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魔法少女动画的历史与发展

1L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魔法少女动画的历史与发展

[Yohatfer汉化组]魔法少女动画的历史与发展(最后更新5.13) - 漫有引力 - 蛋蛋网 - 师大人的精神家园 https://www.oiegg.com/viewthread.php?tid=1489987


目录:


序章
1.日本的魔法少女动画
2.魔女的概念
3.日本的幼女向作品中的魔女
第一章 魔法少女动画的诞生
1.东映动画魔女系列的诞生
  1.1美国电视剧《魔女妻子》的影响
  1.2《魔女使莎莉的诞生》
  1.3《莎莉》成功后日本人对魔女的认识
  1.4 《甜蜜小天使》
2.从魔女动画到魔法少女动画
  2.1东映魔女动画兴起
  2.2 东映魔法少女动画的特征
第二章 80年代的魔法少女动画
1.继承魔女动画的《明琪桃子》
  1.1苇Production的《明琪桃子》
  1.2《明琪桃子》的意义
2.Pierrot(原文ぴえろ)魔法少女
  2.1Pierrot魔法少女是?
  2.2Pierrot魔法少女的特征
3.80年代魔法少女动画的特征
第三章 90年代以后的魔法少女动画
1.传统魔法少女动画的衰退
2.战斗美少女兴起 38L
  2.1《美少女战士》的轰动
  2.2《美少女战士》的新要素是?
  2.3战斗美少女的讨论
3.在这之后的魔法少女动画 39L
  3.1战斗美少女动画的流行
  3.2《魔卡小樱》的成功
4.90年代的魔法少女动画的特征
第四章 魔法少女动画的现状
1.本世纪头十年的魔法少女动画
  1.1利用“约定”噱头的动画的出现
  1.2宅向魔法少女动画的出现
2.otaku向魔法少女动画
  2.1传统魔法少女动画的回归
  2.2《小魔女DoReMi》以后的魔法少女动画
3.《光之美少女》系列独占市场
  3.1《光之美少女》系列的诞生
  3.2《光之美少女》系列的继续
  3.3《光之美少女》系列商业上的成功
  3.4《光之美少女》成功的原因
4.《魔法少女小圆》的成功与意义
  4.1 2011年最具话题性的动画
  4.2《馒头卡》成功的原因
5.00年代魔法少女动画的特征
第五章 魔法少女动画的符号化与定义
1.被符号化的魔法少女动画
  1.1魔法少女动画之外的作品中的魔法少女恶搞
  1.2这个现象的意义
2.魔法少女动画的定义与分类
  2.1“魔女”与“魔法少女”的定义与关系
  2.2“魔女”与“魔法少女”的区别
终章 魔法少女动画的未来与此后的挑战
1.近年播放的幼女向动画
2.魔法少女动画的热度冷却?
3.将来的魔法少女动画的预想
4.此后面临的挑战
5.写在最后
参考文献



序章

1.日本的魔法少女动画

  “魔法少女动画”也被称为“魔女动画”(表意微妙地有所不同,后述),(刺杀,在日语中前者是“魔法少女アニメ”,后者是“魔女っ子アニメ”,在中文中都是魔法少女动画的意思,因为有略微的不同,在本文中后者译作“魔女动画”)是以拥有魔法之力的少女作为主人公的一种日本动画类型。

  魔法少女动画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并在80年代发展并作为一种动画类型确立下来。进入90年代后,魔法少女动画与其他类型的动画进行融合,其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之后,正统派的魔法少女动画开始衰弱,直至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才一度复活,并一直持续到现在。一方面,虽说“魔法少女”的印象在人们的思维中扎根,但分属各种类型的作品也不断出现。同时,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以后,由于既有作品的影响,魔法少女动画呼唤新的话题来继续下去。

  魔法少女动画最开始的观众主体为入学前女童与小学至初中阶段的少女。但是,随着这个动画类型的变化,观众层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写作本文,是为追溯魔法少女自诞生以来的发展历史,并对魔法少女动画的现状进行分析。特别对当代经过变迁的魔法少女动画,本文将考察其意义与商业价值。在此之后,本文将对魔法少女动画今后的发展进行讨论。


2.魔女的概念

魔法少女这样的概念是日本的产物。西方通常称之为“拥有魔法的女性”,即是魔女。

魔女,古代欧洲的民间传说,指使用超自然力量、危害他人与牲畜安全的人类,同时也指妖术使用者。(小口伟一、堀一郎主编 《宗教学辞典》 东京大学出版社,1973,p.683)

在英语中,魔女对应的单词是“witch”。其起源有两个说法。一说是源于古英语中的“wicce”,即“贤明”“智慧”的意思。另一说是源于印欧语系中的“weik”,即“魔术”“咒术”的意思。由此可见,古时魔女指的是使用魔术或咒术、拥有智慧的女人。(正木p8)

但是,这样的魔女在中世纪直至近代的欧洲一直作为邪恶的象征遭到彻底地排挤与厌恶。这个时代的欧洲,基督教廷拥有绝对的力量,是所有判断的基准。如同魔女这样基督教之外的拥有智慧的女性,将被当做恶魔进行排挤甚至杀害。这就是所谓的魔女审判与魔女狩猎。(正木p50)

在当代西方文艺作品中出现的魔女给人印象与以往变化不大。一个老妇身着黑衣、头戴三角帽、乘着扫帚在天空飞翔,抑或身居深山的蘑菇小屋中,使用蜥蜴等材料在大锅中熬制奇怪药物。

这种设定的出现也是有原因的。在中世纪的欧洲,死亡率居高不下,长寿者是非常稀少的。在如此残酷的条件中要想得到长生,仅有体力是不够的,智慧也是必要的(p18)。女性跨坐在扫帚上的行为在当时是极大的禁忌。即使被禁止也这样做的女性被当做是对基督教廷的反抗(p27)。同时,蜥蜴作为有毒生物,在当时常被添加到魔法药中。使用象征魔法的生物进行药剂的调和,也算是与魔女身份相符合的行为吧(p33)。

因此,现代西方社会对魔女的邪恶印象还有很强的影响,无法产生可爱的感觉。


(图1. 美国动画《猫和老鼠》中出场的魔女 出处:Cartoon Network《Tom & Jerry/魔女战斗》)

3.日本的女童向作品中的魔女

  在日本,最初的女童与少女向刊物是少女杂志。

  日本最初的少女杂志创刊于明治年间。当时的少女杂志以小说为主,漫画连一两页都没有。昭和28年,最初的少女漫画,手塚治虫的《蝴蝶结骑士》开始在少女杂志中连载(少女漫画的世界p5)。在《蝴蝶结骑士》中,作为主角的女孩子萨菲亚与邪恶的王子战斗。这个设定也是此后的“战斗美少女”(后述)类型的原型。

  在这之后的数十年间,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的少女类型题材时不时地出现。有《少女Book》从昭和32年7月号开始连载的《粉色天使》的主人公云之妖精(p50)、《瞳》从昭和36年4月号开始连载的《Super Rose》的主角,被外星人改造而获得超人体能与邪恶势力战斗的斯帕罗丝(p108)。

(图2.漫画《Super Rose》 发行:平凡社 别册太阳 《小孩子的昭和史·少女漫画的世界I》 p.108)

  但是,这些作品的主角全都不是使用魔法的魔女。这是因为在日本没有西方概念中的魔女。虽说传说或者创作中也有持有魔力的女性登场,但对她们都比较宽容,没有太多邪恶的感觉。

  少女漫画真正引入“魔法”的概念是在昭和38年发行的《Ribon》上连载的《甜蜜小天使》(赤塚不二夫)(刺杀:原标题『ひみつのアッコちゃん』,《甜蜜小天使》为港版标题)和同杂志在昭和41年9月连载的《魔法使莎妮》(横山光辉)。在这两个作品中,首次出现了少女向作品中的“魔法”与“魔女”的概念。对此之后的魔女动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一章 魔法少女动画的诞生


1.东映动画魔女系列的诞生

  1.1美国电视剧《魔女妻子》的影响

  《魔女妻子》(原名Bewitched),是1964年至1972年美国ABC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放送的全254话情景喜剧。剧情大致为,在广告代理店工作的戴林·斯蒂芬与作为魔女的萨曼莎结婚并过着平静的生活,但遭到萨曼莎的母亲恩多拉的反对,并时常引发家庭骚动。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人物登场,是一个热闹的家庭电视剧。

  《魔女妻子》在极普通的美式家庭电视剧中加入了魔女的要素,成为热门电视剧。这个电视剧播出的9年间,获得了初期31%、后期10%的高收视率。(正木p151)由此电视剧开始,西方人改变了对于魔女的印象。

  正如前述所言,西方社会在很长时间里,都认为魔女是邪恶的魔法使这样令人恐惧的角色,是与人类对立的关系。但是,电视剧《魔女妻子》中,作为妻子的萨曼莎并没有与人类对立,反而扮演的是帮助丈夫出人头地的贤内助一般的角色。一方面,萨曼莎的母亲恩多拉的行为是传统意义上的魔女形象。恩多拉认为人类是下贱的生物,与魔女对立的存在,所以千方百计地阻碍女儿的婚姻。如此这般“亲人类”魔女与“反人类”魔女的矛盾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当然魔女与人类的和解是被大众接受的主流结局。

  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正如火如荼。黑人与少数民族要求再教育、就业与选举等各项领域,与白人享有同样权利的运动。在这样的社会风潮中,《魔女妻子》长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开始考虑如同少数民族般被歧视的魔女与多数派的人类之间的和解实现的可能性。

  在此之后的1966年,《魔女妻子》在日本播出,广受好评,获得在这之后多次重播并制作日版电视剧的人气。本来对知道魔女概念的日本人几乎都是受西方魔女作品的影响。也就是说,前述“魔女与人类虽有矛盾,但终将和解”的认识被日本社会接受。

  这个认识对此后的魔女题材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魔女妻子》中出现的魔女仍然是传统意义的魔女,与动画中登场的“可爱的魔女”还有差别。


  1.2《魔法使莎莉的诞生》

  “可爱的魔女”诞生的原点是横山光辉于1966年开始在少女漫画杂志《Ribon》上连载,同年在电视播出的《魔法使莎莉》(以下简称《莎莉》)。《莎莉》因为前述的《魔法使莎妮》已存在,在动画化的时候因为商标产权问题更名为《莎莉》。


(图3 因为动画化的原因名称变更 发行:平凡社 别册太阳 《小孩子的昭和史·横山光辉漫画大全》 p.85)


  看到《魔女妻子》的成功后,横山也从同样的思路取材,开始画这方面的漫画。当时漫画的读者以低龄为主,特别《Ribon》的读者主要是女童。因此,横山将主角从《魔女妻子》中的主妇变成了少女。

  另一方面,当时的电视动画充斥着忍者、妖怪、怪兽等男性向题材,几乎没有女性向的作品。《魔女妻子》成功后,动画制作会社也开始预想魔女动画成功的可能性。在当时的企划书中,描述了《莎莉》的三个成功要素。第一,普遍存在着对超自然力量的憧憬;第二,以《Q太郎》为象征的日常中的非日常很有趣;第三,当时已制作的十余部电视动画中,连一部女性向的作品都没有。(魔女大全集p34)

  于是,东映动画(现在的东映Animation)在《莎莉》漫画连载预告时,发布了动画化的决定,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1966年12月开始,每周一晚七点的黄金时段在NET电视网(现在的朝日电视网)向全国播放。

  《莎莉》的主角梦野莎莉是魔法王国的公主,向往着人间界。但是,作为父亲的魔法王国国王非常讨厌人类,禁止人间界于魔法界的交流。于是莎莉降临到人间界。莎莉的母亲支持着莎莉,而父亲则计划着将莎莉带回魔法界。

  从这个剧情梗概中可以看出,《莎莉》的设定与《魔女妻子》是类似的。特别是魔法界与人间界的矛盾与其和解与《魔女妻子》的主题是一致的。另外,开场部分也让人想起了美国动画《猫和老鼠》中类似的情景。由此可见海外作品对动画仍有着巨大的影响。

  众望所归,《莎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多次延长播放时间,成为了全109集的标志性长番。在这之后又多次重播,不仅是女孩子,在男孩子中叶得到了绝大多数的支持。(魔女大全集p2)
 

  1.3《莎莉》成功后日本人对魔女的认识

  《莎莉》开创的可爱魔女路线的成功使日本人对于《魔女》的概念固定了下来。但是,那也未必是正确的印象吧。

  1966年至1968年,一部叫做《小魔女珍妮》的美国电视剧在NET电视网播出,获得了不输给《魔女妻子》的人气,并在1969年到1970年播出了第二季。这部电视剧与《莎莉》在同一个电视台播放,其成功应该也是受《莎莉》的影响。

  然而,说《小魔女珍妮》的女主角珍妮是魔女的话,原作的标题里是没有“小”这样的文字的。这部电视剧由美国NBC制作的情景喜剧,本来的标题是《I Dream of Jeannie》,并没有“小”或者“魔女”。(刺杀:日语标题为『かわいい魔女ジニー』)珍妮是阿拉伯世界中精灵一般超自然的生物,在伊斯兰教成立之前被广泛信仰。在电视剧中,主角托尼从迷之壶中解放了珍妮并带到了美国。(摘自《小魔女珍妮》粉丝网站:http://www2.famille.ne.jp/~choko-h/jeannie/jeannie.html)

  当然珍妮作为精灵也使用魔法。但是,当时的日本人并不关注珍妮身着的阿拉伯服装,认为使用魔法的女性都是魔女,同时由于《魔女妻子》与《魔法使莎莉》的影响,认为魔女都是可爱的女孩子。于是推测日本在引进这部电视剧时,顺应魔女文化的兴起,将《I Dream of Jeannie》译作了《小魔女珍妮》。


  1.4 《甜蜜小天使》

  《魔法使莎莉》成功后,东映动画预见到少女动画时代的到来。为了继续维持魔女动画的人气,早早就开始策划制作新的魔女动画,于是选中了赤塚不二夫原作的漫画作品《甜蜜小天使》。

  如同前述,《甜蜜小天使》是1962年至1965年期间,与《莎莉》一同在少女漫画杂志《Ribon》上连载的作品。漫画连载较《莎莉》更早。这个时间差使得《甜蜜小天使》与《莎莉》有决定性的不同(后述)。

  作为主人公的厚子本名加贺美厚子,是云雀之丘小学的五年级学生。与莎莉不同是个普通的女孩子,双亲也只是普通的人类。厚子打碎了珍视的镜子,为镜子制作坟墓时,镜子精灵出现了,给了厚子一个魔法盒。只要对着这个魔法盒吟唱咒语,就能变身成任何模样。厚子通过使用魔法,帮助有困难了人,解决了各种各样的事件。

  1969年,《甜蜜小天使》继《魔法使莎莉》之后,同样在NET电视网的同一时间段播出。受《魔法使莎莉》成功的影响,《甜蜜小天使》取得了预想以上的成功。吸取了前作《莎莉》的经验,《甜蜜小天使》系列通过播出第二季与第三季,极为安定洗练地完成了播出,并取得了最高收视率27.8%,平均收视率19.8%的收视记录,凌驾于《莎莉》之上。剧中登场的魔法盒也同期被番组赞助商之一的中嶋制作所玩具化,广受好评,并开创了之后对剧中出现的魔法道具进行玩具化的线路。

  厚子与莎莉的不同在于,厚子是普通的人类,而莎莉是来自魔法王国的魔法使。与《魔法使莎莉》是受《魔女妻子》影响而创作的作品不同,《甜蜜小天使》是从1962年开始连载的,并没有受到影响。其结果是,一般的女孩子藉由魔法道具进行变身并使用魔法这样的作品形式的出现。

  由此产生了莎莉一般“从异世界来到人间界,先天持有魔法的角色”与厚子一般“本来就是普通的人类,藉由魔法道具使用魔法的角色”两种系统。这两种系统的成立决定了此后魔法少女动画的方向性。


2.从魔女动画到魔法少女动画

  2.1东映魔女动画大爆发

  《魔法使莎莉》与《甜蜜小天使》之后,东映动画在70年代与80年代间,共制作了9部魔女动画作品呢。

  就设定而言《猿飞艾克》使用的并非魔法,而是忍术,在世界观中也没有出现魔法。而《甜心战士》中使用的也不是魔法,而是科学与超能力这种科幻作品中常见的设定。这两个作品虽然是对魔女动画认识不足的情况,但东映动画仍将其作为魔女动画系列对待。同时,也有很多像《魔女蒂克尔》这样由永井豪与Dynamic Productions(刺杀:永井豪创建的漫画创作公司,也称“原动力”)原作,只由东映动画进行动画制作的作品,也归入东映魔女系列之中。


作品名    播放时间    原作    播放集数    电视台

    主角      主角的设定      魔法道具

魔法真子(魔法のマコちゃん )       1970年~1971年     东映原创    全48集    NET电视网

    浦岛真子    深海之国的美人鱼    吊坠·人鱼之命

猿飞艾克(さるとびエッちゃん)     1971年~1972年   石之森章太郎   全26集    NET电视网

    猿飞爱子      自称猿飞佐助33第33代子孙    没什么特别的

魔法使Chappy(魔法使いチャッピー)     1972年~1973年    东映原创   全39集   NET电视网

    Chappy     来自魔法王国的女孩子     魔法棒

奇迹少女理蜜特(ミラクル少女リミットちゃん)    1973年~1974年    东映原创    全25集    NET电视网

    西山理蜜特    改造人     魔法贝雷帽

甜心战士(キューティーハニー)     1973年~1974年    永井豪    NET电视网

    如月甜心    外表是少女的机器人     空中元素固定装置(内藏)

魔女小惠(魔女っ子メグちゃん)     1974年~1975年    东映原创     全48集     NET电视网

    神崎惠    魔界女王候补之一     吊坠

魔女蒂克尔(魔女っ子チックル)     1978年~1979年    永井豪     全48集      朝日电视台

    小森蒂克尔    魔法王国的魔女     魔法辞典,此外没什么特别的

花仙子(花の子ルンルン)     1979年~1980年    东映原创     全48集    朝日电视台

    伦伦·弗劳沃    花之精灵,拥有探测七色花的能力  花之钥,新·花之钥

魔法少女拉拉贝尔(魔法少女ララベル)    1980年~1981年    东映原创    朝日电视台

    立花拉拉贝尔    魔法界修行的女孩子    魔法包,魔法棒


  《魔法真子》是东映的第一部原创魔女动画。虽然一部分设定参照了《美人鱼》,但故事是完全原创的。主人公的浦岛真子是住在深海的人鱼公主,龙王与人鱼的混血儿。与《莎莉》、《甜蜜小天使》不同,这部作品是面向高年龄层的观众制作的,加入了青春剧与社会问题的要素,而魔法的要素则相对少些。但是,结果是得到了孩子们极大的支持,足足放送了一年才完结。

  应要求有特色的作品的呼声而制作的《猿飞艾克》的主人公是使用忍术的小学女生。设定上并没有使用魔法,但仍被作为魔女动画对待。(后述)

  继异色作《猿飞艾克》之后,东映动画回归原点,制作了原创动画《魔法使Chappy》。从角色设计到故事设定,《魔法使Chappy》的设定中可以联想的要素都特别多。同时,《甜蜜小天使》中的紧凑设定、《魔法真子》中的社会问题等过去作品的要素都全部加进去了。

  《魔女小惠》(以下简称《小惠》)中出现了主角小惠意外的搭档魔女稳,同时也加入了少女漫画的时尚感与西洋风的世界观要素。特别是在该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小惠的暴露场景,因此得到了不少男性观众的支持。

  《小惠》播出三年后,东映动画原创魔女动画《花仙子》诞生了。继承《小惠》中西洋风的设定,本作将故事发生地设定在现实中的欧洲。更是加入了“寻找七色花”这样的旅行要素与花语。《花仙子》取得了破纪录的成功,并制作了剧场版,成为了当时的话题。

  与《花仙子》的欧风相对,《魔法少女拉拉贝尔》使用了和风的世界观。同时,与前作的花语相对,引入了占卜的格言。但是,因为严厉的评论与制作方“少女们的嗜好与魔法相差太多”的判断,《魔法少女拉拉贝尔》之后东映动画很长时间没有制作魔女动画。


  2.2 东映魔法少女动画的特征

  由表1可见,70年代的魔女动画系列的主人公之间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几乎全员都是来自异世界并使用先天习得的魔法(或者特殊能力)的女孩子。主人公们的身份有作为魔女候补的公主、忍者、改造人、机器人等,使用的是与生俱来的魔法或者特殊能力,也就是继承自《魔法使莎莉》的系统。

  《猿飞艾克》的主人公艾克自称猿飞佐助的33代子孙,拥有怪力并能与动物对话。她从山中转学到三叶小学,同时引起了不少风波。陪伴艾克的是一只名叫布克的会说人话的狗。与惯常的魔法少女动画特征之一的“有迷之吉祥物”相一致。因此,艾克与以往的魔女一样,来自遥远的世界,拥有来自血缘的特殊能力。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非日常也是东映魔女动画系列不变的要素。基于以上理由,《猿飞艾克》也可认为是魔女动画。

  《奇迹少女理蜜特》的主人公西山理蜜特因为事故而濒临死亡,于是被其父西山博士改造成了改造人。作品中理蜜特自登场开始,陆续收集了魔法贝雷帽等七个使用超能力的道具。与传统魔法少女动画中出现的魔法道具一样,这也是一开始就准备商品化的设定。同时,也有名叫宫的改造狗这样的迷之吉祥物。

  《甜心战士》中主人公的设定与《奇迹少女理蜜特》相似。甜心是有着如月博士的女儿年幼时的记忆的机器人。通过名为甜心闪光的变身技能,甜心能获得极高的战斗力。之后又得到了各种各样的能力与名为七变化的变身能力。《甜心战士》拥有“与生俱来的特殊能力”“变身能力”与“运用特殊能力战斗”的三个要素,是可考的战斗美少女(后述)鼻祖。虽然这部动画的目标观众层主要是女童,但华丽的动作场景、作为敌人的怪人的出现、变身时有果体出现等等要素的存在,也吸引了不少男性观众。虽然《甜心战士》继承了不少《魔女小惠》的色调,但从东映魔女动画整理来看,这是很有特色的一部作品。

  由此可见,东映魔女动画系列的作品都有“来自异世界的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没有变身的必要”的特点。这些特点与《魔法使莎莉》是一样的。同时,“存在魔法道具”“魔法道具进行了商业化”“迷之吉祥物”等要素也被之后的魔法少女动画所继承,成为了魔法少女动画的重要要素。一部分作品中出现的“普通的女孩子拥有了魔法”“通过变身使用能力”“变身为特定的职业”等也是此后的魔法少女动画所具备的要素。

第二章 80年代的魔法少女动画


1.继承魔女动画的《明琪桃子》

  1.1苇Production(刺杀:现称Production REED)的《明琪桃子》

  20世纪80年代,魔女动画发生了改变。一直主导魔女动画的东映动画原创魔女动画的制作暂时中断。取而代之的是站在顶点的魔法少女动画,苇Production制作的《魔法公主明琪桃子》(以下简称《明琪桃子》)。

  《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的第一季是1982年3月18日到1983年5月26日之间在东京电视网播放的全63集的动画。主角桃子来自浮在空中的梦之国菲娜莉娜萨,带着随从的狗鸟猴来到地面。桃子每次遭遇事件时都会通过魔法变成18岁的样子,成为所有领域的专家并解决事件。

  与一直以来的魔女动画不同,《魔法公主明琪桃子》有许多年轻的工作人员参与(オトナアニメ),制作了自由度很高的剧本。作品中出现了对人情剧、西部剧、间谍动作剧与SF等等题材的恶搞。通常动画制作为了节省成本,会限制作画的张数。但是,《明琪桃子》的监督汤山邦彦做出了“(作画的)张数怎么样都无所谓,有灵感就画”的指示,使得作画数量如同作画暴走一般增加。特别是变身场景特别讲究,多次进行了重做。


  1.2《明琪桃子》的意义

  前述所言“来自异世界,使用先天魔法的人类”与“有着需要变身才能使用魔法的限制的普通的人类”两种系统相对,桃子使用的是与来自梦之国的公主身份无关,“变身为专业的大人的魔法”。在作品中,桃子在解决各种问题时,都会变身为对应职业的女性(女警官、护士、体育选手、偶像),并得到相应职业的特技。这样的设定使得本作与以往的魔女动画背道而驰。这样的设定使得变身的场景变多,也影响了此后的动画。(オトナp70)

  这些特征都与《明琪桃子》的主题有关。《明琪桃子》的主题是给予人类“梦”。一旦人类世界的梦消失,梦之国菲娜莉娜萨也会消失,桃子正是为此而来到了人间界。但是,与其他以“给予梦”为主体的作品中的设定不同,《明琪桃子》也给予作为主要观众层的小孩子们“梦”。

  《明琪桃子》播放的时候,正好是女性运动盛行的时代。当时的女孩子都希望长大后可以从事女性职业。桃子变身成为各种职业的女性而活跃,给予作为观众层的女童梦想的设定,博得了大量的人气。(オトナ)

  但是,《明琪桃子》打破了一直以来少女向动画的常规。《明琪桃子》最终话第46集时,桃子因为暴走被卡车碾死。《明琪桃子》开创了主角在最终话死掉的先河。手塚治虫的《铁臂阿童木》中的阿童木也在最后一集为了拯救地球飞向了太阳。但是,与阿童木的自我牺牲不同,桃子的死因是观众意想之外的很普通的死法。因此桃子的死才给了当时的女童很大的打击。最后死去的桃子再一次出现在菲娜莉娜萨,带着探寻自己的梦的决心,变成人类的婴儿降临世界,这样毫无前例的故事引发了不少话题。

  桃子的死使得魔法道具遭到破坏,无法再使用魔法了。原本,桃子寄住在一家原本没有孩子的夫妇家里,但是那对夫妇有了孩子,桃子的居住场所也没了。但是,本来动画《明琪桃子》最开始预定播放52集,因为各种各样大人的理由(刺杀:这里我乱翻的,原文是因为被要求截止)而减为46集。担任《明琪桃子》脚本构成的首藤刚志决定让桃子在最后死掉。但这并不是为了杀死桃子,而是为了让桃子成为人类的小孩并寻找自己的梦。(オトナp72)结果,菲娜莉娜萨降临人间界的结局没有出现。魔法存在极限,梦想要自己去实现,这个结局含有这样的信息。
 

2.Pierrot(刺杀:原文ぴえろ)魔法少女系列

  2.1 Pierrot魔法少女系列是?

  80年代到90年代,确立了女性向魔法少女动画的是Studio Pierrot制作的“Pierrot魔法少女”系列。这个系列包括《魔法小天使(台版)》(魔法の天使 クリィミーマミ)、《我爱莎莎(港版)》(魔法の妖精 ペルシャ)、《魔法之星 魔力爱美》(魔法のスター マジカルエミ)、《魔法偶像 蜡笔由美》(魔法のアイドル パステルユーミ)、《梦幻拉拉(台译)》(魔法のステージ ファンシーララ)等5部作品(刺杀:以前的台版港版翻译完全没有表现出系列的感觉,但为了方便大家度娘还是用了引进名,直译的话5部作品分别为魔法天使奶油麻美、魔法妖精帕西亚、魔法之星魔力爱美、魔法偶像蜡笔由美、魔法舞台梦幻拉拉,命名都是《魔法XX+主角变身后的名字》,为了更有系列的感觉,之后采用直译的译名)。5部作品各自的故事虽有差异,但也有许多共通的设定。

  5部作品的共通点大致为,有着“魔法道具”“作为萌物的妖精”“使用魔法的事情不为人所知”等规则,并将其融入日常的剧情中。这些设定继承自之前的东映魔女系列,同时通过“Pierrot魔法少女”系列传承至之后的世代。

  除了有一部作品例外,“Pierrot魔法少女”还有其他的共通点。例如“通过魔法变身成为大人”(刺杀:竟然把萝莉变身成御姐,简直丧心病狂,差评退货)“以变身后的身份从事演艺活动”“原创剧本”“出演主角的不是声优,而是真正的偶像”等。

  作品名    放送年份    放送集数    电视台    魔法道具(搭载机能)
    主角(年龄)        变身后的主角(年龄)        萌物

魔法天使
奶油麻美    1983年~1984年    全52集    日本电视台    奶油法杖(变身能力)
    森沢优(10岁)    奶油麻美(16~17岁)    Nega、Poji(猫一般的妖精)

魔法妖精
帕西亚    1984年~1985年    全48集    日本电视台    魔棒、吊坠(变身能力)
    速水帕西亚(11岁)    美少女帕西亚(17岁)    古拉古拉、普利普利、美索美索(河童)

魔法之星
魔力爱美    1985年~1986年    全38集    日本电视台    心之手镯、ハートブローム(刺杀:这是啥,求考据)(变身能力)
    香月舞(11岁)    魔力爱美(16岁)    托波(妖精、乘坐鼬鼠而来)

魔法偶像
蜡笔由美    1986年    全25集    日本电视台    魔法棒(将描述的物体实体化)
    花园由美(10岁)    不变身    书丸、消丸(毛绒玩具般的妖精)

魔法舞台
梦幻拉拉    1998年    全26集    东京电视台    魔法笔(将描述的衣服实体化并变身)
    筱原美穗(9岁)    拉拉(15岁)    皮古、摩古(恐龙的妖精)


  《魔法天使》的主角森沢优因为救了妖精而得到了可以使用一年的魔法。她使用魔法变身为奶油麻美,以偶像的身份活跃着。这是首次在魔法少女中引入演艺界元素。80年代正好是偶像歌手与音乐节目流行的时代,当时的女孩子都将偶像作为憧憬的对象。举止普通的女孩子森沢优、活跃的人气偶像奶油麻美,将此作为“日常”与“非日常”切换的变身要素,作为观众的女孩子们更能代入感情。同时,出演主角的并非现役声优,而是出道不久的新人太田贵子。剧中使用的音乐以高完成度在二次元与三次元均造成轰动。因为人气很高,这部作品多次延长放送周期,直到现在也有不少铁杆粉丝,并于2011年发售了DVD-BOX。

  《魔法妖精》与其他“Pierrot魔法少女”相比显得异类一些。而且这部作品并非原创,而是在漫画《我爱帕西亚》(ペルシャがすき!作者青沼贵子)的基础上,加入魔法要素并进行了大幅改编的动画。总觉速水帕西亚是在非洲长大的少女,跟随双亲搬到了日本。与普通的女孩子不同,帕西亚即使不使用魔法,身体机能也优秀,100米跑只需8秒。“来自异世界先天持有力量的少女”的设定也算是和之前的东映魔女共通的部分。同时,帕西亚的变身能力与奶油麻美不同,是变身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这个设定又与《明琪桃子》相似。而且作品的舞台并非演艺界,主角的声优也不是偶像。这些都与其他的“Pierrot魔法少女”不同。作品的后半部分描写中心主要集中在帕西亚的恋爱感情,着重表现魔法并非万能。

  《魔法之星》从异类作品《魔法妖精》转换回了系列的原点。变身后爱美成为魔术师,使用魔法表演魔术。当然用魔法表演的魔术并不是自身的魔术师实力。作品的最后爱美下定决心舍弃了魔法,使用自己的实力表演魔术。作品主题之一的对魔法的否定,也可以说是系列的共通点之一。

  《魔法偶像》是系列中唯一一个主角不变身成为大人的作品。主角花园由美通过邂逅花之妖精,得到了将描述的东西实体化的能力。

  在《魔法偶像》之后的11年,Pierrot停止了魔法少女动画的制作。Pierrot魔法少女系列的最终作《魔法舞台》并非80年代魔法少女,而应当算作90年代的作品。小学生筱原美穗同样通过魔法变身成为拉拉,作为偶像在演艺界活跃。但是,与魔法天使不同,拉拉并没有一开始就获得成功,而是踏实地进行活动。继承历代Pierrot魔法少女的惯例,本作主角起用了新人偶像作为声优。但是在90年代,传统魔法少女动画正在急速衰退(后述),《魔法舞台》没有造成多少轰动。

  2.2Pierrot魔法少女的特征

  与东映魔女系列相比,Pierrot魔法少女系列最大的特征是主角都是普通的女孩子,在某一天邂逅了来自魔法之国的奥金,得到了变身道具。妖精既有大型动物也有布娃娃,与主角一起行动。魔法的效果也有很大的限制,基本只有变身成为大人的能力、变身成为特定的职业的能力或者实体化能力。

  这些设定与《甜蜜小天使》有一些共通的部分,这样的主角并不能再称作“魔女”,而应该称作“魔法少女”,取“使用魔法的人类少女”的意思。与东映制作的魔女动画不同相区别,80年代进入了魔法少女动画时代。

  同时,Pierrot魔法少女之列也继承了一部分东映魔女系列中《明琪桃子》的设定,并作为魔法少女动画的要素固定下来。例如魔法道具的存在,给予不可思议力量的萌物,通过魔法变身成为大人,日常与非日常的交替。这些要素在东映时代就有了原型,Pierrot魔法少女系列将此洗练并作为魔法少女的“约定”确立下来。


3.80年代魔法少女动画的特征

  80年代,随着《明琪桃子》与Pierrot魔法少女等有名作品的出现,正统魔法少女动画被确立了下来。魔法少女动画急速成长,形式开始固定。另一方面,随着对造成轰动的元素进行分析总结,后期的魔法少女动画开始老套。

  同时,这个时期制作魔法少女动画的苇Production与Pierrot的制作人员以年轻的男性为主,他们日后成长成为支撑日本动画产业的动画人。而这也导致了作品中表现了很多男性喜欢的可爱女孩,不时还会有作画与剧本的暴走。更进一步导致了魔法少女不再是单一的女性向,也有了不少男性的粉丝(可以称之为第一代宅)。

  此外,80年代的魔法少女动画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作品中隐藏着“否定魔法”的主题。从《明琪桃子》到Pierrot魔法少女,作品最终都会以“魔法并非万能,只能诉诸于自己的力量”作为结论。

  不久后的80年代末,以取得极大票房成功的《魔女宅急便》(21亿7千万日元 叶精二《宫崎骏全书》p.148)作为收尾,魔法少女进入衰退期。

第三章 90年代以后的魔法少女动画


1.传统魔法少女动画的衰退

  80年代末,大约7年没有制作新魔女动画的东映动画打出了新的企划,也就是《甜蜜小天使》(1988年~1989年,富士电视台,全61集)的重制版。东映通过总结之前的魔女动画轰动的要素与新时代小孩的兴趣,在《甜蜜小天使》中安排了现代风的元素。在周边商品销售上也重制了旧作中的魔法盒,获得了几乎总之脱销状态的成功。正如作为赞助商的玩具会社Takara(现在的Takara_Tomy)所期望的那样,魔法盒中途更新,有了新的实体发售。然而,抗议的声音也纷纷出现。作为旧作粉丝的女孩子们都已经成为了母亲,与孩子一起观看这部重制版的动画。她们不允许成为自己回忆的《甜蜜小天使》成为大人的赚钱工具。后期制作组为了动画的播放,停止了周边的销售。

  东映动画接着进行重制的是《魔法使莎莉》(1989年~1991年,朝日电视网,全90集)。在新莎莉中出现了原作中没有的动物卖萌角色与魔法道具(化妆盒与魔法棒),也继承了Pierrot魔法少女系列确立的“约定”。与新《甜蜜小天使》一样,新《莎莉》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并播出了两年才完结。(大全集)

  其实这些重制作是受当时的重制热潮所影响。除了魔女动画,《おそ松くん》与《ゲゲゲの鬼太郎》(刺杀:这俩都不是壮哉我大魔法少女的东西,懒得考据中文译名了)等等作品也进行了重制。如前文所言,这是为了构造父母怀念、孩子新鲜的“亲子两代”视听感受。(オトナ)

  1989年7月,剧场版动画《魔女宅急便》(吉卜力工作室)上映。主角琪琪在设定上是传统的魔女,拥有古典的外表。然而,能使用的魔法只是骑着扫帚飞翔的程度。运用这个能力,琪琪开始进行快递工作。而且这个能力在作品中还因为琪琪精神的变化而一度失去。最后,琪琪自己克服困难,再次获得了魔法的力量。虽然看上去是传统的魔女动画,但《魔女宅急便》有着与Pierrot魔法少女系列共通的地方,也就是“魔法的否定”与“自身的成长”的意义。

  1991年,顺应重制的大潮,《明琪桃子》也进行了重新制作,全名《魔法公主明琪桃子,拥抱梦想》(魔法のプリンセス ミンキーモモ 夢をだきしめて)。与前作悬浮在空中的菲娜莉娜萨相对应,这次的梦之国是在海洋下的玛琳娜萨,因此有了前作《空桃》,后作《海桃》的俗称。与前作“变身成为孩子们憧憬的职业并解决事件”的设定不同,重制版降低了这种魔法要素的比重。用汤山导演的话说,离前作的播出已经9(刺杀:我忍了好久,没有打成⑨)年了,女性作为职业女性出现在社会上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女性进行工作,在社会上活跃已经不再是小孩子憧憬的目标了。于是,作品的方向从“小孩子无法解决的问题”转为了运用魔法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事件。《海桃》播放结束后,还追加制作了两集OVA,作品中桃子使用魔法来守护周围的人。(オトナ72~73)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虽说有商业成功的作品,魔法动画少女仍然需要打出新的方向来打破重制作占主导的局面。特别是现实社会开始复杂化,只用魔法就能解决问题的主题渐渐失去人气,出现了否定魔法的潮流。同时,在泡沫经济崩溃的背景下,工作的大人的魅力降低,不再成为小孩子憧憬的对象。传统的魔法少女动画开始衰退,迎来了极限。

2.战斗美少女兴起
  2.1《美少女战士》的轰动
  一直到《美少女战士》出现,这个情况才得以改变。
  《美少女战士》(以下简称《美战》)是1992年开始在朝日电视台放送的幼女向动画。《美战》的创意来源于讲谈社旗下的少女向杂志《るんるん》上连载的武内直子的漫画《水手战士V》(コードネームはセーラーV)。之后由东映动画为了将其动画化,由《水手战士V》发展完成了5名水手战士的世界观。1991年12月,同属讲谈社的少女向杂志《Nakayoshi》(なかよし)开始连载以《美少女战士》(美少女戦士セーラームーン,刺杀:这个原名大家基本都知道的吧)为名的漫画。(大全集p132)
  《美战》的故事大致为,为了夺取人类的能量与“魔幻银水晶”,黑暗王国在现世复活。就读于区立十番中学校的普通14岁少女月野兔使用从黑猫露娜处得到的变身胸针,变身为爱与正义的美少女战士水兵月,与邪恶势力战斗。在这之后,逐渐增加了伙伴,水兵水星、水兵火星、水兵木星与水兵金星也加入了战斗。(大全集p26)
  结果,《美战》造成了迄今为止从没有过的轰动。刊载原作的《Nakayoshi》销量翻了一倍多,讲谈社的相关书籍与幼齿向杂志一次一次地追加印刷。作为赞助商的万代也频繁开发新产品,都获得了成功,相比当时的幼齿向玩具取得了数量级的销量优势。由于这样的轰动,本无继续销售意愿的万代与制作者决定制作续集。最终,《美战》系列连续播出5年,直至现在都有不少粉丝。
 
  2.2《美少女战士》的新要素是?
  “变身为少女战士并战斗”的“战斗美少女”设定实际上并非始于《美战》,而是《甜心战士》。然后,《美战》仍包含了许多以往魔法少女动画所没有的元素。
  首先,《美战》的原作是女性作者的少女漫画。反观以往的魔法少女动画,《莎莉》、《甜蜜小天使》、《猿飞艾克》与《魔法使Chappy》等东映魔女系列的原作者都是男性。《甜心战士》更原本就是男性向漫画。而Pierrot魔法少女系列也是以男性制作者为中心制作的作品,其中加入了不少男性思考的设定。而且,人称少女漫画与战斗美少女的元祖的《丝带骑士》(リボンの騎士)的原作者手塚治虫也是男性。然而,《美战》不仅原作者武内直子是女性,担任动画版角色设计的只野和子、伊藤郁子也是女性。
  其次,《美战》与以往的魔法少女动画或者战斗美少女不同,主角不是一个人。以“进行战斗的女孩子”进行定义的“战斗美少女”(后述)动画,如前述《丝带骑士》、《甜心战士》、《拉·塞拉之星》(ラ・セーヌの星,1975年)、《风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1984年)等,这些作品的主角从最初到最后都是一个人战斗。而东映魔女系列与Pierrot魔法少女系列,主角也是一个人使用魔法并解决问题。然而,《美战》的制作方东映动画大胆地从男性向特摄剧《超级战队》(スーパー戦隊)系列中提取出“战队”要素,也就是多人战斗的概念(大全集p132)。这个决定对此后的魔法少女动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美战》完成了一直没有的长篇系列化。以往的魔法少女也有如《莎莉》这样同一部作品不断追加集数,放送两年以上的作品。也有如Pierrot系列这样,不同世界观的主角但取向相近的作品作为系列连续播放。但是,《美战》维持原本的世界观与主角,每年都更换标题与服装,追加成员与新的敌人。随着播放的继续,主角们也会成长与升学。这也是东映社的特设番组《假面骑士》系列等男性向系列中常见的设定,在幼女向动画中首次加入。
  这样,从《甜心战士》中意识到的豪爽的动作场面与纤细的角色相融合的可能性,同时加入“浪漫”与“恋爱中的少女”等要素,制作者们将这些融合并制作了《美战》这部作品。
  而主角人数的增加也增加了故事的变数。战斗的表现也因为伙伴的增加而更加丰富,产生了更加豪华的动作场面。同时,商业化开发商品的增加也带来了效益。
  随着系列的持续,故事上主角们获得了新的力量、服装与必杀技。除了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也带来了新商品的开发。通过利用既有角色的人气,也降低了开发新作的风险。
标题    放送时期    放送集数    主角成员    敌对势力
美少女战士    1992年~1993年    全46集    序盘3人,之后追加2人    黑暗王国
美少女战士R    1993年~1994年    全43集    前作5人与新角色小小兔    魔界树、黑色月亮
美少女战士S    1994年~1995年    全38集    小小兔变身为小月亮,外部太阳系战士登场    死亡毁灭者、辉夜姬公主
美少女战士SS    1995年~1996年    全39集    独角兽    死亡月亮马戏团
美少女战士 最后星光    1996年~1997年    全34集    全员登场    黑暗女王、嘉拉西亚

  虽然传统魔法少女进入衰退,与以往的战斗美少女、魔法少女不同的《美战》却大获成功,为今后的魔法少女动画加入了新的“约定”。之后,随着加入魔法少女要素的战斗美少女持续推出,魔法少女动画进入新的时代。

  2.3战斗美少女的讨论
  “战斗美少女”仍然是战斗少女,或者说这种题材的作品。作为日本固有的题材之一,并非仅仅保留最少程度的领域,而是在广泛的媒体范围内渗透。(精神分析p9)
  在欧美文化圈的作品中,虽然存在“战斗的女主角”,但全都是一些成熟的女性,而非少女。而且,她们的性格、体格与肌肉都更像男性。与此相比,日本的战斗美少女则显得异类。例如《美战》里面出现的一样,大体上都维持着纯真可爱的少女形象。这样日本型的战斗美少女,与欧美的战斗女性们有着很大的区别。(精神分析p14)

(图4.美国的战斗女主角·超级女孩 出处:DVD版《Supergirl(1984)》封面)
  然而,为何日本的战斗美少女会和欧美的女主角差异如此大呢?实际上,这个差异来自于对“美”的认知。日本制作的动画中女性角色大都有大大的眼睛和小小的嘴,这样与写实相差很远的设计。因此,这样的外观“可爱”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中。动画中登场的角色形象伴随着理想化逐渐变形(作品社  石田美纪  《战斗女性·日本电影中的女性动作》p310)。这也是第一章中所说,《魔女妻子》在日本演变为可爱魔女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日本的“战斗美少女”动画并非只存在于动漫领域,也在特摄中出现过。例如1975年石之森章太郎原作的TV剧《秘密战队五连者》(秘密戦隊ゴレンジャー)中登场的桃连者就是作为万绿从中一点红而活跃着。这个系统呗此后的站队系列继承,所有的续篇中都有一到两个女性战士登场。此后,《好き! すき!! 魔女先生》(东映)、80年代的《魔法少女ちゅうかなぱいぱい!》和《美少女仮面ポワトリン》(刺杀:都是特摄,名字就不译了)等石之森章太郎原作的东映不可思议喜剧中,出现了含有魔法少女要素的作为主角的女性角色。(竹书房  《超级女主角画报—国产超级女主角30年》)然后,全都是强调“可爱”,而非欧美般的肌肉感。而且,剧中使用的道具也进行了商品化并发售,这也是一般特摄与魔法少女动画的相似的商业形式。

(图5. 日本的可爱写实女主角 出处:东映特摄《魔法少女ちゅうかなぱいぱい!》)
  《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的作者齐藤环将战斗美少女分为13类,分别为:点缀系、魔法少女系、变身少女系、队伍系、体育系、宝塚歌剧团系、花木兰系(刺杀:斟酌一下这个词最容易理解)、猎人系、同居系、育成系、巫女系、异世界系、混合系。
分类    代表作(刺杀:这些很多不是魔法少女,就懒得一一考据了,诶嘿~☆)    特征
点缀系    人造人009(サイボーグ009)    超级战队系列    战队中有女性战士参加
魔法少女系    魔法使莎莉    魔法公主明琪桃子    使用魔法的少女
变身少女系    甜心战士    美少女假面帕特林    变身战斗
战队系    猫眼战士    以集团活跃的美少女们
体育系    排球甜心    网球甜心    作为体育选手的女性主角
宝塚歌剧团系    丝带骑士    凡尔赛玫瑰    男装美少女进行战斗
花木兰系    水手服与机枪    女子职业摔跤    女性参与原本男性的任务
猎人系    GS美神    秀逗魔导士    美少女在狩猎什么
同居系    福星小子    天地无用    作品的舞台固定,以日常生活为中心
育成系    IQ博士    万能文化猫娘    有学习、成长的要素
巫女系    风之谷    幽灵公主    拥有特殊使命,与自然关系紧密
异世界系    魔法骑士    不可思议游戏    主角被从异世界召唤而来
混合系    飞跃巅峰    美少女战士    融合了以上要素
(表3. 战斗美少女系列一览表  出处:太田出版社  《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  齐藤环  p.214)
  如此,齐藤先生扩大了战斗美少女的含义,将体育、魔法少女等战斗要素薄弱的作品也包括进了这个类型。确实体育动画·漫画中对手的存在、未成年少女经历残酷的训练战胜对手等要素与战斗美少女相通。但是,如同本文所描述的,初期的魔法少女动画因为缺少战斗与竞争的要素而接近了极限。特别是Pierrot魔法少女系列,女孩子变身从事演艺活动并解决日常问题。这样的魔法少女动画动画遭到了战斗美少女的极大挑战。
  也就是说,魔法少女与战斗美少女虽然自诞生以来就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但过程中也有过一些融合。广义的魔法少女也包括运用特殊力量变身并战斗的美少女。而相比魔法少女范围更广的战斗美少女也肯定包括了一部分的魔法少女系作品。这两个题材虽然看起来区别很大,但重合的部分也不少。

  因此,战斗美少女在魔法少女动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美战》的成功也在魔法少女动画中确立了战斗美少女系的地位。继“魔女系”“魔法少女系”之后,魔法少女动画进入了“战斗美少女”时代。

3.在这之后的魔法少女动画

  3.1战斗美少女动画的流行

  《美少女战士》成功之后,同样类型的作品陆续出现。典型的例子有东映动画制作的《甜心战士》重制版《甜心战士F》。

  《甜心战士F》是东映动画于1997年作为《美战》之后的节目制作的动画。虽然是《甜心战士》的重制版,但考虑到由《美战》开始看的观众,制作组对原作进行了大幅的改编,加入了原作中没有的恋爱要素等内容。同时,作为对手登场的原创角色蜂蜜茶小姐、最后成为了甜心的队友。这也是受《美战》中队友要素的影响。

  之后,引入战队要素的作品还有《魔法骑士》(魔法騎士レイアース),《爱天使传说》(愛天使伝説ウェディングピーチ),《秋叶原电脑组》(アキハバラ電脳組)等,在此不一一举例。

  从1994年开始播放的《魔法骑士》改编自CLAMP连载的漫画,由读卖电视台与东京电影新社制作成动画。融合了异世界奇幻与机器人要素,并再现了当时流行的RPG的世界观。三个主角分别学习了火、水、风的魔法,并使用武器战斗。随着故事的展开,主角们将能够召唤名为魔神的的机器人并进行操纵。同时,也遵循一直以来的魔法少女动画的传统,出现了不可思议的萌物役角色莫柯那。(CLAMP官网:http://www.clamp-net.com/works/rayearth)

  1995年开始播放的《爱天使传说》(东京电视台、NAS、KSS制作)的故事大致为这样:圣花园学园中学部一年级学生花咲桃子,有一天被恶魔战士普雷袭击。然而,借助天使利文与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的力量,她变身成为爱天使婚纱桃子击退了恶魔。与好友谷间百合和珠野雏菊一起迎战,从恶魔的手中保护人们的爱与友情!是一部以婚纱为主体,描写中学们们华丽战斗的动画。(摘自ANIMAX番组介绍页:http://www.animax.co.jp/program/NN10001148/schedule1)这部作品也是完全继承《美战》形式的战队战斗美少女动画。

  1998年开始播放的《秋叶原电脑组》是由TBS与苇Production制作的动画。这部作品中引入了科幻要素,观众也与以往的作品不同,向男性向倾斜。遵守以往魔法少女动画的“约定俗成”,并加入了独特的安排。例如,虽然主角的5人都是普通的女孩子,入手的不可思议萌物役却是名为波特比的电子宠物。波特比可以变身成名为“迪瓦”的女性型机器人与敌人战斗。这个名为迪瓦的机器人是她们成长之后的样子。也就是说,苇Pro的《明琪桃子》与之后的Pierrot魔法少女中出现的变身与成长,在这部作品中以完全不同的形态再现了。顺带一提,这部作品播放之后的第二年,索尼发售了宠物机器人“Aibo”。在当时,宠物机器人的构想开始渗透到一般大众的概念中,《秋叶原电脑组》也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由此可见,继《美战》之后,战斗美少女类、复数主角登场的魔法少女动画在90年代成为了主流。


  3.2 《魔卡少女樱》的繁荣

  90年代末,将传统魔法少女动画与战斗美少女充分融合的作品《魔卡少女樱》诞生了。《魔卡少女樱》的原作是由讲谈社的杂志《Nakayoshi》连载的少女漫画。原作者CLAMP也是前述的《魔法騎士》的作者。

  《魔卡少女樱》的动画版由MadHouse动画公司制作,从1998年开始直到2000年在NHK卫星第2频道“卫星动画剧场”播放。TV动画版《魔卡少女樱》共70集,之后又制作了两部剧场版。这是一部不止5次重播,现在又蓝光化了的具有相当高的人气的作品。

  《魔卡少女樱》的高人气的秘密在于,这是将迄今为止的魔法少女作品的要素平衡地吸收,由充满魅力的角色穿着可爱的服装解决日常事件,加上严密的世界观设定,具有一定的战斗元素的作品。

  上小学4年级的主人公木之本樱(以下略作小樱),某天在书房里找到了一本叫做《THE CROW》的放着库洛牌的书。无意之间库洛牌的封印解开,卡片飞散不见了。“封印之兽”可鲁贝洛斯(以下略作小可)出现,将封印之杖交给小樱,拜托小樱找回丢失的卡片。这样一来,小樱成为了库洛魔法使(原文译作“捕卡者”,此处采用惯译。——译者注),解决小镇中出现的各种各样不思议的事件。(オトナp.52)

  小樱原本是普通的小学生,与萌物小可相遇,得到了魔法道具。这样的设定在80年代的魔法少女动画中是很常见的。但是,《魔卡少女樱》的魔法设定是崭新的。小樱并不是通过变身使用自身的魔法,而是通过封印库洛牌,从而使用其中蕴含的魔法。由于这样的设定,小樱并不需要进行变身。为了符合魔法少女的“约定俗成”,小樱的好朋友大道寺知世出现了。

  在第2集中得知小樱成为了库洛魔法使的知世,对小樱提供了帮助。知世兴趣满满地说服装、咒语、招牌动作这些是魔法少女的约定俗成,每次给小樱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服装,使用摄像机记录小樱回收库洛牌的画面。由此一来,设定上不再需要的变身元素就可以由换装代替了。同时,知世为独自一人战斗的小樱充当了伙伴的角色。由于有理解自己的知世,小樱不会有80年代魔法少女那样的孤独的烦恼。因此,对友情的描写也成为了《魔卡少女樱》成功的一大因素。

  据《魔卡少女樱》的监督浅香守生透露,当时MadHouse正在对CLAMP原作的作品逐一动画化,接下来决定制作魔法少女作品。当时传统的魔法少女作品刚结束,浅香先生想“能不能做得和现在的作品一样有趣呢?”,参考了一些以前的作品。正好当时NHK与BS放送正在联合推广,为了借这个作品获得BS的观众,《魔卡少女樱》被计划制作成长期连载作品。

  并且,为了强调日常部分与非日常部分的区别,战斗的部分被全力地制作成了动态画面。有意识地强调日常与非日常的对比,让作为观众的小朋友们有身临其境一般的感受,也成为了这个作品高人气的关键。(オトナp54~57)

  《魔卡少女樱》原本设定受众为低年龄段观众,但由于角色展现出的魅力以及具有极高完成度的世界观的设定,在男性观众中也有很高的评价。特别是在被称为宅的狂热的动画爱好者中产生出了相当高的人气,也对之后的动画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90年代的魔法少女动画的特征

  90年代是传统魔法少女动画穿着进入衰退,魔法少女中加入战队要素的“战斗美少女”开始流行的时期。其特点是使用魔法变身,伙伴一起进行战斗。这些作品获得了以往的魔法少女动画所没有的数量的男性粉丝,对此后的魔法少女制作产生了影响。例如男性向作品《秋叶原电脑组》和《魔法少女砂沙美》(魔法少女プリティサミー)等作品的出现,魔法少女动画的主体受众开始脱离了幼女群体。(オトナp63)

  另一方面,一直以来形成的魔法少女“约定俗成”被更广泛地认知并作为格式确定下来。也产生了制作这类作品的流派。典型的就是《百变小樱》。《百变小樱》本来的设定即使不遵守“约定俗成”也没有关系,但作品中的角色还是融入了“约定俗成”的要素。同时,改变“约定俗成”、加入新要素的流派也不时出现,这些流派对此后的魔法少女动画都有不小的影响。

TOP

魔法少女动画史话(一)

赏味 | 魔法少女动画史话——在你我的世界中延续的星河(一)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00167203746983#_0

导语

2017年4月22日,不仅是《原火》创刊半年的日子,也是那部具有颠覆性、轰动一时也将青史留名的魔法少女动画完结六周年的日子。

少女,似乎永远是日本商业动画的叙事和视觉中心,而魔法少女又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魔法最初是如何在动画中获得了它的合法性?50年的魔法少女动画史,一代一代的少女们又经历了怎样的成长?

敬请欣赏由小德撰写的这段史话,带你走进由魔法与奇迹编织而成的星河,细数女孩子们的光辉。

本文将分四篇发布,今天是第一篇,从上个世纪60年代,魔法少女的起源讲起。

目录

Chapter 1 传说中的魔法使?魔女?魔法少女?-1960s-1970s-

Chapter 2 梦的国度何时降临-1980s-

Chapter 3 战斗、繁星与爱恋-1990s Part 1-

Chapter 4 如梦,如歌,如奇迹-1990s Part 2-

Chapter 5 黑白闪电与星光爆裂-2000s Part 1-

Chapter 6 女孩子也想要大闹一番-2000s Part 2-

幕间 就像有光的地方必有影-2000s Part3-

Chapter 7 为魔法少女献上花束-2011-

Chapter 8 “至少请让我歌唱……”-2010s-

后记 若能抵达星辰



时值公元2017年。

这一年,《美少女战士Sailor Moon》系列迎来了25周年——尽管纪念活动从20周年开始就未停歇:不仅商品计划接连不断,新动画Crystal系列即将进入第四期、新舞台剧也即将上演第五部。

这一年,《魔卡少女樱》将以漫画附赠OAD的形式推出自2000年剧场版后时隔17年的新动画。2016年,作为漫画问世20周年纪念,CLAMP在《NAKAYOSI》上开始连载续篇漫画,而新TV动画将于2018年播出。

这一年,《魔法少女奈叶》新剧场版即将上映。

这一年,与《魔法少女奈叶》首作同一年开播的《光之美少女》系列播出了第十四部TV动画《KiraKira☆光之美少女A La Mode》。

这些诞生于不同时期的魔法少女在这个时代再度相聚,宛如一种跨越时空的魔法。

今年还有一个相比之下平平无奇的纪念日。2017年4月22日,是《魔法少女小圆☆魔力》TV版完结六周年。曾几何时还象征着火爆新番的《小圆》,如今也悄然隐没为历史的一页。

此刻,距东映“小魔女系列”首部作品、日本魔法少女动画先驱之作《魔法使莎莉》问世,已过去了51年。但直到现在,大概仍有孩子不禁幻想,夜深人静之时偷偷向窗外看去,会在皎洁的月光下发现使用魔法的少女的身影。


Chapter 1 传说中的魔法使?魔女?魔法少女?

-1960s-1970s-

2016年2月。

东映动画的招牌之一《光之美少女》系列,如往年一样,在2月辞旧迎新,开始播出新的一作。2016年这部作品名叫《魔法使光之美少女!》(魔法つかいプリキュア!),在事先放出的宣传中,大家看到两位戴着尖顶帽、穿着斗篷、拿着魔法杖的少女,骑着扫帚在天上飞翔。两位的人物介绍也不再是惯例的“传说中的战士光之美少女”,而变为了“传说中的魔法使光之美少女”。

光之美少女,听起来就是闪闪发光的魔法少女嘛,这又怎么了?

其实对于这个系列的主角们来说,变成如此传统的“魔法少女”这还真是头一回。关于这个系列里战斗力爆表的少女们的故事,稍后再来详述。总之《魔法使光之美少女!》的这两位主角的设定在系列十几年的历史中确实很新鲜,系列爱好者们也就此展开了热议。起初是关于这部新作是不是在仿效东映动画在光美系列之前的名作《小魔女DoReMi》,这时有人忽然说道:“2016年不是《魔法使莎莉》50周年吗?”

尽管后来《魔法使光之美少女!》的制作人内藤圭祐在访谈中表示制定这个企划时并非有意向史上第一部魔法少女动画致敬,但这仍不失为一个浪漫的巧合。在2016年16:9彩色高清画面中骑扫帚飞翔的少女,仿佛在一瞬间与1966年在黑白画面中飞行的莎莉重合了起来。

1964年,美国情景喜剧《神仙家庭》(Bewitched)播出,讲述了拥有魔力的女巫主角因爱情与普通人组成家庭的故事。女主角在生活中不时动用魔法解决家人和朋友的危机,其中也穿插了女巫与普通人冲突与互相理解,上演了一出出日常喜剧。这部电视剧不仅在美国大受欢迎,在引入日本后也引发热潮,直接影响了《魔法使莎莉》的诞生。1966年,日本漫画家横山光辉在集英社的少女漫画杂志《RIBON》上首先刊登了《魔法使莎莉》(魔法使いサリー)的连载,并在开始连载后不久由东映动画进行动画化。作品讲述了来自魔法王国的公主莎莉来到人类世界,化身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与身边不知情的朋友们发生的种种故事。TV动画共109话,自1966年12月播映至1968年12月,刚开播时尚是黑白动画,期间正值彩色电视的普及期,于是在进入1967年4月的新季度(第18话)之后变为了彩色动画。后又于1989年再度制作了90话新作。

《魔法使莎莉》刚开播时的黑白OP画面与之后变为彩色的画面

​可能由于《RIBON》是少女漫画刊物的缘故,脱胎于“魔法人妻”的莎莉的身份由成年女性变为了少女,日本特色的魔法少女道路的先驱之一就此登场。不过,此时所说的“魔法少女”,还只是“使用魔法或其他神奇力量的少女”,与我们今天认识的变身魔法少女形象还并不完全相同。莎莉、以及其后东映动画史称“小魔女系列”中的大多数主角,都深受西方传说中的女巫(witch,即日文中的“魔女”)的影响。这些少女天生拥有魔力,生于魔法王国或其他特别的世界,原本就与众不同,于是基本上不必特意变身才能使用魔法。

另一方面,普通的人类女孩借由某种魔法道具使用魔法的模式也发展了起来。这一分支的元祖是《甜蜜小天使》(ひみつのアッコちゃん,又译《魔镜魔镜》、《小魔镜》等)。从动画化时间上看,《甜蜜小天使》开播于1969年,在《魔法使莎莉》完结后接档,似乎是《莎莉》的跟风之作。不过,尽管《甜蜜小天使》的动画化是乘上了《莎莉》的风潮,实际上它的原作漫画连载于《莎莉》的漫画之前。《甜蜜小天使》由赤冢不二夫(也是《阿松》的原作者)原作,开始连载于1962年,此时不仅《莎莉》还未诞生,连《神仙家庭》都还没有踪影。大概也正因为如此,《甜蜜小天使》中并没有那么浓厚的西洋魔女血统,主角也是个平凡的小女孩。在《甜蜜小天使》中,主角亚子得到镜子精灵的奖励,获得了可以使自己自由变化的变身盒,利用变身能力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本作大获好评并影响深远,在1969年版之后,于1989年、1998年还各有一部新动画播出。它不仅留下了一条“普通少女变身”的血脉,还留下了召唤金山银山的法宝——魔法少女变身器(玩具)。

包括《魔法使莎莉》、《甜蜜小天使》在内,直至1981年为止,东映动画一共断续制作了九部以使用神奇超自然力量(在剧中未必是魔法)的少女为题材的作品。在制作当时,这些作品并不是同一系列为前提来制作的,作品之间实际上并没有统合感,也没有统一称呼的意识,在全部结束多年之后才被冠以“东映小魔女系列”(東映魔女っ子シリーズ)的合称。1981年,《魔法少女拉拉贝尔》(魔法少女ララベル)完结,接档作品并非魔法少女题材,长达15年的东映小魔女系列的历史也就此中断。

这九部作品各有特色,但其中仍有一些共通的要素,魔法少女的基础印象也在这一时期奠定了下来,比如“使用神奇力量的少女”、“有神奇的小道具(玩具)”等等。由于东映小魔女系列大多数是走类似《莎莉》的“天生魔女”路线,此时的魔法少女比起变身要素,“异世界来客”的属性更多一些。在东映小魔女系列之后,“普通女孩变身”一脉也逐渐发展,又与其他元素融合,几经变迁,如今的魔法少女给人的印象与魔法少女动画诞生初期相比已有了相当大的不同。“魔法少女”与“小魔女”在今天可以视为同义,但如果严格来区分,在80年代以前,从制作者的立场看,“小魔女”专指诸如来自异世界的先天有魔法力量的少女,“魔法少女”专指后天获得超自然力量的普通女孩子。

从诞生时开始,魔法少女动画似乎就是面向小女孩的动画,甚至也成为了如今人们提起所谓的“幼女动画”、“女童动画”时脑海中会浮现的主要印象。但实际上,传统的幼女动画分为三个主要类型,除魔法少女外,还有变身战斗的“战斗女英雄”,这一类型的始祖是1972年东映动画制作的《甜心战士》。第三种则是如大河剧一般有历史感、少女历险记类型的“少女大河动画”,例如接档《魔法少女拉拉贝尔》的《小仙蒂》(ハロー!サンディベル)等。进入90年代后,三种主要类型的要素逐渐融合,对于幼女片中使用神奇力量的女孩子也不再过于区分,都被作为“魔法少女”来认识了。乃至在新世纪出现的《光之美少女》系列,其诞生时的设定本来与早期的“小魔女”大相径庭,但在广义上也被认为是一种魔法少女动画。

现在,再让我们回到2016年的《魔法使光之美少女!》吧。

13岁的普通少女朝日奈未来,在一个明月朗照的农历十六之夜偶然望向天空,发现了一位骑着扫帚、来自魔法世界的魔法使少女李可的身影。

一个是来自普通人家庭的少女,前往魔法界、获得魔杖树赐予的魔法杖之后,也骑上扫帚飞上了天空。

一个是来自魔法界的少女,从小便接触魔法,一心要成为优秀的魔法使,对普通人的“无魔法界”所知甚少,却阴差阳错来到了没有魔法的世界。

小魔女、普通少女获得魔法、变身魔法少女、异世界和异文化的交流与理解,以及永远的主题“成长”。悠远的过去在两位主角牵起手变身为“传说中的魔法使光之美少女”时,似乎又浮现在人们眼前。

Chapter 2 梦的国度何时降临

-1980s-

尽管东映的小魔女系列告一段落,但魔法少女动画并未就此止步。不久之后,一位俏丽的12岁少女跃入人们的视野。这位来自梦之国的魔法公主桃子使用魔法挂坠和魔法棒的力量变身为各种不同职业的成年女性,解决周围人们的各种难题。待她功德圆满之时,梦之国就能够重新降临地球。

在桃子之后,还有一位10岁的小学生森泽优闪亮登场。优得到了妖精赠送的有效期一年的魔法棒,得以变成16岁的少女,并很快以少女的身份化名“麻美”偶像出道。于是,优过起了白天是小学生、放学后变身成偶像的二重生活。

如果说小魔女系列是魔法少女动画的童年,那么进入80年代后,魔法少女动画则进入了蓬勃生长的青春期。谱写青春期故事的制作公司是苇Production(现名Production REED)和Studio Pierrot。苇Production的魔法少女动画代表作《魔法公主明琪桃子》(魔法のプリンセスミンキーモモ,又译《甜甜仙子》,1982年与1991年各一部),以及Studio Pierrot以《我是小甜甜》(魔法の天使クリィミーマミ,又译《魔法小天使》、《魔法小甜甜》等,1983年播出)为首的魔法少女系列,都有着和小魔女时代不同的风貌。

于《魔法公主明琪桃子》而言,是变身魔法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变身为某种职业的成年女性。于《我是小甜甜》等Studio Pierrot系列魔法少女而言,则是魔法少女与偶像元素的结合。在动画制作风格方面,这一时期的魔法少女动画更着重展现少女的美和身体上的魅力,从而不仅广受小女孩的喜爱,也开始收获男性粉丝。

1982年版的《魔法公主明琪桃子》

《甜蜜小天使》的主人公森泽优和她变身而成的偶像“麻美”

东映小魔女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魔法少女拉拉贝尔》黯然完结之时,东映动画的制作者们曾认为“现代的女孩子与过去相比变得强大了,对于她们而言魔法已不再是令人憧憬的对象。”魔法的魅力是否真的因此消退暂且不说,80年代的日本,确实正处于“女性变强大”的时代。自60年代开始,受世界范围女性解放运动以及日本国内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外出工作的女性便开始不断增加。1981年,日本在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上签字。公约确立了一系列保障妇女在各方面平等权利的规则,其中保障女性的工作权利就是一项重要内容。1985年,日本正式推行《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职业女性广泛活跃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文化领域,松田圣子等偶像开启了一个偶像黄金期;在政治领域,女性政治家也渐渐登上舞台,乃至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还出现了“麦当娜旋风”——由日本社会党首位女性党首土井多贺子引领的一股女性参政的热潮。

在这个背景下,《魔法公主明琪桃子》中变身成职业女性的魔法、以及《我是小甜甜》等关于变身成偶像后对演艺界的描绘(甚至为《我是小甜甜》的主角森泽优配音的太田贵子自身就是偶像),似乎的确是对当时社会风潮的一种直接的反映。哪怕古老神秘的魔法对女孩子的吸引力有所减弱,“成为大人”、“成为梦想中的自己”的魅力却没有失效。这些作品限定了魔法变化的用途,从而承载了更具体、更细致的关于成长和梦想的话题。而人的成长与梦想的追寻,自然也不会是靠魔法就能一帆风顺的。

《魔法公主明琪桃子》(1982年版)中,桃子在只差一步就能使梦之国回到地球时,魔法项链被犯罪者打碎,失去了变身能力,之后意外遭遇车祸而死。死后桃子的灵魂回到梦之国的父母面前,表示明白了梦想不是靠魔法给予的、而是要自己拥有的;希望能作为人类降生拥有并实现自己的梦想。桃子最后转生为普通的人类婴儿,成为了自己原本寄宿的普通人家庭真正的孩子。

《我是小甜甜》中,优陷入了喜欢的男生、自己与长大后偶像身份的自己之间的奇妙三角关系。一年过去,魔法棒即将失效时,优在暴雨中上演了作为偶像的自己的告别演出,随后消失在观众面前。偶像“麻美”的魔法随着妖精们的飞船远去而不复存在。但是最后男主角却说:“但你还在这里。”

从主人公设置上看,《魔法公主明琪桃子》继承了莎莉等天生拥有魔法的小魔女设定,而《我是小甜甜》则继承了亚子的普通女孩获得力量变身的脉络。虽然主角的设定分属两派,但在两部作品中,魔法都不是万能的。这不仅意味着她们平常使用的魔法基本只有“变成大人”一种用途,也代表着魔法本身不能直接实现她们真正的愿望,而是一个主人公成长的契机。比如,桃子认识到梦想要靠自己实现,而非靠魔法变成短暂的幻想;优失去了魔法,接受了自己真实的面貌;Studio Pierrot的另一部魔法偶像《魔法之星爱美》(魔法のスターマジカルエミ,又译《小小魔术师》、《梦幻小公主》等,1985-1986年播出)的主人公最后自己主动放弃了魔法,决定靠自己的力量演唱,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作品中虽有魔法,但更注目的都是主人公强烈的自我的展现,不知可否认为是“变强大了的女孩子”的缩影。

不过80年代的魔法少女虽已改头换面,但仍继承并巩固了一些传统,除了使用神奇力量的女孩子以外,还有赐予女孩力量的妖精,变身用的魔法道具等等。这些传统渐渐成为了魔法少女动画约定俗成的、具有象征性的要素。1989年上映的吉卜力名作《魔女宅急便》某种意义上就是经80年代发展后的魔法少女动画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一方面是遗留下来的小魔女情结,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女孩子独立自强的故事,也包含了80年代的时代之音。

然而,随着80年代步入尾声,社会大环境上,泡沫经济开始破灭,失业率大幅上升,整个社会原本昂扬积极的氛围逐渐消沉。此时,无论是帮助人实现梦想的魔法,还是通过魔法变成的“大人”本身,似乎都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结果在现实中,梦的国度最终没能降临。

但是,即使魔法梦幻不再,“你还在这里”。


文/小德

编/青石木

TOP

魔法少女动画史话(二)

赏味 | 魔法少女动画史话(二)——樱花月光协奏曲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01243118212947#_0


导语

随着80年代末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结束,魔法少女动画也步入了全新的篇章。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文化市场开始向海外开放,80、90年代出生的我们,终于第一次接触到了来自日本全新的动画和漫画形式。

“我要代表月亮惩罚你!”

“隐藏着黑暗力量的钥匙啊,在我面前显现你真实的力量吧,曾与你定下约定的小樱命令你……”

这些句子是不是依旧耳熟能详?

今天小德就来和你讲讲那些童年的回忆——以《美少女战士》和《魔卡少女樱》为代表的90年代魔法少女动画!


目录

Chapter 1 传说中的魔法使?魔女?魔法少女?-1960s-1970s-

Chapter 2 梦的国度何时降临-1980s-

Chapter 3 战斗、繁星与爱恋-1990s Part 1-

Chapter 4 如梦,如歌,如奇迹-1990s Part 2-

Chapter 5 黑白闪电与星光爆裂-2000s Part 1-

Chapter 6 女孩子也想要大闹一番-2000s Part 2-

幕间 就像有光的地方必有影-2000s Part3-

Chapter 7 为魔法少女献上花束-2011-

Chapter 8 “至少请让我歌唱……”-2010s-

后记 若能抵达星辰


【订正】在上一篇连载中提到“《魔法之星爱美》(魔法のスターマジカルエミ,又译《小小魔术师》、《梦幻小公主》等,1985-1986年播出)的主人公最后自己主动放弃了魔法,决定靠自己的力量演唱”,表述有误。《魔法之星爱美》的主人公香月舞本意是希望成为一流的魔术师,并不是唱歌的偶像,最后主动放弃魔法也是想靠自己的力量成为优秀的魔术师。笔者错解了她的本意,实在失敬!在此致以万分歉意。感谢微博网友@特摄2010 的指正。


Chapter 3. 战斗、繁星与爱恋

-1990s Part 1-

嗚呼 女の子にも譲れぬ矜持がある

(啊 女孩子也有不可退让的尊严)

それは 王子様に運命投げず 自ら戦う意志

(那就是不把命运寄予王子、凭自己战斗的意志)

——《MOON PRIDE》(《美少女战士Sailor Moon Crystal》OP,2014)

2012年,《美少女战士Sailor Moon》迎来了系列20周年,并宣布制作全新动画。这个忠实改编自原作漫画、后缀为“crystal”的新动画系列于2014年7月开播,这也是美战系列时隔17年的新动画作品。Crystal第一部使用了全新的OP《MOON PRIDE》,其歌词中不只提到了“女孩子不可退让的尊严是不把命运寄予王子靠自己战斗的意志”,还有“不再是只会受人保护的柔弱女子”、“女孩子无敌的武器是扶助弱小的眼神和包容一切的坚强”等词句。时隔十几年后的这首新OP,与当年大家耳熟能详的《ムーンライト伝説》中歌唱的朦胧恋心不同,更像是今人为这个系列追加的判语。

原作者武内直子为2016年出版的《美少女战士Sailor Moon 20周年纪念书》所绘制的封面

​1992年初,武内直子在讲谈社的少女漫画杂志《NAKAYOSI》上,以之前的短篇漫画《代号Sailor V》(コードネームはセーラーV)为基础,开始连载漫画《美少女战士Sailor Moon》,而由东映动画制作的动画企划也几乎同时开始进行。漫画自1992年连载至1997年,旧装版全52话;TV动画也自1992年播出至1997年,全200话。不仅是漫画和TV动画,系列对剧场版动画、广播剧、真人舞台剧、游戏、真人特摄电视剧等各种媒体平台均有涉及,知名度远播世界,实可称作社会现象级的作品。这个故事的开端,现在可能也路人皆知:平凡的14岁女初中生月野兔某天遇到了一只会说话的猫,并靠猫给的神奇胸针变身成了身穿水手服的战士Sailor Moon。实际上,过去位于月球的银千年王国的公主与地球王子经历了一场悲恋,之后银千年王国灭亡,公主、王子和银千年王国的战士们都身死转生到地球,而月亮公主正是小兔的前世。小兔与前世的伙伴重逢并继续与邪恶势力战斗,同时和前世的恋人地场卫也再度接上了命运的红线。

从魔法少女动画历史的角度看,《美少女战士Sailor Moon》与前辈相比颇为不同。首先便是如其作品标题所示的“变身美少女战士”的概念。在此之前,少女变身战斗并不是新概念(如《甜心战士》),但将魔法少女与变身战斗结合的设定却在魔法少女题材中前所未有。这也是面向幼女的动画中,过去的主要类型(魔法少女、变身英雄、少女历险记型“大河动画”)出现融合现象的开始。

除此之外,过去的魔法少女动画的主人公基本只有一位,《美战》则从第一部开始就有五位可以变身的主要角色,之后几部中成员更是不断追加,最后达到十人以上,这种“变身少女战队”的设计也是一大革新。而这种每年增加新角色的策略也帮助大大延长了作品的流行期,以至于TV动画版实现了魔法少女前辈们从未做到过的连续五年播出,甚至在漫画与动画完结之后,其他平台上还有作品在继续。如真人特摄电视剧便是在漫画和动画早已完结的2003年播出的;真人音乐舞台剧系列于1993年开始公演,其后每年都有新剧目上演,直至2005年才告一段落,总计有29部作品(音乐舞台剧这一形式也在20周年纪念企划中复活,2017年将公演第五部)。

在90年代TV动画第三部《美少女战士Sailor Moon S》的OP中,水手战士已增加为九人

​《美战》的革新当然并非凭空产生的。在80年代传统魔法少女动画衰退的背景下,这部“新魔法少女”广泛吸收了其他题材、甚至动画领域之外的作品的基因,尤其是从特摄方面。原作者武内直子就曾表示,《美战》受了东映特摄《超级战队》系列(1975-至今)和《美少女假面Poitrine》(1990)的影响。《美战》中的多人战队、追加战士等设计,在东映的特摄中已是非常成熟的模式。事实上,与过去的变身魔法少女相比,《美战》可能像这些特摄更多,与其说是“变身魔法少女”,更像是与“变身英雄”相对应的“变身女英雄”。

至于“变身”这一要素本身,则要追溯东映另一部延续至今日的特摄系列《假面骑士》(1971-至今)的源流。在《假面骑士》之前,变身的概念仅停留于“更换服装”以及“非人类借用人类的姿态”等表面现象,而《假面骑士》则赋予了变身一种仪式感:变身一定要有特定的姿势、标志性的台词,影像上也有特殊的演出(“变身兼用卡”),给予观众明确的“获得力量的仪式”之感。《假面骑士》大获成功之后,变身要素也风靡日本,并从特摄领域扩散到各类作品,1973年永井豪原作、后由东映动画进行动画化的《甜心战士》也是动画界受变身风潮影响之祖,而在近20年之后,《美战》才正式将变身英雄的要素与魔法少女要素融合。

不过,变身战斗的人是女孩子,并非意味着简单的性转而已。尽管变身都是为了获得战斗的力量,但在《假面骑士》、《超级战队》等作品中,变身都是增加肉体力量、获得强大的武器等等,然而在《美战》中,少女们变身则是穿上了超短裙水手服和高跟鞋,涂上了指甲油和唇彩,从外表上并不能看出强大的力量。水手服战士的力量来自何方?多年之后的《MOON PRIDE》里总结说是“扶助弱小的眼神和包容一切的坚强”,可能也有些片面。在过去的动画与漫画中,这一话题几经讨论,如在《剧场版 美少女战士Sailor Moon R》中,有“小兔是大家的妈妈”的台词,或许也暗示着Sailor Moon最大的力量来自爱与母性。无论如何,我们大概可以说,是来自“女孩子的内心”。《美战》中的战斗核心并不是物理力量的比拼,归根结底仍是概念化的、精神力量的胜利。少女们的变身本质上和过去变身为大人或偶像的魔法少女一脉相承,虽然没有变成大人或某种特定职业,但是展现了自己身为女性、身为年轻人的魅力,某种意义上类似于解放真正的自我(依照作品设定,少女们变身后的水手服战士形态也是她们前世的姿态)。在这一过程中,少女们不依赖于他人、也不依赖于魔法而存在。魔法是否还是令人憧憬的对象已经不重要了,甚至作品中根本没有提到变身或战斗使用了魔法,“但你还在这里”,人物自身的魅力已足够令人憧憬。

除了与特摄的因缘之外,《美战》与少女漫画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虽说从东映小魔女系列开始,魔法少女就与少女漫画紧密相连,但经由武内直子这位女性少女漫画家的设计,使《美战》的少女风情非常浓厚。一方面它是个少女变身战斗的故事,另一方面它也是如同“宝石箱”一般充满少女情怀的恋爱故事。两方面截然不同的要素有机结合,加上TV动画在长年播出中的原创发挥,使得《美战》包含的要素十分丰富多彩。

由于漫画与动画企划几乎是同时进行,90年代版TV动画与漫画原作除基本设定和剧情大方向之外,有大量相异之处。动画制作组在动画中有许多原创的部分,其中也萌生了动画特有的魅力,甚至对流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旧版《美战》TV动画不仅在魔法少女动画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同时也是整个90年代日本动画闪耀星海中的一颗明星。当时《美战》动画制作组的骨干成员,如前后三代系列导演佐藤顺一、几原邦彦、五十岚卓哉,以及在《美战》中出道的脚本家榎户洋司等人,之后在他处制作的作品中亦大放异彩。除此之外,也有许多制作人员留在了东映动画,直到今天仍能看到他们的足迹。

至于歌词所说的“不把命运寄予王子而是要靠自己战斗”呢?的确也是真的。从过去的小魔女和魔法少女的视角来看,少女靠自己变身而不靠王子并不是一个显眼的特质;但从少女漫画和其他战斗系作品这边来看,女主角不是等待拯救的娇弱公主(反而男主角才是总要被救的娇弱王子)确实充分展现了女孩子的自强风貌,这也是《美战》多种元素有机结合后产生的良好化学反应之一。不过正如上文所说,《美战》中的要素非常多元,其意义也不能用“不靠王子靠自己”来一言蔽之,今人重写主题歌时着重强调,一方面是因为新版动画由于篇幅较短又忠实还原漫画,日常戏份大大减少而战斗比重客观上增加了的缘故;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因为回望那个年代,少女们独立自强的战斗是最令人难忘、也最容易理解的回忆吧。

2016年播出的《美少女战士Sailor Moon Crystal》系列第三季动画的宣传图

自《美战》播出之后,“战斗美少女”、乃至“变身美少女战队”也风行一时。如紧接完结的TV动画版《美战》播出的东映动画的《甜心战士F》;加入了战队要素的《魔法骑士》(魔法騎士レイアース,1994)、《爱天使传说》(愛天使伝説ウェディングピーチ,1995-1996)。此外,在变身战斗这一元素的基础上,也有其他新的变奏出现。如怪盗题材的《怪盗圣少女》(怪盗セイント・テール,1995-1996)、《神风怪盗贞德》(神風怪盗ジャンヌ,1999-2000)等。

然而,在《美战》90年代版的TV动画中,作为长达四年的OP《ムーンライト伝説》,其中丝毫没有提到战斗,只是纯粹地述说少女的恋心与相遇的奇迹。在这部作品长长的篇幅中,战斗确实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除了战斗之外,还有其他不会消逝的东西,比如人从中萌生的最初的梦想和爱恋永远难以忘怀。时至今日,尽管距离系列诞生已过去了25年,它仍没有完全淡出世人的视野。

今时仰望夜空,仍能看到皎洁的月光。人们不由自主地回忆起《ムーンライト伝説》中那句著名的歌词:

「月の光に導かれ,何度も巡り会う。」



Chapter 4 如梦,如歌,如奇迹

-1990s Part 2-

《美战》的漫画与TV动画持续了五年,在这五年中也有其他公司制作的其他魔法少女动画如《俏皮小花仙》(花の魔法使いマリーベル,1992)、《缎带魔法少女》(姫ちゃんのリボン,1992)等作品也参与到了魔法少女的群雄争霸中来。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对于这些面向幼女的魔法少女类动画来说更是如此。

尽管经历了追加战士、主角更替等尝试,《美战》还是没能将传说一直延续下去。1997年,照耀了多年的明月Sailor Moon正在西沉,少女漫画界又升起了一颗新星。继《魔法骑士》之后,CLAMP在《NAKAYOSI》上连载的另一部漫画《魔卡少女樱》(カードキャプターさくら,又译《百变小樱》、《库洛魔法使》等)仅仅发行了两卷,销量就已突破百万大关并决定动画化,NHK电视台拿出了台史上最大的一笔动画制作预算确保《魔卡少女樱》动画化的最高规格,打造了一部历久不衰的名作。

​《魔卡少女樱》动画由MADHOUSE制作,TV版自1998年4月至2000年3月前后共有三期70话,另分别于1999年8月和2000年7月上映了两部剧场版。其不仅拥有放在今天仍不逊色的高制作质量,同时也因剧本由原作者之一大川七濑亲自操刀,使篇幅大大超过原作漫画的动画版既色彩斑斓,又原汁原味。故事以平凡的小学四年级女生木之本樱在家里地下室打开一本谜之魔法书,不慎令书中封印的魔法卡片“库洛牌”散失为开端,前后分为寻找并收集库洛牌的“库洛牌篇”,以及将集齐的库洛牌以小樱自身的魔力更新、应对新生异变的“小樱牌篇”。如同《美战》多元化的属性一般,《小樱》巧妙地将传统魔法少女要素、新兴的变身战斗少女要素、以及CLAMP擅长的少女漫画要素融合在了一起。

例如,小樱收复的第一张库洛牌为“飞”,因此在故事大部分时间中,她都能骑在魔法杖上飞行(后期升级为直接长出翅膀);以及“收集”这一主线,正符合传统小魔女的印象。库洛牌张数众多,各自特性不同,在收集过程中也时而穿插了一些战斗要素。而小樱自身虽不变身,但拜好友大道寺知世的热情所赐,几乎每一话的收集活动中小樱都能换上一身不同的战斗服,比起过去变身形态较为单一的魔法少女,这套华丽的换装系统又让人耳目一新。而最值得一提的恐怕是其中人物的情感线索。片中不仅有小樱和小狼纯洁懵懂的恋情,也有同性爱、师生恋、非人之爱……几乎能想到的其他动画中大炒特炒的情感大戏,都能在《小樱》中找到;但同时,它又绝不仅仅是一盆噱头的大杂烩,它以它独特的温馨气氛,将这一切元素自然而然地蕴含其中。既有传统魔法少女的王道,又有战斗魔法少女的热情,加上通篇细腻的笔触,使这部作品在世界各地广泛的人群中有着难以抵挡的魅力。——事实上,这部作品的人气已超出了小女孩的范围,在更年长的观众、乃至许多男性御宅族中也大受欢迎。至今小樱偶尔仍被一些人称为“初代”,这是来自于“第一届2ch最萌大赛萌王”的称呼。这顶桂冠虽不正式,仍可以算作一个有趣又有纪念性的时代印记。

2016年,作为漫画问世20周年纪念,CLAMP在《NAKAYOSI》上开始连载续集“Clear Card篇”,由原班人马制作的新TV动画将于2018年播出。


“Clear Card篇”连载的第一话同时宣布了新动画企划

​在小樱灿烂的笑容中,我们送走了魔法少女的20世纪……等等,还没有。在新世纪到来的前夜,还有一部不得不提及的魔法少女,也是将魔法少女题材送入21世纪的魔法少女。它不如《美战》一样有突破性,也不似《小樱》一般华丽精美。事实上,它的质朴让人觉得有点梦回六七十年代——回到东映小魔女的时代。

《小魔女DoReMi》(おジャ魔女どれみ)系列,TV动画四部全201话,放送时间为1999年-2003年。OVA系列一部全13话,发售日期为2004-2005年。另有剧场版、漫画、小说等。其中,由系列构成山田隆司执笔,描绘主角们长大后故事的《小魔女DoReMi 16》系列小说自2011年起发售,至2015年为止,共9卷。

距离“小魔女系列”最后一部作品《魔法少女拉拉贝尔》已过去了18年,距离东映动画上一部完全原创的动画《小小外星人》(とんがり帽子のメモル)也已过去了14年。近20年来,魔法少女的“传统”被不断更新,在少女变身战斗已渐成潮流之时,这些朴素的戴着尖顶帽、骑着扫帚、不与邪恶势力打斗而是使用魔法解决身边人的难题(还经常搞砸)的小魔女们倒显得有些异类了。

平凡的小学三年级女生春风Doremi自称“世界上最不幸的美少女”,憧憬能用魔法让自己获得勇气向喜欢的学长告白。某天她不小心撞破了魔女莉卡的魔女身份,使之受到诅咒变成了魔女青蛙,由于只有识破魔女身份的人变成魔女才能使魔女莉卡恢复原状,Doremi便成为了见习魔女。之后Doremi身边的朋友和妹妹在得知Doremi的见习魔女身份后也接连入伙。一群小魔女的魔法修行兼搞事之旅就此开始……

作为一部回归传统的魔法少女,《小魔女DoReMi》兼具“莎莉模式”和“亚子模式”,既存在着与人类世界基本隔绝的“魔女界”和连被知道身份亦是禁忌的天生的魔女,也存在着像Doremi和她愉快的小伙伴们一样本是普通人但获得了见习魔女的资格、得以通过魔法杖使用魔法的情况。在剧情安排上,基本都以单话完结的单元剧为主,内容也基本上都是使用魔法在日常生活中为身边的人排忧解难,或是完成趣味性比较强的任务等等。

《小魔女DoReMi》的剧本主要特色有两点。其一是在对于魔法的态度上,和传统魔法少女时代的一些前辈一样,展现魔法的奇妙和乐趣,但始终以“魔法不是万能的”为核心。四部TV除第三部外都从主角们因某种机缘获得魔法开始,又因各种原因失去魔法为结尾,其中最后一部则更是以主角们主动放弃成为接近长生不老的真正的魔女,选择作为普通人生活作结。剧中强调,尽管最后失去了魔法,但在修行的过程中,她们收获了比魔法更宝贵的东西,重新认识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当然,也包括向喜欢的人告白的勇气。

第二点也与第一点紧密相连。在强调魔法并非万能的同时,作品并没有因为主要观众是小朋友而回避描写生活中的苦涩,直面了单亲家庭、人情冷暖、生离死别等各种话题。结合每一部各自不同的小主题,《DoReMi》既展开了孩童对一个有魔法的世界妙趣横生的想象,又诚恳、真挚地描绘了一幅人情画卷。第一部是对魔法光怪陆离的奇想、第二部是对亲情母爱细致入微的描写、第三部开始延伸了对人世百态的关怀、第四部则着重于原本隔绝的魔女与人类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个人的成长与梦想、未来的蓝图。之后追加的OVA更是就这些话题又补充了一批质量颇高的故事。在漫长的篇幅中,单元剧质量基本没有随长度而降低,主要角色、甚至主角周围的路人角色的成长发展线索在最后也完美收束,充分利用篇幅实现了对各个人物奇迹般的刻画。

《DoReMi》的动画也有很高的成就。除了高质量的剧本之外,由马越嘉彦负责设计的人设看似朴素,实际上是以“谁都能简单地画出来”的想法为指导,有高度凝练的简洁美。演出方面,既有《美少女战士Sailor Moon》时代的系列导演佐藤顺一、五十岚卓哉,也有个人特色非常鲜明的演出家山内重保等,呈上了许多精彩的回数。如今大家已非常熟悉的细田守在TV第四部中也参与了两话演出,均表现不俗,其中第40话作为第四部尾声之前的转折回,风格独特、意味隽永,在2006年Animax制作的《东映动画36小时连续放送》节目中被观众评选为最佳单回,至今享有极高的评价。

《小魔女DoReMi》第四部第40话《Doremi与放弃做魔女的魔女》

​尽管可谓是传统魔法少女动画集大成之作,《DoReMi》仍没有打破当时幼女向动画难以长期商业化的魔咒。《DoReMi》动画完结之后,传统魔法少女动画逐年减少,走向式微。不过《DoReMi》仍为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DoReMi》的四位核心staff,制作人关弘美、脚本家山田隆司、系列监督佐藤顺一、人设马越嘉彦共同启用了“东堂泉”的笔名,这一笔名后也成为东映动画大泉工作室的公用笔名,并一直沿用到《光之美少女》系列中。而本片的一些骨干成员将来也会在《光之美少女》系列中再度集结,奉上另一部优秀的作品。

文/小德

TOP

魔法少女动画史话(三)

赏味 | 魔法少女动画史话(三)——闪电与星光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01990463490972#_0

导语

Q娃、魔炮和小圆的前兆!进入新世纪的魔法少女,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目录

Chapter 1 传说中的魔法使?魔女?魔法少女?-1960s-1970s-

Chapter 2 梦的国度何时降临-1980s-

Chapter 3 战斗、繁星与爱恋-1990s Part 1-

Chapter 4 如梦,如歌,如奇迹-1990s Part 2-

Chapter 5 黑白闪电与星光爆裂-2000s Part 1-

Chapter 6 女孩子也想要大闹一番-2000s Part 2-

幕间 就像有光的地方必有影-2000s Part3-

Chapter 7 为魔法少女献上花束-2011-

Chapter 8 “至少请让我歌唱……”-2010s-

后记 若能抵达星辰


Chapter 5 黑白闪电与星光爆裂

-2000s Part 1-

有句话说:“凡是在我出生前就存在的事物就是世界理所应当的一部分。”

《美少女战士Sailor Moon》的存在就是这样。“魔法少女变身战斗”的概念明明并非自古以来,但对于现在的很多观众来说,不知何时似乎变成了世界理所应当的一部分。不久前曾有一部搞笑动画《美男高中地球防卫部LOVE!》,其中男子高中生的变身和战斗过程虽有各方捏他,最容易被认出来的还是《美战》梗——比如招牌pose、必杀技、变身兼用卡(“bank”)等。尤其是“魔法少女变身后就应该对抗个什么敌人、完成什么艰巨的任务”的印象,经新世纪战斗魔法少女激烈的拳脚和炮击强化,直到今天仍深入人心。

2004年,对魔法少女动画的“战斗系”来说,是个如今回想起来惊心动魄的年份。

这一年的2月1日星期日,朝日电视台联播网早八点三十分,一部名为《ふたりはプリキュア》的新动画接档之前成绩不佳的《明日的娜嘉》(明日のナージャ)正式开播。

主角是两位几乎完全相反的初二女生,一个擅长体育,一个热爱科学,性格、思考方式、价值观都大相径庭,因此虽然同班却几乎没有交集。然而某一天,她们各自受到离奇出现的妖精的指引在夜晚的游乐园相遇,面对现身的黑暗势力敌人,她们携手变身,并且——

向敌人挥出了拳头。

没有神奇的魔法棒,没有闪亮的装饰,甚至连变身后的服装也是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面对接连袭来的敌人,二人只能以拳脚应对,最后以大招“黑白闪电”决胜。

她们名为“プリキュア”(Precure)。

“Precure”一词是由“pretty”和“cure”结合在一起的造语。这部作品的中文译名也是多种多样,从《美丽祭师二人组》到《俏丽拍档》,不一而足。其中流传最广泛的,大概是来自于剧中两人变身后的台词“光之使者”,将其称作《光之美少女》。在之后的作品中尽管主人公已不再如此自称,这个译名仍然沿用了下来。而在非正式的场合,爱好者们则直接将“Precure”音译,唤作“霹雳Q娃”。

这部武斗派变身魔法少女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若以生产商收入为基准的玩具出货额来衡量,在这个系列开播前五年间,朝日电视台联播网同档期的节目平均为年间54亿日元;1999年《DoReMi》播出前为年间40亿元;再向上追溯,在《美战》临结束前的年间成绩是61亿日元。而本系列第一年收获就超过了100亿日元,第二年更是达到了120亿日元以上。

在幼女向动画领域黑白闪电当空劈下,但这并不是2004年魔法少女界唯一的大新闻。

同年10月1日,GBS深夜零点十分,还有一部冠以魔法少女之名的新番悄然开播。这部作品与早间的《光之美少女》显然有着截然不同的血统。作品的原作理论上可以追溯到十八禁galgame《三角心》(とらいあんぐるハート,又译《永恒恋曲》)系列,《三角心3》的fandisc《三角心3 莉莉卡露玩具箱》(とらいあんぐるハート3 リリカルおもちゃ箱)便是此作原型上的起点,而执笔此作全话脚本的都筑真纪,也是原本的《三角心》系列的脚本作者。在商品策略上,它也不似子供向魔法少女以变身器、玩偶等玩具商品为主,而同其他深夜番一样,以动画光碟、CD、以及手办等周边产品开发为主要方向。总而言之,这部作品有着浓厚的面向成年御宅的气息。它名叫《魔法少女莉莉卡露奈叶》(魔法少女リリカルなのは),简称《魔法少女奈叶》,国内观众戏称为“魔炮”。

嗯?魔炮?

魔炮。魔法炮击。

平凡的小学三年级女孩高町奈叶听到召唤路遇受伤的神奇小雪貂答应协助雪貂收集某种东西并以此契机拿了道具变身成魔法少女咒语是“莉莉卡露马吉卡露”——直到这里为止还很普通。然而在收集物品过程中的战斗里,奈叶的战斗方式不知怎么是用魔杖放出炮击;没过几话,敌对魔法少女菲特正式登场,手持一把几乎等身长的雷光战斧……

剧场版1st中,对奈叶的大招“星光爆裂”(Starlight Breaker)如此展现

​如果说第一部的前几话,念着咒语、带着可爱小动物的奈叶还有那么一点子供向的影子,从菲特登场、以及“时空管理局”突然出现开始,作品恐怕已经抛却了温文尔雅的外衣。无论是两位魔法少女堪比战斗机的激烈空战,还是菲特身世之谜中的黑暗故事以及SF元素,以及长时间的变身福利、人物间超高浓度的友情,都充满了吸引年长观众乃至御宅的兴奋点。后续作品在“扩张军备”和扩宽世界观上越走越远,不仅包括可装填击发的魔导器,地图炮式的轰炸效果等等,甚至在第三部TV《魔法少女奈叶StrikerS》中,已经成年的主角们隶属于真正的魔导师部队,此外还有大量关于政治斗争的戏份。剧中的魔法道具——魔导器也由最初奈叶获得的比较普通的“魔杖型”逐步扩展,除了拿斧头的(也能变成镰刀、斩舰刀)以外,还有巨大铁锤、魔剑、手枪、狙击枪……奈叶自己的装备也不断升级,希望魔炮进机战的呼声也不绝于耳。

第一部TV动画与2017年即将上映的第三部剧场版人物的装备变化

​作为主要面向御宅的深夜档作品,魔炮系列除了在背景和武器设定上与一般的子供向魔法少女相异以外,叙事风格也有相当大的不同。第一部(无印)与第二部TV动画《魔法少女奈叶A's》篇幅均为一季度,节奏紧凑,情节连贯。无印开头尚且有一点魔法少女单话内解决事件的单元剧的影子,在第四话菲特登场、主线情节开始后就几乎不再有喘息的空闲;而《A’s》则从一开始便直入主题,相比无印主要人物数量大大增加,并尝试了多条线索并进的复杂故事。至于之后的半年番《StrikerS》和其他外传作品,尽管根据不同作品篇幅和主题不同剧情也有缓急之分,但和大多数子供向魔法少女以日常单元剧为主、仅以少量主线作为线索的风格仍截然不同。而与受众年龄相应的是,魔炮系列的故事总体上偏向严肃,剧中人物的精神年龄也比较成熟。

从2004年开始,魔炮系列至今有五部TV作品,包括主要以奈叶等人的经历为主的《魔法少女奈叶》(2004)、《魔法少女奈叶A's》(2005)、《魔法少女奈叶StrikerS》(2007);以奈叶的养女薇薇欧为主角、主要集中在格斗竞技的《魔法少女奈叶ViVid》(2015)、与薇薇欧同辈的其他人的外传《ViVid Strike!》(2016)。此外另有补充、延续剧情的官方漫画、广播剧、游戏等,以及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上映,以第一部和第二部TV故事为主要内容重制的两部剧场版。在这两部剧场版之后,据说将有全新剧情的第三部剧场版将于2017年7月上映。

多年以来,魔炮系列的发展虽有磕磕绊绊,但仍拥有大量忠实的粉丝。其“军武系”的风格对之后的宅向魔法少女题材、乃至有魔法少女元素的变身战斗题材作品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品的一些情节设置随着时间流逝也渐渐成为了新的典例。曾担任魔炮第一部TV监督的新房昭之,也将制作这部作品时的经验活用在了他之后的某部作品中。

至于在魔炮浮沉的十几年间,与它同年面世的《光之美少女》系列又如何了?

铁甲尚在。

初代的两位Precure——Cure Black和Cure White摸爬滚打的战斗由一年延长为两年,然后由后辈接替,实现了魔法少女题材、乃至幼女向动画前无古人的长期系列化,一直延续至今日,TV动画累计已播出超过640话。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来讲讲霹雳Q娃的故事吧。


Chapter 6 女孩子也想要大闹一番

-2000s Part 2-

十四年,究竟有多长呢?

说长,也不算长。尽管如此长寿在幼女向动画中是前所未有,但对于同样于星期日早上播出的那两部特摄来说还是轻描淡写——《假面骑士》系列和《超级战队》系列都已经拥有四十年以上的历史。即使在动画界,还有《海螺小姐》这样播出了四十八年的怪物。

说短,倒也并不短。算起来曾在电视上看过初代《两个人是光之美少女》首播的适龄小观众,如今差不多也都长大成人了吧。尽管这些孩子当年可能很快就从幼女动画中毕业了,但在这代人成长的十几年间,这部作品就也是世界理所当然存在的一部分。为今年播出的《Kirakira☆光之美少女A la mode》的主角配音的美山加恋小姐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位,2004年时她八岁。

总之,十四年是个正适合稍微回忆一下往事的长度。

这个回忆不会太长,但不管怎么说,都还是要从2004年那两位少女的诞生说起。小女孩有没有狂野的一面?那去看看公园里沙坑边上那些小不点儿吧,闹腾起来真是安能辨我是雄雌。自《美战》以来,魔法少女变身战斗已经不新鲜了,但在2004年之前的几年,面向幼女的片子基本上还是很文雅,比如之前播出了四年的《小魔女DoReMi》TV版和接档的《明日的娜嘉》等;就算是之前开战斗魔法少女之先河的《美战》,主角们战斗时还是以象征性性过招最后大招收工为主,基本保持着美少女的矜持。那么,就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吧。《光之美少女》企划的生父、制作人鹫尾天在企划书上留下一句名言:“女孩子也想要大闹一番!”

在此思路下,《两个人是光之美少女》启用的系列导演是西尾大介。过去爱好者们在向不明真相的群众介绍这个系列时,常说“这可是《龙珠》的导演!”不过随着制作阵容变迁和制作方针的变革,系列之后的作品也并非都是“龙珠打斗”的代名词。在西尾先生之前的履历中,最显眼的自然是曾在《龙珠》系列担任了近十年系列导演,此外值得注意的还有2003年描写女子高中生格斗的《AIR MASTER》。《两个人是光之美少女》的敌人和战斗风格,确实有些《龙珠》和《AIR MASTER》的影子,而拳拳到肉的战斗也确实产生了强烈的“大闹一番”的视觉冲击。这一套变身战斗的模式,在系列之后若干年的作品中也基本保留了下来。

但是初代的成功之处并不止于此。尽管战斗赋予了这个系列别具一格的特色,但仅有战斗作为噱头无法支撑起长篇,遑论刻画角色的魅力。实际上,在初代动画中,战斗的风格尽管硬派,但限于年代和制作资源,有高质量来回的战斗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然而,细腻、生动的日常描写弥补了许多场景的不足,观众对人物的感同身受又强化了战斗的冲击力。两位主角美墨渚、雪城穗乃香如同近在咫尺的初中生一般有着自然的喜怒哀乐,变成Precure也带给了她们从没有交集的同班同学到成为战友与挚友的契机。在光明与黑暗大战这种宏大的主题之外,作品更让人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跨越隔阂的相遇相知是多么难能可贵。在系列之后的作品中,每一部都保有大量日常描写,这也让《光之美少女》系列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时代的镜子。小则有当时孩子们中间的流行语、流行梗的映射,大则留下了影响整个社会的大事件的印记,例如2012年的《Smile光之美少女》中就包含有鼓励在2011年震灾中受挫的孩子们的希冀。

然而,《光之美少女》也并非是一跃而成见证时代的长篇系列的,长期化的过程必然少不了更新换代的难题。饶是《美战》、《DoReMi》这样红极一时的作品,最后也四五年而终。为了应对喜新厌旧的幼女们,系列仍要做出抉择。初代的战斗最终在两年后告一段落。接替她们的后辈是两位性格迥异的少女,一个擅长体育,一个爱好绘画……

初代《两个人是光之美少女》与后辈《两个人是光之美少女SplashStar》的人物形象对比

​是的,系列第三部作品《两个人是光之美少女SplashStar》的两位主角、乃至许多设置都和初代很是相似,只是比起初代的“过激打斗”,《SplashStar》稍有和缓,风格也更加文艺。如今看来,这似乎很像是一部初代的仿作,但在当时,将大人气的前作主角、连同世界观全部更换,制作除继承了“Precure”的名号外全新的作品,已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而出于种种原因,《SplashStar》商业成绩不佳,也未能像前辈一样继续第二年,最后以一年番告终。但是这一年的勇敢尝试为下一年继续进行全新变革开辟了道路。

在《Splash Star》的剧场版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自称最强的敌人嘲讽两位主角“明明一个人就什么都做不到”,她们回答道:“正因为人不是完美的,所以才需要他人弥补自己的不足。虽然也会有争执,但只要手牵在一起就能涌出勇气;就算一个人做不到的事情,两个人的话就能做到,所以Precure才是两个人啊!”

遗憾的是,在之后的一年,Precure不再是两个人了。接班《SplashStar》的《Yes!光之美少女5》的标题上不再有“两个人”的字样,而正如新标题所示,新一年的Precure增加到了五人——也就是曾在《美战》系列中大获成功的战队模式。《Yes!光之美少女5》力挽狂澜,也为之后的作品奠定了新的基础。在此之后的每部作品中,除《魔法使光之美少女!》之外,正篇中登场的Precure均不少于四人。《Yes!光之美少女5》也和初代一样延续了两年,在第二年《Yes!光之美少女5 GoGo》中增加了一位由妖精变身的角色。随后制作人交接,再度拉开了新时代的帷幕。

在鹫尾天制作人的时代,Precure有许多不成文的理念:如能成为Precure(被称作Cure XXX)的只有普通的人类女孩子;对反派的态度基本上都很强硬等等。新的制作人梅泽淳稔则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梅泽先生认为,对小孩子来说,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有冲突的对象并非真正的邪恶势力,而是家长和老师等等。所以在动画片中,比起毫不留情战斗到底的态度,不妨增加一些沟通与和解。作为更换制作人后的首部作品,2009年播出的《Fresh光之美少女》再次吹来新风,其中包括沿用至今的3D舞蹈ED的传统、首位由敌方洗白的正式Precure、还有终盘决战时与一直以来敌对的两位敌方干部化敌为友,等等。在这之后,作品创作的思路大大拓宽,也增加了许多别有趣味的敌方描写。同时,在《Fresh》这一年,在前一年的短篇联动的基础上,系列首次推出了长篇“全明星剧场版”,从初代到《Fresh》为止的Precure齐聚一堂,由此形成了一年两部剧场版的模式:春季为联动剧场版,秋季为当年作品的剧场版。从2009年到2016年,每年都有新人加入的全明星剧场版共推出了八部,2016年的全明星剧场版中登场Precure已达44人。不过,还未等达到“Precure 48”的成就,2017年的春季剧场版就改为了近三部作品联动,放弃了全员集合的模式。

在2016年的全明星剧场版中登场Precure已达44人

​在几次革新的基础上,在2010年播出的《Heart Catch光之美少女》广受好评,商业成绩上也达到了系列的巅峰。这部作品的系列导演由在《小魔女DoReMi》中演出出道的长峰达也担任,另外也邀请了《DoReMi》的系列构成山田隆司以及人设马越嘉彦。《Heart Catch光之美少女》良好地结合了《DoReMi》系列和《光之美少女》系列的优点,兼具《光美》系列的爽快和《DoReMi》系列的人文关怀,并动画媒体的表现张力和趣味尽显无遗。

在《Heart Catch》之后,梅泽制作人又经手了以音乐为主题的《Suite光之美少女♪》、以童话和笑容为主题的《Smile光之美少女!》(与长谷川昌也联名)两部,随后制作人由柴田宏明接任,《光之美少女》系列也开始了新的改革。柴田制作人任上的作品均能看得到求新求变的尝试。2013年的《Dokidoki!光之美少女》以“献身”、“博爱”为基本概念,脚本构成上也一定程度地改变了过去以一话单元剧为主的结构,尝试了连续性较强的连续剧模式。其后的《Happiness Charge光之美少女》作为系列十周年纪念作,加入了很多纪念性元素,比如TV版在正片开始前有一位系列的前辈打招呼的短片,ED1的第二段有之前各系列的标题,剧情中也有一定致敬。《Happiness Charge》试图进一步扩宽受众年龄层,讨论“幸福”、“爱”等宏大的话题,人物关系也空前复杂。但最后的剧情未能表现出原本的意图,而制作阵容也因当年东映动画片场过多人手吃紧,造成了一系列作画崩坏,最终成绩不甚理想。

2015年的《Go!Princess 光之美少女》是柴田任上的最后一作,开始由柴田宏明与神木优两位制作人联名,在作品中期柴田调任。《Go!Princess光之美少女》与《Happiness Charge》形成了极大反差,一方面,是相比于《Happiness Charge》乃至之前的《Dokidoki》等作品,《Go!Princess》在剧情上信息量大大降低,剧情规整而中规中矩,对于主人公春野遥“成为公主”的梦想用了大量篇幅阐明;另一方面,《Go!Princess》的制作质量极高,无论是变身、打斗或平时的作画质量都达到了全系列的顶级水平,以系列导演田中裕太为首的一批东映动画中坚演出家在一年中也奉献了许多精彩表现,加上配乐高木洋的出色发挥,使《Go!Princess光之美少女》一改《Happiness Charge》的窘迫,确实达到了“公主”般的豪华效果。

自《Go!Princess》开始,制作人几多变动,之后便不能简单地以制作人来概括一个时期了。从2016年的《魔法使光之美少女!》中的复古——无论是“小魔女”题材对古早魔法少女系列的复古、还是以两位主角开局最后TV正片中Precure仍不超过三人的这种对当年“二人组”时代的复古——到今年《KiraKira☆光之美少女 A La Mode》首次明言放弃肉搏,改用“传说中的甜点师”使用甜点中的奶油能量战斗等等,系列仍在一直尝试新风。《KiraKira☆光之美少女 A La Mode》开播之前在宣传中打出“封印肉搏战”的旗号,一度引发了轩然大波。放弃肉搏战,女孩子还能“大闹一番”吗?对此本作的制作人神木优与两位系列导演的回答是:战斗少女的魅力未必只能用拳脚展示。在这2017年,光美系列又踏上了新的旅程。

在不断的变化中,在不同年代、不同舞台战斗的Precure们,今天也在“大闹”——在每星期日早上,展现女孩子的帅气和活力。不过,纵然变化与调整从未停步,系列总体上还是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体系,长年的积累令观众和消费者已经形成了习惯,使得“光之美少女”的品牌本身成为了无价的财富。

从1966年的《魔法使莎莉》直到现在,尽管有过短时间的缺席,东映动画在魔法少女动画、特别是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的子供向魔法少女动画发展历史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如此,作为日本最老牌的动画公司之一,数十年来不仅生产了无数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也在动画业界开枝散叶,将“东映系”的制作人员传播至业界各个角落。

而魔法少女题材动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在在各色光怪陆离的风貌中形成了一套为人熟知的、约定俗成的象征元素:变身、变身道具、陪伴少女的神奇小动物角色、特定的咒语和pose等等;剧情发展的大致走向也在这么多年中形成了司空见惯的套路。

然而,就像有光的地方必有影一样,有约定俗成就会有不拘一格。


幕间 就像有光的地方必有影

-2000s Part3-

在传统的、王道的魔法少女随着一个又一个人气系列逐渐深入人心时,同时也有一批故意反王道而行之的“邪道”作品出现了。不同于王道魔法少女的煌煌主旋律,这些作品像随意哼唱的搞怪小调,剑走偏锋又各有趣味。比如2001年的《新世纪魔法少女》(ぷにぷに☆ぽえみぃ),就是一个非常鬼畜的、对魔法少女、动画界、乃至自身进行惨无人道的吐槽的神奇片子。再比如说,正正经经拥有“邪道魔法少女”之名的“邪道魔法少女三部曲”。

“邪道魔法少女”是一个OVA动画系列的统称。系列由SHOWGATE、GENEON两家企业的制作人共同企划主导,并且在网络上有暗黑魔法少女、伪•魔法少女等戏称。系列共有《魔法护士小麦》(ナースウィッチ小麦ちゃんマジカルて)、《扑杀天使朵库萝》(撲殺天使ドクロちゃん)、《大魔法峠》三部作品。其中,《魔法护士小麦》是《The Soul Taker 〜魂狩〜》的外传作品,《扑杀天使朵库萝》由轻小说改编,《大魔法峠》由漫画改编。三部作品都主要以对魔法少女相关作品的捏他、搞笑、卖萌、讽刺御宅文化和社会现象为主。“邪道魔法少女”的名称首次出现在全系列第一部作品《魔法护士小麦》的宣传中,在《扑杀天使朵库萝》推出后,制作人川濑浩平便在广播节目中表示“邪道魔法少女”确定成为该动画系列的名称。

同时,在一些少儿不宜的片场,魔法少女题材也成为了常客。如果你能明白“触手是魔法少女的好朋友”这句话,想必对此也会知道一二。

总而言之,在魔法少女的定则广为人知的同时,反其道行之的作品也必然会出现,而人们希望利用这一点搞个大新闻的愿望也从没有止息。比如说,曾制作《魔法少女奈叶》第一部动画新房昭之监督,在《奈叶》后心犹未足,仍动着关于魔法少女的脑筋。

再比如说,现任Aniplex社长的岩上敦宏,一个认为“机器人和魔法最能发挥动画片的魅力”的人,就听新房监督说过他关于魔法少女稀奇古怪的主意。

在尚未成为社长之前,岩上敦宏作为制作人已经担当了不少作品的企划,其中就包括奈须蘑菇的长篇小说《空之境界》改编成的剧场版动画系列。顺带一提,如今“全民登月”的盛景,岩上先生也有举足轻重的功劳,但那是另一个故事了——在《空之境界》剧场版第一章的首映礼上,岩上先生经奈须蘑菇的介绍,认识了与蘑菇同样是galgame脚本家的虚渊玄。彼时虚渊玄在galgame界的黑暗风格作品已颇有名气,如《Phantom -PHANTOM OF INFERNO-》、《鬼哭街》、《沙耶之歌》等,他为《Fate/stay night》撰写的同人小说《Fate/Zero》正发表不久。岩上先生初一读《Fate/Zero》便为其所折服,于是向虚渊玄先生伸出了手。

2008年10月,在岩上先生的努力下,一个奇特的主创班子首度集结。之后又过了几度春秋,时间到了2011年1月,这个奇特的组合孕育的一部原创动画诞生了。

这部作品的2ch讨论串常年挂着这样的置顶:

新房昭之x虚渊玄x苍树梅xSHAFT的原创动画企划启动!!

前所未有的崭新“魔法少女”开幕。


文/小德

TOP

魔法少女动画史话(完结篇)

赏味 | 魔法少女动画史话(完结篇)——为魔法少女献上花束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02697488891115#_0

导语

时至2011年,本次魔法少女动画史话也迎来了完结篇。

这里有作者六年前的初心,有划时代的《魔法少女小圆》和后小圆时代的魔法少女,还有在未曾终结的旅途上留下的宝贵心情。

希望能够分享给你们。

“希望在‘魔法少女动画’这条长河中闪烁的繁星能够连接起我们的现实与幻想、过去与未来。”

目录

Chapter 1 传说中的魔法使?魔女?魔法少女?-1960s-1970s-

Chapter 2 梦的国度何时降临-1980s-

Chapter 3 战斗、繁星与爱恋-1990s Part 1-

Chapter 4 如梦,如歌,如奇迹-1990s Part 2-

Chapter 5 黑白闪电与星光爆裂-2000s Part 1-

Chapter 6 女孩子也想要大闹一番-2000s Part 2-

幕间 就像有光的地方必有影-2000s Part3-

Chapter 7 为魔法少女献上花束-2011-

Chapter 8 “至少请让我歌唱……”-2010s-

后记 若能抵达星辰

过往章节传送门

Chapter 1~2: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00167203746983&mod=zwenzhang

Chapter 3~4: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01243118212947&mod=zwenzhang

Chapter 5~幕间: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01990463490972&mod=zwenzhang




Chapter 7 为魔法少女献上花束

-2011-

尽管开播之前,因为监督新房昭之、系列构成虚渊玄、加上人设是之前以《向阳素描》的甜美萌系饼脸闻名的漫画家苍树梅的阵容,《魔法少女小圆☆魔力》(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就已经吸引了不少目光,但要说让《小圆》真正名声大噪的契机,当时追番的绝大多数群众恐怕都会异口同声:“第三话!”

《魔法少女小圆》TV版第三话《已经没什么好怕的了》


​事到如今,“《魔法少女小圆》的第三话”、“三话定律”已经成为一个梗留在了宅友们的口耳相传中,即使是没有看过这部作品的人,也很有可能早已听说了“学姐掉头事件”。在前两话中以前辈魔法少女的姿态飒爽登场的巴麻美学姐,第三话与主人公鹿目圆幸福地许下一起战斗的约定后,在战斗中以被敌人“魔女”咬掉了头的方式猝然而逝。而在这一话结尾,TV版前两话中隐去的ED突然出现。在充满了黑暗风格(画面也非常黑暗)的《Magia》中,当年曾有无数观众惊呆在电视机和电脑屏幕前。

突如其来的转折瞬间吸引了大量关注,而在万众瞩目之下,《小圆》的真容也在这一刻徐徐揭开。这部全12话的TV动画讲述了五位少女身上发生的种种故事,描绘了一个残酷的世界观下魔法少女的生态。具体而言,在前三话巴麻美身亡的序幕之后,展开了美树沙耶加和佐仓杏子的悲剧、知晓真相的晓美焰的秘密,最后以见证了这一切的鹿目圆最终的决意和愿望收尾落幕。在一连串紧凑的剧情中,世界观的黑幕也在一个又一个精心设置的悬念中不断揭露,结合原创动画无人知道走向的先天优势和TV动画周播的媒体特性,观众们解谜、考据的热情也不断被推向新高;而在播出解释晓美焰之谜的第十话之后,恰好遭遇了“3·11”地震,因此产生了一个多月的停播期,客观上也让结局前观众的期待达到了无以复加。2011年4月22日凌晨,最后两话以连播的形式放送。

最后两话播出之前在《读买新闻》上刊登了广告


​《小圆》TV版最后以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方式暂时落下了帷幕,也在结尾为观众留下了新的期待。作品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BD第一卷首周销量超过5万张,刷新了当时TV动画BD首周销量记录、后续周边商品销售额也达到百亿日元规模),也收获了众多荣誉:第16届动画神户奖TV作品奖、第15届文化厅媒体艺术祭动画大奖、第11届东京动画奖TV部门优秀作品奖等等,在商业气息比较浓厚的“Newtype×Machi★Asobi动画奖2011”中,更是斩获了全14项奖项中的12项。继2012年两部总集篇剧场版之后,2013年,接续TV剧情的新作剧场版《叛逆的物语》上映,票房再次刷新了当时深夜动画剧场版的记录。

《小圆》的动画本身拥有相当高的素质。动画中活用了SHAFT过去制作各类作品的经验,在处理人物对话上尤有特色;剧团狗咖喱设计的珂拉琪风格魔女和魔女结界不仅营造了诡谲气氛,通过魔女文字、结界元素设计等处的发挥更是大大增加了作品画面的信息量,成为了超出脚本信息的进一步创作;而这种神秘诡异的氛围又与梶浦由记的配乐十分契合。另一方面,作品又尽力在叙事上通俗、大众化,TV版全12话脚本结构精密,节奏优良,呈现了高度的完整性,从TV到剧场版脚本均由虚渊玄一人执笔,也使得作品前后风格统一,耐人回味。特色化的演出自始至终为表现剧情服务,使作品没有因过于“电波”而被观众敬而远之,而是借助自己的特色更好地走向大众。

一张非常有特色的大脸


​《小圆》引发了多方面的火热话题。无论是基于原作的讨论、解析、考据,或是各个领域的二次创作,一度都成为狂欢式的热潮;其作为完全原创动画,最后获得名利双收的巨大成功,成为了对其他原创企划的鼓励;而作品那极易令人误会、在“致郁”之名远扬之后又形成了强烈反差的标题和题材,也把“魔法少女”这一话题再度带回了聚光灯下。

作为一部“魔法少女”题材的作品,《小圆》意味着什么呢?

或许确实意味着颠覆性。《小圆》有一个和《魔法少女奈叶》第一部第一话非常相像的开篇:普通的少女忽然听到了小动物的呼唤循声而去,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改变。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的亲朋好友、温柔强大的前辈、神秘的敌对魔法少女等设置,也都是过往魔法少女动画中司空见惯的元素。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几话中,鹿目圆对于成为魔法少女的愿景就是“帮助他人”,这甚至是比起近年来的战斗系魔法少女,更接近早期魔法少女的愿望。——而这一切,都在第三话后被无情打碎。

比较熟悉魔法少女题材的观众细想之下可能会明白:并不是因为魔法少女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斗和寂寞的心路,也并不是因为过去没有魔法少女遭遇突如其来的死亡,第三话的形式突转所要挑战的并非一个魔法少女个人的命运,而是在人们脑海中那些约定俗成的魔法少女规则本身。——尽管《小圆》也是一部宅向的深夜动画,但观众们在看到魔法少女时,不会仅和其他宅向魔法少女作对比,而是以印象中所有魔法少女作品作为参照。而《小圆》也以简要化、符号化的方式提炼过往魔法少女题材的固有要素——魔法、变身道具、变身服、吉祥物角色等等一应俱全,再对其加以质疑、重读。对于一部篇幅短小的作品来说,这一选择很明智:正是因为魔法少女题材为人熟知,选用这一背景只需要拣选有代表性的符号便能让人迅速进入状态,无需多费笔墨;而对此进行颠覆更能达到最大的戏剧化效果。

而巴麻美这一人物在剧情中的作用正是一个用来打碎的偶像。在她身上几乎树立了所有王道魔法少女的形象:强大,完美,无私助人,甚至连她的名字也非常有“魔法少女感”——我们轻易就能想起,当年《我是小甜甜》的主角变身成的偶像就名叫“麻美”。她突然的、不可逆转的死亡意味着这部深夜档的魔法少女作品在生死观念上正式地与人们印象中许多拥有大复活术、战斗尽量不见血的子供向魔法少女相区别,也标志着接下来致力于颠覆成规的展开的开始。

在其后的剧情中,许多在魔法少女动画中仅属于“应被接受的设定”的背景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比如“变身”这个看似自然的过程是否意味着身体产生了某种不可逆的变化、使用魔法这种奇迹般的力量是否会伴随着代价、总是很热心地让少女变身的吉祥物角色是否有可能另有隐情……古早的魔法少女们传播的魔法的奇妙和梦幻,近年来战斗魔法少女们用魔法铭刻的爱与正义,都在剧情中成为了被颠覆的对象。魔法的奇迹不是免费的、光是靠爱与勇气是不能胜利的,在这样一个更加冰冷、残酷的世界观中,过往一切约定俗成的规则都显得脆弱无力。甚至作为“正统魔法少女”的麻美自身的性格也是相当脆弱的:在第十话中,便有麻美在得知魔法少女会变为魔女的真相后精神崩溃的情节。

越是熟知那些魔法少女的“规则”,颠覆感可能就越是强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小圆》是将旧有的魔法少女彻底砸烂的动画,也不意味着《小圆》有着前无古人的创新性。这部作品自身也一直受着魔法少女题材、乃至其他各个领域作品的影响。

在《小圆》中,还是可见过去魔法少女题材有过的要素:最典型的就是“魔法少女”和“魔女”关系的转变。在知道现在的“魔法少女”在历史上原本就是由“魔女”而来之后,QB在第八话那曾掀起轩然大波的台词就不那么令人震惊了:“这个国家管成长期的女性叫做‘少女’吧?那么终将成为魔女的你们就叫‘魔法少女’了。”从这两个名词的往昔来看,“魔法少女”的雏形是“小魔女”,而“小魔女”正就是“成长期的魔女”。可能令人意外的与其说是这两个名词之间的联系,不如说是“敌我同源”的事实,而类似这样的设定,近可见《大剑》,远可上溯至《假面骑士》系列的传统。至于《小圆》TV中的另一个关键设计“时间回溯”,不仅早就见于各种科幻题材影视作品(如《回到未来》、《蝴蝶效应》等),在虚渊玄先生出身的galgame界也已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剧情设置。在《小圆》的血统中,一方面有着过去变身魔法少女、乃至特摄变身英雄的谱系,另一方面也深植其他御宅族熟悉的动画、galgame等作品的因子。《小圆》作为一部魔法少女动画、也作为一部深夜档宅向动画,绝不是一座异军突起的孤岛。

而对于“魔法少女”这一题材,特别是由子供向魔法少女树立的一系列成规而言,《小圆》将其带入更成人化、更现实的法则中,但并不是为了将传播爱与正义、梦想与希望的魔法少女彻底消灭。在TV版中,小圆的行为最终肯定了魔法少女的愿望与战斗的价值。作为主人公的小圆,曾做着比谁都要单纯的魔法少女的梦:可爱的装束,强大的力量,铲除邪恶,帮助他人,就像她当初在笔记本上涂鸦的那样。这个梦因学姐的死蒙上了阴影,但它却并没有永远留在学姐空荡的房间。在许愿前下定决心的小圆,取回了“寄放在学姐处”的笔记本,如同历经对魔法少女的颠覆之后,再度取回了爱与正义的魔法少女精神。尽管在残酷的世界观中,满怀着希望成为魔法少女的少女们遭遇了过于不幸的悲剧,但她们为喜欢的人、为家人、为朋友而许下愿望,为相信的正义、为坚守自己的心意而战斗到底,她们的本心与过去几十年来带给孩子们美梦与希望的魔法少女们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小圆对这一切的肯定,意味着即使颠覆魔法少女的设定,也并非在否认高尚的灵魂;魔法少女们的失败,不代表着魔法少女的消亡。正如虚渊玄先生所说,这是一个“都合主义诞生了”的故事——这不是在大人眼中看起来或许充满了“都合主义”的爱与正义的魔法少女的末日,而是在那个冷酷的世界中,爱与正义的魔法少女如何诞生的故事。

承载着小圆魔法少女之梦的笔记本


​几年以前,笔者曾写道:“(《小圆》)看似破坏了魔法少女光鲜的外表,但它却小心保留着对根本的精神内核的敬意。”当时,《叛逆的物语》尚未上映。在《叛逆的物语》之后,或许也有许多事改变了。比如,在TV版结尾作为世上唯一一个记得小圆的人,为守护小圆所爱的世界而战的小焰,在《叛逆的物语》的最后自愿成为恶魔,对圆神发起了“叛逆”,将小圆拉下神座,以普通人的身份囚入她的世界中。于是,小圆在TV中化身为概念创造的救济魔法少女的体系如今前途未卜。

《叛逆的物语》中,小焰的行为的契机则是认识到“舍身救济魔法少女的小圆自身并不幸福”。如果说TV版最后对魔法少女的探讨以一个比较抽象、概念化的方式作结,那么剧场版与其说是“魔法少女”,不如说是更私人化的、具体到了人物自身的故事,所有后果皆有前因。更重要的是,在TV版播出后到新剧场版上映前,大量热心粉丝的同人创作已经大大丰富了角色形象并拥有了对人物关系新的预期。于是,在《叛逆的物语》那个迷幻的结界里,人们看到了巴麻美学姐与TV版第三话中的魔女和睦相处,看到了曾擦肩而过的沙耶加和杏子心意相通,看到了在TV版中关系四分五裂的少女们第一次聚齐并肩作战……于是,也看到了仍作为普通少女的小圆的所言,和小焰的悔恨。

“对你而言,这是痛苦到难以忍受的事吗?”


​故事在这时,又脱离了TV版基本已经完成了的结构,也脱离了对“魔法少女”这个职业的关心,而具体到了角色自身的情感上;结果小焰的行为最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是否真的能带来幸福,一切尚且不得而知。她最后的所为究竟是出自怎样的心情、又该如何评判,至今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与她魔法少女的身份无关,而是她作为一个“人”的决定。此时,这可能已经不是在对过往成规有意的颠覆,只是对于一个人所怀的执念和悲伤的怜悯。

毕竟魔法少女们的变身服下面——无论有没有被灵魂宝石改造过——还是“人”。

就好像水手战士心中也有迷茫,“代表月亮惩罚你”并非永远毫无阴霾。战斗与牺牲,前世的使命与个人的选择,偶尔也会困住她们的脚步。

就好像宣传图上总是满面笑容的小魔女也曾痛哭过,世界总是不如想象中温柔,无论多么要好,每个人的明天也不可能永远相连。

就好像一难未平一难又起,孤立无援地经过诸多战斗后,传说中的战士登上山顶,没有看到美丽的景色却只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敌人时眼中的动摇。

就好像如今已被当做高达来认识、无敌的炮击仿佛能扫平一切的王牌,也是经历了悲伤和考验才淬炼成了不屈的灵魂。

当我们站在远处遥望她们时,可以看到一个个符号化、概念化的形象,看到变身服变身道具定格pose,看到一条条司空见惯的成规,看到或许让人津津乐道、或许让人忍不住吐槽的传统段落。不过,对于优秀的魔法少女作品,对于在这条历史长河中闪烁的繁星而言,如果我们愿意以孩子一般的纯真的心态走近,我们也能看到“人”的身影。

借用2011年某本杂志的增刊标题的话,《魔法少女小圆☆魔力》这部非典型的魔法少女作品,就如同向魔法少女献上的花束。

在《叛逆的物语》结尾,成为恶魔、不再是魔法少女身份的小焰把从小圆处得到的发带交还给她时,所说的“还是你更适合”或许也是花束中的一枝。因为送上花束时可能不只是因为赞扬,也可能混杂有无可奈何和对已逝去事物的追忆。

但是,故事不会就此结束。就像《小圆》制作组一直没有放弃继续故事后续的可能一样,魔法少女的故事也没有就此完结。在眼花缭乱而又竞争残酷的世间,少女们仍在歌唱。


Chapter 8 “至少请让我歌唱……”

-2010s-

《魔法少女小圆》不仅鼓励了原创动画的发展,也成为了新魔法少女题材作品难以绕过的话题。在《小圆》之后,深夜档又有一批魔法少女、或接近的变身战斗少女题材的动画出现。尽管目前尚没有作品的成绩达到《小圆》的规模,但其中仍有一些别具特色的作品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2012年1月,《战姬绝唱SYMPHOGEAR》播出。故事的主人公立花响过去曾在演唱会上遭到“Noise”的袭击。Noise是一种能将人类碳化的怪物,只有使用圣遗物力量的“SYMPHOGEAR装者”才能接触并将其打倒。立花响当时被一位装者天羽奏舍身相救,身上也因此埋入了天羽奏所持圣遗物的碎片。两年之后,因其他机缘巧合,立花响使用圣遗物碎片变身,与其他装者相遇,开启了她的故事……

2012年时,《小圆》热潮尚未退去,《战姬绝唱》因其变身战斗的设定、偏严肃的剧情甚至包括主人公的声优(立花响与鹿目圆的声优均为悠木碧)等联系,初期曾被一些观众认为是“小圆潮”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二者的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毕竟,《战姬绝唱》最大的特征不是变身,也不是剧情,而是——边打边唱。片中变身的装者们要一边战斗一边唱歌,在二期之后,“边打边唱”对于声优来说也是一样:声优们也同样要在现场配合战斗场面收录与CD版不同的歌声。大量角色歌让CD成为了《战姬绝唱》系列销售的大头,随着作品粉丝群不断扩大,live演唱会的规模也由小规模演唱会、到几千人、到2016年在武道馆连续两日的大型live,不得不说也是一个相当励志的传奇。作品本身也没有剑走偏锋,基本以比较王道、热血的走向为主,目前已有三期TV动画,并在2016年同时宣布制作四、五期,其中四期将在2017年7月播出。

​《战姬绝唱》系列虽也是变身战斗少女题材,但除此之外,与一般的魔法少女动画还是有不小的差别,比如基本没有吉祥物、咒语之类象征性的符号,对变身力量的解释也与魔法有很大的不同等等,列在此处多少有点不太妥当。不过,“装者”们变身后装备的武器、战斗的硬派风格和当年的《魔法少女奈叶》倒是有些许共通之处。这两部作品在今年七月都将有新作面世,也许会碰撞出有趣的火花。

较有影响的变身战斗少女作品还有2014年播出的TV动画《结城友奈是勇者》(結城友奈は勇者である)。作品是“勇者部”系列企划中的一部分,在动画之前还有名为《鹫尾须美是勇者》的前传小说。作品主要讲述初二女生结城友奈在名为“勇者部”的社团活动中,与社团朋友们一起借用“神树”的力量变身为“勇者”同Vertex战斗的故事。前期基本是日常单元剧的模式,但随着剧情展开,观众逐渐得知主角们所在的世界为受神树保护的封闭世界,勇者每次解放全部力量(“满开”)后都会失去身体某一部位的机能等内幕。作品对于日常与非日常的反差、少女们残酷命运的描写、以及在知晓会付出残酷代价后仍决意战斗的“勇者”精神,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最后的HE虽略有生硬,但为故事留下了希望。本作BD/DVD销量取得了卷均接近一万张的好成绩,新TV动画也将在2017年播出。

《结城友奈是勇者》


​值得注意的是,魔法少女动画作为一种辨识度强、又易于符号化的类型作品,多年来也经常以捏他、剧中剧、乃至外传的形式出现在其他题材的作品中。外传如Fate系列衍生作品《Fate/kaleid liner魔法少女☆伊莉雅》(Fate/kaleid liner プリズマ☆イリヤ)系列,《魔法护士小麦》等,剧中剧的形式如《我的妹妹不可能那么可爱》中的《星尘☆小魔女梅露露》,另一部幼女向偶像竞技题材作品《美妙旋律》系列(プリティーリズム)中的《魔法少女美音》等等。在最近播出的新番《Re: CREATORS》中,也有举止夸张的魔法少女与其他作品世界观中的人物发生冲突的情节。

近年来也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暗黑风格的魔法少女动画出现,如2013年的《穿透幻影的太阳》(幻影ヲ駆ケル太陽)、2016年的《魔法少女育成计划》等。《穿透幻影的太阳》为原创动画,讲述了四位少女卷入非出自本意的战斗中、对抗魔物的故事。《魔法少女育成计划》则改编自原发表于2012年的轻小说,讲述了被选中的十余位魔法少女被手机中的吉祥物设计开始互相残杀的故事。两部动画制作质量尚可,但销量均不如人意,同样以挑战魔法少女理念为核心、具有一定颠覆性的《魔法少女育成计划》也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

除此之外,还有相对传统一些的魔法少女题材作品,例如前文提到的《Fate/kaleid liner魔法少女☆伊莉雅》系列、GAINAX的原创作品《放学后的昴星团》(放課後のプレアデス,短篇于2011年在youtube上网络播出,TV动画于2015年播出)、WHITE FOX的原创作品《装神少女小缠》(装神少女まとい,2016)等;一些含有魔女要素的作品,如J.C.STAFF的漫改《飞翔的魔女》(ふらいんぐうぃっち,2016)  、亚细亚堂的原创作品《终末的伊泽塔》(終末のイゼッタ,2016)等等。2016年的《Flip Flappers》(中译《轻拍翻转小魔女》)中也有变身战斗少女的要素,以及对传统魔法少女片的一些致敬。

2017年1月播出的TV动画《小魔女学园》是最近相对传统的魔法少女题材——或者说“小魔女”题材的代表。作品由TRIGGER社制作,原本是参评“动画未来2013”的OVA,后集资于2015年上映了剧场版。2017年的TV动画则是与OVA和剧场版的故事没有关联的全新作品。TV版以魔法学园为舞台,讲述了原本是普通人的主角篝敦子进入学园后为追逐儿时憧憬的偶像“闪光的夏莉欧”而奋斗的故事,同时似乎也在试图探讨在传统魔法在现代社会如何自处、如何寻找复兴之路。作品虽在深夜档播出,但以合家欢为目标,力争不晦涩,除了对严肃话题的探讨之外,也有许多搞怪的情节。就目前播出的部分来看,在刻画人物成长、完善背景设定等方面,作品仍有一些瑕疵。但是,“传统的消亡与复兴”的主题,让人们在观看这部自身风格就很复古的作品时,偶尔会陷入与剧情无关的感慨与嗟叹:面临新时代的冲击,在走向消亡还是图谋复兴中间挣扎的,岂止是剧中的“魔法”而已呢?

经历了不短的旅途,于2017年终于登上电视荧屏的《小魔女学园》


​今天,90年代、00年代的一批老魔法少女动画正在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10年代的诸多宅向作品也在寻求续作的可能,坚挺多年的早间幼女向《光之美少女》系列试图刮起变革的新风。尽管前路绝非一帆风顺,但相关题材一直没有绝迹。在当下这个时代,魔法是否还是令人憧憬的对象?对于那些已经长大成人的观众而言,魔法少女是否还是值得驻足的风景?

2011年4月22日,在《魔法少女小圆》TV版播出的最终话里,已经在世间消泯了存在的小圆安慰小焰道:“相信吧,因为魔法少女是能够实现梦想与希望的。”即使世殊时异、物是人非,这句话仍回响在笔者耳畔。



后记 若能抵达星辰

在《魔法少女小圆》的热播期,曾掀起一阵回顾日本魔法少女题材的热潮,我当时也借此机会粗浅了解过一些。在我本来的计划中,本文是我在2013年写过的一篇文章的2.0版。在2013年的那篇文章中,我尝试讨论了《魔法少女小圆》相比过去的魔法少女动画有何颠覆和致敬之处,其中也有不少回顾魔法少女动画历史的内容。然而,最后本文从那篇文章中继承来的只有少量句子,其余绝大部分还是从头写起了。

一方面是因为那篇文章照本宣科又漏洞百出,实在令人惭愧。另一方面,看到那时的我对《小圆》的描述,心里不免五味杂陈。当时《叛逆的物语》还未上映,而在上映之后,因为片子实在是很有冲击性(笑),很长时间里我对这部作品的态度都带上了迷茫,更别说讨论它究竟怎样致敬了前人。

后来,我看了各种各样和《小圆》截然不同的片子,在看这些片子的过程中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由于我个人水平实在有限,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旧友新知的帮助。特别是有关东映动画和特摄的历史源流部分,从友人阿迪处获益良多。我就像热血漫画里不自量力要去挑战大BOSS的小兵一样,现在还幸存于此,多亏了旅途中结识的伙伴们的力量。真的非常、非常感谢大家。

这时,我回头看去,发现从《小圆》完结时算起,自己已经走出了很长的一段路。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可当作一篇“游记”——尽管因为和FGO的某个活动撞了名不便叫“魔法少女纪行”了——从1966年在黑白画面中活跃的莎莉,到今天在高清大屏幕上搞事的亚可、使用奶油能量和敌人械斗的“传说中的甜点师光之美少女”之间的旅途。同时,也算是私心作为我自己在以《小圆》为契机所接触到的世界中的旅途的记录。昔日熟悉的风景如今已渐次褪色了,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还留在记忆深处闪闪发光。

标题“在你我的世界中延续的星河”其实也是从我过去在观看《魔法使光之美少女!》时写的一篇感想的标题而来,当时是寄托了连接片中两位主角各自的世界的祈愿。这一次在起名恐惧症中重新想起,则是希望在“魔法少女动画”这条长河中闪烁的繁星能够连接起我们的现实与幻想、过去与未来。

对魔法少女题材的研究,或者更单纯地对魔法少女题材的关注,还有许多可切入的角度,对历史的简单梳理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工作。如果有人能因为接触了魔法少女的历史而对魔法少女感兴趣、愿意迈入这条星河去触碰其中的星星,便是这篇文章最大的幸运了。真的,只要靠近去看,那些看起来一样的魔法少女真的都不一样啦XD。

至于现在对于《魔法少女小圆》又是什么心情呢?

虽然故事的后续究竟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呈现还不得而知,我还是愿意心怀希望地等待着。无论走出多远,我还是会回到这里,带着旅途中的记忆,为它献上一捧小小的花束。

2017/4/23


文/小德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