》由波兰文译成德文于1935年发表后,才广为人知的。因此,一般认为,卡尔纳普最早提出语言分层理论。
起初,卡尔纳普把两个语言层次的区分当作建立人工语言的逻辑语形学的前提。他在1934年发表的《语言的逻辑句法》导论的第一节中对此作了明确的说明:“我们关涉两种语言:首先是作为我们研究对象的语言——我们称之为对象语言;其次是我们用以谈论对象语言的语形形式的语言——我们称之为语形语言(即元语言——引者注)。正如我们已说过的,我们将把某些符号语言作为我们的对象语言,我们将先简单地用英语(并借助一些附加的哥特体符号)作为我们的语形语言。”由此可见,对象语言是指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元语言是指用以表述、研究对象语言的那种语言。例如,某人说“球是红的”,这时他用的是对象语言,因为他用语言来谈论非语言实体——球。当某人说“‘球是红的’这个命题包含四个词”,这时他用的是元语言,因为这句话所谈的不是球这个非语言的对象,而是谈论描述这个对象的语言本身。后来,卡尔纳普又将两个语言层次的区分用于语义学的研究,用“元语言”和“对象语言”这两个概念来定义他的语义学体系。他还认为,语义系统的规则陈述了对象语言中的语句的成真条件,从而决定了这些语句的意义。这就是说,语义系统的规则涉及的是对象语言,但它们本身是用元语言来表述的。
内涵符号学将“元语言”与“内涵概念”联系起来,从内在属性上揭示了元语言对对象语言起作用的过程及本质。同时,将元语言的研究范围扩大化,讨论了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中存在的元语言与对象语言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文科学的历史就是一个元语言的历时过程,是一个对象语言变成元语言,再由元语言变成对象语言的循环往复的历程。完整的符号学分析,除了关涉被研究系统及经常承担着该系统的(外延)语言外,还同时调动着内涵系统及应用于该系统分析的元语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