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神秘] 诺斯替主义神话

目录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西门·马古体系

在先在的、深不可测的沉寂当中独一存在着一个作为“根源”的无边无际的能量(Power),它自生自长、自我寻求、自我发现;它是它自己的母、自己的父,又是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儿子;它是一(One),同时又是一切的根源(Root)。

这能量想要了解自己,它希望看见自己的模样,所以它把自己转变为自己的思想与思想的对象,它以它的“思想(Thinking)”、或者说“心灵(Nous)”独立体现,然后这思想所产生的第一个意念——它形象的“意念(Epinoia,也做Ennoia)”也紧接着被创生了出来。

原始的能量就此产生了清晰边际,通过反思式的运动转化为思想以及意念,它们像镜像一样对立,思想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形象,意念则在看到她的“父”之后了解到自己被生出来的理由,她也想要完成父的思想,所以她把思想的创造能量吸入自身之中,阴阳交合,思想作为阳性的、高级的原则(存在)支配万物,而意念作为阴性的、低级原则(存在)生养万物,由此又诞生了天使长(德谬哥)与诸天使。

随着被造物增多,意念逐渐失去了对于自己创造(流溢)的控制,由她生出的天使并不像她一样知道父的存在,它们不想被认为是被创造物,而是希望自己成为支配一切的神,所以它们以自己的力量创造了数重天与物质的世界(宇宙),并将意念囚禁于物质世界。

意念从高处堕落,被天使们包裹于肉体之中,她变为这个世界中万物的灵魂,并不断在阴性的器皿里迁徙,被不同的能量支配,她后来变为特洛伊战争中的海伦,又最终轮回变为西门·马古所找到的妓女海伦娜。

注1:以上整理内容大多来自以西门·马古(Simon.Magus)的布道为核心的西门派教义及相关作品。
注2:意念从她的父——思想中诞生,有时也被对应于雅典娜从宙斯的头中生出。
注3:意念有时候也被称为普鲁尼可,对应于日后的索菲亚·普鲁尼可(Sophia-Prunikos)。她也被称为是圣灵。
注4:与西门同行的海伦娜有时也被称为月亮(Selena,与helena发音近似),一说认为海伦娜的神话原型是古代的月亮女神,月亮的阴晴圆缺、破损与复原被当做拯救的象征。这个理念或许被继承到日后的普累若麻体系当中,二者都有一个显著的数字“三十”存在。
注5:海伦娜被认为是堕落的神的意念的最低、最后的化身,她的妓女身份强调了神圣本源下沉到被创造物中的深度。
注6:在一些著作,如《马古的神话》、《浮士德的运气》当中,西门——他在拉丁世界中使用的名字是Faustus,意为蒙受喜爱的人——与海伦娜的事迹被认为是《浮士德》的原型之一。

TOP

马克安福音体系

一如《旧约》中《创世纪》的描写,这个世界中存在一个创造、支配万物的神,它也被称为是造物主、工匠之神或德谬哥。与之相对的,在这个世界(宇宙)之外还存在一个与这个宇宙完全无关的、不知名的异乡之神(Alien),它既没有参与到这个世界的创造当中,也从未在这个世界及其历史中展现过其存在。

创造世界的神与它所创造的世界有着相同的性质,造物主是“公正”的神,而异乡的神是“善”的神,造物主拥有着它所创造的万物的支配权,异乡的神则与其中的造物没有哪怕一丝的关联,但出于它绝对的善,它希望把在这个世界中经受罪恶与死亡命运的受造物拯救出来,故而它造就了基督并将其送入这个世界。

基督第一次带来了异乡的神存在的启示,并且在这个世界中受难,他根据这个世界的律法,以自身受的难与流出的血换取了这个世界中受造物的自由,就此以后人们可以根据他们的选择——接受还是拒绝造物主的造物——来决定死后是留在造物主的世界还是异乡的神的世界。

注1:以上以上整理内容主要来自马克安(Marcion)的《马克安福音》。
注2:马克安拒绝以寓意的方式解释《新约》与《旧约》的差别,故而他的理论中存在两位神——一位是《旧约》中的造物主,一位是《新约》中为人类带来救赎的基督的父。对于马克安这种激进的思想的回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基督教对于《旧约》的接纳。
注3:马克安的学说里,“善”是“公正”的反题,公正是依赖于形式的、律法的、复仇的、以牙还牙的,是正义但非善的。而善是与律法无关的,它应当是包容的,不强求的,爱仇敌的。
注4:马克安并不否认弥撒亚将会出现,但他认为那个弥撒亚与基督并没有关系。

TOP

波依曼德拉体系

在宇宙被创生出来之前仅存在着一个绝对能量,它是完全的光明,是真正的神,当那个能量希望实现某种创造之时它以“心灵”的形式显现,从心灵当中又流出了阳性的“道(Logos)”与阴性的“意志(Boule)”。

意志将道到接纳入体内,看到了道设计的无限完美的宇宙,随即她利用自己拥有的元素与后代去塑造宇宙,然而她并不能完美的实现道的设计,她的迷茫、痛苦等感情产生了黑暗,那黑暗随即又转变成了湿气——一种湿润的原始自然,随即道进入湿气当中将其分为相对较轻的火与相对较重的水与土,并用火构成外层边界使元素各行其是,它就一直待在那里以维持着它们的位置。

为了将道从这种工作中解放,心灵又通过话语流溢出了另一个心灵——德谬哥。德谬哥降临在火之上,它与它的七个后代将可感觉的世界圈住,称其为黑玛门尼(Heimarmene),这一工作使得道从湿润的自然中被解放,随后它上升到恒星的领域(Ogdoad),与德谬哥一同让星辰运转,从而创造出了那些非理性的生命。

当宇宙的创造被实现了之后,阴阳一体的心灵又从自身中移涌出了“原人(Primal Man)”,这个原人并非只是象征性的与它相像,而是形式上与它等同。心灵欣赏着原人,深爱着它的这个形象,并将自己所有的作品交付于它,并且在原人看到它的兄弟德谬哥的作品后,也许可它去创造的愿望。随后原人来到德谬哥的领域,七个行星天的支配者在看到它后也被它的完美所迷住,并各自给予它一份礼物,原人就此拥有了支配万物的权力。它向下界张望,它拥有的神的完美投影在自然(Nature)当中,自然更为它所着迷,而原人也对于倒影在水中的自己的影子所着迷,遂而投入自然怀抱当中。

原人与自然交合,原人进入没有理性的身体,而原人所拥有的生命与光也转变成了灵魂(Soul)与心灵(Mind)。由于原人身上带有着哈摩尼(Harmony)——即七个行星天支配者的性质,所以它与自然也生下了七个人阴阳合一的子嗣,这七者后来与万物一起分裂,变成了雌雄相对的物质个体。

被哈摩尼的七层力量所包裹的人受锢于黑玛门尼的支配,人类和万物在地上不断繁衍和死亡,当人类沉迷于对于肉体的爱时他就会走向死,而当他们通过心灵了解他们的本质时他们就会脱离物质身体的束缚,随即他们依次冲出七重天,进入八的领域,在那里他们与共同赞美神,并列队回归神里面。

注1:以上以上整理内容主要来自“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Thrice-greatest Hermes)”的文献《波依曼德拉》。
注2:这里采用了约纳斯的分析,即将“过了一会出现的黑暗”与神的“意志”等同。在这种推论中神的“意志”与西门·马古体系中的意念或瓦伦廷体系中的索菲亚接近,她——意志在此是一个阴性的词汇,指一种拟人化的实体,作为万物规则存在的道也是同样的——的迷茫、悲伤、渴求等感情转变成了物质世界中的物质。值得注意的是,在原本的文献中并没有提到意志的如此行动,在意志真正实现创造之前道导出的先验图景中已经出现了黑暗,这里有关于意志是否是黑暗的源头以及她如何生出物质的描述并非定论。
注3:原人在自然中看到自己的倒影,爱上它,最后与自然结合,这个寓言的原型被认为源自古希腊的那喀索斯(Narcissus)神话。
注4:原人与自然的七个孩子应该更偏向于灵体性的存在,在原文中的描述是“一直持续到一个时代结束”,而人类(我们)的状态的时代是雌雄分离的。根据后文推测,这七个人最终变成了人体内的对应哈摩尼的其中特质,也就是诺斯替主义通常意义上的“魂(Psyche)”,它们像洋葱皮一样层层包裹住人类的“灵魂(Soul)”,与之一同出现的“心灵(Mind)”则接近于诺斯,但按照原文来理解这二者(像神即是道也是心灵一样)并非被割裂而是表里一体的。

TOP

瓦伦廷派体系

在不可见、无法形容、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高处存在着一个完美的移涌,他被称为“拜多斯(Bythos、Depth或Abyss,意为深渊)”、“开端之先(Fore-Beginning)”或“先父(Fore-Father)”。他在最深的静止之中渡过了不可测度的永恒,当他希望实现某种创造性活动(Emanating,或是希腊语的Probole)之时他就将他的设计(Projection)沉入了与他同在的“赛琳斯(Silence,意为静默)”——她也被称为“意念(Ennoia、Idea或Thought)或“恩典(Grace)”——的子宫中去,于是赛琳斯生下了一对新的移涌:阳性的“努斯(Nous或Mind,意为心灵)”和阴性的“阿莱西亚(Aletheia或Truth,意为真理)”,它们和拜多斯与赛琳斯一起共同被称为“最初的四位(The Tetrad)”。

努斯作为最先被生出的,它与生它者最为想象,也只有它最能够理解拜多斯的存在,故而它也被称作“独生子(Only-Begotten)”、“父(Father)”、“万物之源(Beginning of all beings)”。他知道自己被创造的理由,为了荣耀拜多斯,便也模仿拜多斯与阿莱西亚剩下了新的一对移涌:阳性的“逻辑斯(Logos或Word,意为道)”与阴性的“佐伊(Zoe或life,意为生命)”,后两者则又生出了阳性的“人(Man)”和阴性的“教会(Ecclesia)”,由此构成了神性的世界普累若麻(Pleroma或Fullness)的基础,它们与最初的四位被称作“最初的八个(The Ogdoad)”。

在此之后,从努斯和阿莱西亚中又诞生了十位(The Decad)移涌,而从逻辑斯和佐伊当中又诞生了十二位(The Dodecad)移涌,这一阴一阳十五对、共三十位移涌构成了完整的普累若麻神系。然而移涌们之间并非是平等的,而是各有其位置的,除了努斯外,其他从拜多斯中流出的移涌都无法见识到拜多斯的荣光、真实,并且越后诞生者越难以窥见。在普累若麻体系中最后诞生的阴性的移涌是“索菲亚(Sophia,意为智慧)”,她距离源头最远,最无法见识原初的荣光,但她却也最为执着。她不断探索着拜多斯的存在、想要见识拜多斯的荣光(一说是索菲亚了解了其他的移涌均是被创造物,并与它者协力造物,唯独最初的父神是非被创造又独立造物的,因此她也希望像父神一样造物,但是这种愚蠢的想法使得她的造物注定是失败的),无果,直到她深陷其中并消解于其中之前她受到了拜多斯与其他普累若麻成员之间阻隔的力量“赫罗斯(Horos,意为限制)”的阻止,她最终接受了拜多斯存在的不可思议,并放弃了她先前的企图与情感,回到了她原本的位置上。

索菲亚得到洁净与稳固,重回到她的配偶身边,从而让普累若麻的完整性恢复,但索菲亚实现意图时的激情化却作无形的实体,这个无形的实体又受到索菲亚反思自己命运之后产生的痛苦、恐惧、悲伤等感情的影响,转变为物质的原型。它是混乱而无知的,令众移涌不安,随后便被赫罗斯扔到了普累若麻之外的虚空当中并防止它重归普累若麻,由此,原本纯粹、毫无疑问的保持完整的神圣秩序变成与外界肯定的王国相对之物。索菲亚也因此经受着其他移涌们的指责,她自己亦为她被扔出普累若麻的流产儿(赫罗斯从她身上分离出去的企图与感情)而悲伤,众移涌于是便一同向父祈祷,从那里又诞生出了一对新的移涌:阳性的“基督(Christos)”与阴性的“圣灵(Holy Spirit)”,它们使得众移涌明白自己的位置,让普累若麻重回和谐与宁静,基督又为外界的无形赋予形式,而后众移涌又各自贡献出本质中最好的部分,一起流溢出了一个没有配偶的阳性移涌“耶稣(Jesus)”。

外界无形的力量因为基督的赋予形式实体化成了一个新的存在,她被称为“低级的索菲亚”,或者是“阿卡莫特(Achamosth,同样意为智慧)”,她因为基督赋予的形式产生了意识与对普累若麻的向往,但因为她包含着她的母亲——上界的索菲亚所拥有的激情,所以无法通过赫罗斯。她开始重新经历索菲亚的情绪:她因为无法抓住光明而悲伤(Grief);她害怕光明之外的存在也离她而恐惧(Fear);不能理解这一切产生了困惑(Bewilderment);这些情绪也构成了无知(Ignorance);还有接踵而来的皈依(Turning)。这些情感组合成为世界的质料,其中四种否定性的、黑暗的感情成为传统物质四元素的来源,而皈依或祈祷(Prayer)则构成了魂的起源。阿卡莫特就在这种状态的受难中不断追求基督带来的光明,但基督的主要工作是安顿上界、他也知道阿卡莫特唯有与自己的配偶结合才能获得完满,故而普累若麻中众移涌让他们共同的果实耶稣下界,作为阿卡莫特的配偶。

被派遣的耶稣通过传授知识将阿卡莫特与她身上的激情分离,但这些激情是索菲亚的一部分,无法被彻底消除,也无法像赫罗斯一样可以将它们抛弃,所以他将它们凝固为独立的实体,转变成尚未构成躯体性的物质。经过了这样的过程,阿卡莫特消除了激情,从她看到的救主周围的光芒——他的护卫天使——的观念之中又产生了以他们的为形象的属灵(Pneuma)元素。阿卡莫特要与所有属灵的元素一同进入普累若麻,与耶稣成婚使得自身获得完整,但由于属灵的元素与阿卡莫特相同,她不能赋予它们形式与耶稣的知识,所以她转向赋予属魂的质料的形式,从中创造出了德谬哥。被创造出的造物主·德谬哥对于(十字架)右边属魂的事物而言是父,对于左边属物质的事物是工匠,他自身是普累若麻之外万物的王,德谬哥并不知道他的创造是受到了母亲的指引,他在他母亲所居住的赫麦努(Ogdoad,八,即对应恒星天,它是一个德谬哥之上,普累若麻之下的中间地带)之下制造了对应七个行星的七重天与七个支配天使、地球及其上的万物,随后他又根据来自于母亲的知识——一说也说是他窥见的父的影子——创造了属体的人和属魂的人(或者可以说成是人的肉体与灵魂),而阿卡莫特秘密的把属灵的元素注入人的身体与灵魂之中,她希望它们(灵)被培育、得到作为人的耶稣的启示获得诺斯的“传授”被塑造。

最终,那些被诺斯改造的灵脱离地球,进而摆脱七层天的支配,进入赫麦努的领域休息,直到全部的灵都脱离肉体与灵魂的束缚时,它们与阿卡莫特一同什入普累若麻并一同找到结合的对象,随着它们的结合,普累若麻重获完满,在时间之前产生神圣秩序裂痕得到平复。而失去了灵的世界——物质与灵魂的世界,作为堕落的产物,将连同它们体系、结构、造物一同停止存在。

注1:以上整理内容主要来自以瓦伦廷为重要代表的瓦伦廷派的教义、作品。瓦伦廷体系是约纳斯分类中叙利亚-埃及类型的典范,是诺斯替思辨的巅峰,也是当代提到诺斯替主义时被提及较多的体系。
注2:由于瓦伦廷体系中的移涌更加拟人化,以及存在着上界的索菲亚与下界的索菲亚这样的区别,所以在这里主要将使用音译而不是意译。
注3:关于拜多斯是单独存在的至高能量还是与赛琳斯成对存在的,在瓦伦廷派内部也存在着很大分歧。考虑到为体现出与前面的西门·马古体系的差别,特别是移涌以一阴一阳成对存在这个特点,这里采用了两者同时存在的说法。除此以外,有关于普累若麻的构成与创造的过程也存在着众多版本,这里采用了被介绍最多的、相对最主流的版本。
注4:赫罗斯拥有双重功能,当它表示“分离”时,它即被称为“限制”,当它执行“稳固”功能时也被称为“十字架(Cross)”,不过诺斯替主义的十字架与基督教的十字架不同,是T字型的,它水平的一横分隔开上界与下界,垂直的一竖分隔开下界——低级世界的两个领域,即属灵的领域与属魂的领域,有时候它也被说成是属魂的能量分为向左和向右,或分隔开属魂与属无知的世界。在瓦伦廷最初的理论中似乎存在着两个赫罗斯,一个阻挡在拜多斯与其他移涌之间,一个阻挡在普累若麻与外部世界之间。
注5:有关于何种情绪转变成何种质料同样众说纷纭,这里取其中一种:土来自阿卡莫特恐惧的僵硬,水出自她害怕落下的眼泪,气是她出于悲伤的逃逸,火则是等同于无知,成为这一切内在的死亡与腐朽。

TOP

赛特派体系

无法描述的、完美的、作为一切存在第一本原的“不可言说者”——他也被称为是“灵父(Spirit-Father)”——存在于无形无相的光芒之中,当他注意到自己在纯洁的光明之水中的倒影之时,他意识自己形象的意念被实体化出现在他的面前,从而诞生出了一个与他最相像的光明的形象、万事万物的完美“前念(Fore-Thought)”,她也被称为“原初的灵(Original Spirit)”、“巴贝洛(Barbelo)”,她是神的第一个意念(Ennoia、Idea或Thought),是他的形象,也将成为万物的子宫。她请求将他的“第一知识”赠予她,获得了同意了,于是第一知识进入并从巴贝洛内部转变为独立的存在,她以同样的方式生产出了诸移涌,构建出了普累若麻,共同歌颂父,其中唯有“基督”是由巴贝洛的意念有意的沉思父——即通过一种阴阳交合的方式而诞生的,所以他也被称为是“独生子”。

在普累若麻体系建成之后,其中的最后一位移涌——“索菲亚”,她因为种种原因在自己与伴侣之外独立的、未经灵(父)同意就去思考灵与第一知识,她思考的意念因为她的无知与欲望而向外流出、显现,变成了丑陋的、有着蛇身狮头的“亚大巴多(Ialdabaoth)”。索菲亚为了不让其他移涌发现它的存在,把它推出了普累若麻,并想办法遮盖住它,而亚大巴多则在此过程中从他母亲那里吸收了很多能量,并最终离开她而去。

亚大巴多随后占据了一个地方,自己创造了一个移涌,并按照移涌的方式不断增加非理性的能量,其中主要的能量有十二个,一共七个被置于天空,掌管着七重天,五个被安置在地上的混沌,掌管深渊,亚大巴多作为第一个“阿奇翁(Archion,意为统治者)”支配着其下的众能量、众天使,他分给他们一些属于他的火和能量,但是他为了驾驭他们,没有分给他从他母亲那里继承的能量,随后他便向众能量宣布自己是唯一的“神”。

亚大巴多的叛逆、无知、罪恶与反叛引起了索菲亚的恐慌,她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罪,她感到恐惧、不敢回到普累若麻,她身上的荣光也消退、变得黑暗。她悲痛的声音传达到高处,在普累若麻中的兄弟们就为她求情,灵父便让她的配偶降临到她身旁纠正她,但因为她仍然极度的无知,她的能量又被亚大巴多夺走许多,所以她只能停留在对于普累若麻而言是九、对于宇宙而言是八的区域等待回复完成。而灵父为了推进这个过程、为了提醒索菲亚回想起自己的高贵,将他的声音投入了下界。

灵父说:“人存在,人子也存在(指灵父与独生子基督)”。这个声音使得宇宙震颤,直达深渊,亚大巴多自然也听到了这个声音,他在水中看到父完美的形象,其形状是人(Firist Man),这便激起了亚大巴多的创造欲望,亚大巴多于是与众阿奇翁以及他们自身与能量众拿出一些,模仿灵父外貌,塑造出了人的灵魂,在他们之下的三百六十个低级能量——天使则创造了身体,但不知为何,这些能量并不能使得他动起来。

亚大巴多这种肆意妄为的创造却出乎意料的反而帮了索菲亚的忙,在索菲亚的恳请之下,基督带着他的光(移涌)以亚大巴多的天使的形状呈现,并去劝说亚大巴多放弃他母亲的能量,“你把你里面的灵吹一些到人的脸上,你的创造物就会立起来了”,亚大巴多于是照做了,亚当便活动了起来,而亚大巴多夺走的索菲亚的灵也进入到了人类的体内。但不等掌权者们为自己的杰作骄傲,他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的造物在智慧上要胜于他们,所以他们便把他带到黑暗的最底层去。灵父便再加干预,他派出“生命”——也被称为“善灵(Good Spirit)”——隐藏于人的体内,并开导他关于他亏缺的原因指明他们的上升之路,于是亚当因为他体内的光上升到他的创造者们之上。

因为计划失败,众掌权者与天使又想出一计,他们决定把亚当带到死亡的阴影中,因此他们用泥土(物质)、水(黑暗)、火(欲望)、风(反灵)创造出桎梏、坟墓,将亚当的身体变为物质的肉体,随后他们将他带入他们创造的“伊甸园”中,让他服下毒害生命的果实。而为了抽出亚当身上隐藏的光明的能量,亚大巴多让“迟钝(Insensibility,意为没有能力认识)”降临于亚当身上,并以女性的形式把光明的意念都集中在他的肋骨,然而她(即夏娃)的诞生却也移走了他的感官之幕,于是亚当从对黑暗的陶醉中醒来,从她的体内认出了自己的本质。

当亚大巴多发觉亚当与夏娃带着他们获得知识离他而去时他便诅咒他们,并把他们从“伊甸园”驱逐,紧接着他又燃起了对夏娃的欲火,强奸了她,从而生下了熊脸的“杰夫(Jave)”与猫脸的“艾洛英(Eloim)”——他们即是人们口中的该隐与阿伯。亚大巴多把“正义的”艾洛英安置于上层元素的火与风之上,把“不义的”杰夫安置于下层元素的水与土之上,让他们一同统治人类的肉体,而他又在亚当身上植入生殖的欲望,此后亚当与夏娃生出了“塞特(Seth)”,并开始了一连串生殖,这种欲望使得亚大巴多等的恶灵不断注入人类的体内,让他们的灵魂封闭、僵硬、把他们引向罪业。与之相对的,索菲亚则派遣她的灵进入人类的诸世代中去,到他们里面把她的同类从认识的无能与肉体的坟墓与罪恶中唤醒,以让他们为接受从圣洁的移涌们的灵(即指基督的第三次再临)带来的完美做好准备。

注1:以上整理内容主要来自塞特派(Sethians),它又称诺斯替派(Gnostic)、巴贝洛派(Barbeloites)、鹅费派(Ophians)或鹅费特派(Ophites)等,是诺斯替各派中最为经典的一派,也是与瓦伦廷派体系最接近的平行体系,它相较于瓦伦廷派的思辨更加原始。
注2:360个天使创造的身体并非指物质的身体,而只是那身体的前态,为了与之做出区别,在后文使用的词汇将是肉体。
注3:亚大巴多的伊甸园与基督教传说里的伊甸园不同,亚大巴多的伊甸园是充满痛苦与欺骗的,生命树是为了让亚当远离光明而存在的。自然,在诺斯替主义中同样存在智慧树,即基督教里神禁止亚当去吃那一棵,结合其他一些文献里的说法,特别是索菲亚派入蛇让亚当与夏娃吃下知识树的果实这点,我们或许可以推测是索菲亚诱骗或无形中控制亚大巴多,让亚大巴多制造夏娃(没有能力认识对应知识),从而使得亚当认出光明,而蛇传授亚当生殖的欲望则体系了其德谬哥的一面。这里也提现了诺斯替一些派别对于蛇的二重看法——它即代表反宇宙的知识、灵,也可以是亚大巴多等恶灵神的化身。

TOP

摩尼教体系

在天地以及天地中的万物出现之前,存在着一个善的本原(Natures,也做原则、本质或存在),和一个与之相对的,恶的本原。善的本原居住在光明之中,被称为“伟大的父”,在它外面环绕着“念觉(Hauna)” 、“思想(Mad'a)” 、“直觉(Re'yana) ”、“睿智(Mahshabhetha)” 和“智慧(Tar'itha) ”这五个“舍金娜(Sh'kinas)”,它们对应著“气”、“风”、“光”、“水”、“火”五元素;而恶的本原居住在黑暗之中,被称为“黑暗之王”,它也被叫做“阿里曼(Ahrimaan)”、“首魔(Arch-Devil)”、“物质(Hyle)”、“伊比利斯(Iblis)”或“撒旦”,他亦被“烟”、“火”、“风”、“水”、“黑暗”这五个移涌所包围。

光明的世界与黑暗的世界毗邻,两者间不存在任何分隔,由于光明并不想要去照亮黑暗,而黑暗出于无知并没有意识到光明的存在(另一种说法是,光明为了避免引起黑暗的欲望,谨慎地隐藏了自己的荣光),两者间也不存在任何联系。然而黑暗并不像光明一般是自给自足的、宁静的,它的本性就是憎恨与纷争,所以黑暗内部的各个黑暗物质在不断地进攻、摧毁、吞噬临近者,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它们中的一些被推挤到了光明的边缘、目击到了善的光明,那个光辉而奇妙的景象使得黑暗的存在们震惊,继而让它们对更完美者产生了欲望,于是黑暗们便联合了起来,变成一个整体,大肆地去进攻光明的世界。

原本混沌、盲目的黑暗在对光明的欲望中逐渐产生了邪恶的智力,魔鬼的天才,与之相对的,光明因为是善,没有任何罪恶的东西,就没有任何可以对抗恶的爪牙,因此无法直接抵抗黑暗的进攻。但为了守护光明的世界,伟大的父创造了“生命之母”,又以母生产了有着它样貌、代表他的“原人(Primal Man)”,他也被叫做“奥尔穆兹德(Ormuzd)”,是一个对抗黑暗而生的战士,他创造了“微风”、“气流”、“光”、“水”、“火”这五个灵来武装自己,紧接着便从天堂快速下沉下去,来到光明与黑暗的战场与首魔和它的黑暗力量对抗。

出于种种原因,在长久的战斗过后首魔最终战神了原人,于是原人便把自己与他的五个儿子当做食物,分给黑暗的力量与首魔吞食。这些光使得黑暗的寻求弥补欲望得到满足,不再想要去进攻光明的世界,但也因此,原人生出的光辉的五个神也被黑暗所包裹和囚困,变得盲目而迟钝。当原人醒来,他呼唤自己的父,父听到了他的祈祷,于是便第二次进行创造,它创造出了诸光明的朋友,诸光明的朋友又创造了“伟大的建筑师(Great Achitact)”,伟大的建筑师则产生了“活灵(Living Spirit)”。活灵随即模仿神的五个舍金娜,生出了五个儿子,他与他们前往黑暗的世界,将原人唤醒。原人因为父、母与活灵的努力而被救回天堂,但原人的五个孩子——他的灵魂仍留存在黑暗之中,为了将它们剥离出来,活灵与随从将黑暗与光明的混合物从黑暗中分离,并以那些吸收了光明而变得虚弱的黑暗支配者的躯体为原料创造了宇宙:活灵的五个儿子维持着这个宇宙——十个天穹与八个地层——的秩序,而黑暗的支配者、即“阿奇翁”们它们的皮肤被钉住,形成天幕,而它们的骨与肉则形成了大地与山川。

通过这样的创造活动,一些光明被解救出来,它们形成了太阳与月亮,其余的则形成了恒星。为了加速剩余的大部分光明得到拯救,父要让静止的宇宙转动起来,于是它第三次创造,创造出了“信使(the Messenger)”,信使又产生了十二个对应美德与神圣的女儿——天使,他利用她们制造了一个有十二片叶片的装置,这装置驱动起星体旋转,也使作为承载光明的舟的太阳与月亮也动了起来。然后,他与她们一同乘船下界,信使与他子女的美丽激起了黑暗的欲望,阳性的阿奇翁们因为欲火将它们体内的光明射出,天使们便将那些光明收集起来,放入太阳与月亮这个“舟”中送入光明世界,在此过程中混杂在光明里面的黑暗则被天使们选出、抛弃,它们落在地面上成为了世上一切植物,而与之相对的,囚禁有光明的一切动物被认为是阴性的阿奇翁们流产而生的产物。

由于信使的活动,首魔意识到光明终将被分离,届时失去力量的黑暗将会在停滞中陷入死寂,为此,它以原人为模板,按照原人的形象制造了亚当与夏娃,并将剩余的全部光明都注入其中。这邪恶的设计使得光明被牢牢的困顿于邪恶的质料体内,而注入夏娃体内的肉欲则会这种困顿世世代代地持续下去。然而光明也想出了对策,为了实现最终拯救,信使又流溢出了耶稣(这个神),耶稣随即来到亚当身边,叫他吃下知识树上的果实,同时告诫他远离夏娃,可惜亚当最终还是屈从于肉欲,从而使得黑暗的历史随着人类的生殖延伸,启示在时间性上成为了必要。而耶稣融入物质之中,他聚集自己,也聚集光明,他的光辉经由佛陀、琐罗亚斯德、历史上的耶稣到摩尼,周期性的、一再的得到更新与完善。

最终,宇宙的分离作用与耶稣的历史作用结合,光明持续升入光明世界,当光明全部从黑暗中解脱出来之后,光明世界得到恢复,黑暗的世界则彻底陷入死寂。

注1:以上整理内容主要来自摩尼教的教义、作品。
注2:“念觉” 、“思想” 、“直觉 ”、“睿智” 和“智慧 ”在国内有时也被翻译成“意念”、“智力”、“审慎”、“决心”和“知识”,它可能源自拿赛派(Naassene)中教导的在太初五王按序自生之说,此五王为“众王之王”、“权能之主”、“生命之睿智(Manda d-Hiia) ”、“真理之形像(Dmut-Kusta)” 及“河水分流者”。其原型是耶稣在《多马福音》提及的“乐园中的五棵树”,树在古犹太为“神的形像”的象徵。
注3:摩尼教中的物质一词与希腊哲学中的物质不相同,这里应该理解为一种黑暗的存在的积极原则,指一种混乱的、邪恶的运动。
注4:在一些说法中,光明并非没有战斗的力量,但为了拯救而创造了原人——这时它被称为灵(Soul)。甚至,光明其实拥有着压倒性的力量,然而伟大的父想以自身的力量独力完成视野而创造了原人。
注5:关于原人的战败,有时候被解释为一种计谋——光明被黑暗吞噬,就如同将毒药混入美食,这使得黑暗不在执着于光明的世界。
注6:“对更好者的欲望”强调了光明的完美(完善)与黑暗的缺陷,正因为黑暗是亏缺的,亏缺对更好者有着“欲爱(Eros)”,这才激起了万物参与不朽的努力,是他们追究知识与完美的重要动力。不过在摩尼教中这种欲望被视为是出于怨恨的、邪恶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