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读书笔记] 日本人的传说与心灵

第一章 禁忌房子

1、黄莺之家

所谓的现实,其实包含着不可预期的各种层面,只不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把所谓的现实整合为一个不具威胁性的表面形态而已。但当这个表面形态被突然击破,里面的深层结构就会暴露出来,而民间传说正是通过各种故事来描述这些特殊经验的

如果注意那些已认知到现实具有多层面的人的意识,就会发现人类的意识结构也是多层面的,有许多人到目前为止都不层意识到现实的多层面性,但会有一天,可能因为某一种契机而认识的——如果将这个未曾认识的意思称作是潜意识的话,那么可以说人类的心理包括意识、潜意识等多个层面

以黄莺之家为例,年轻的樵夫发现一座从未见过的豪宅,住在里面的美女不允许樵夫看后院的房子,这些都可以认为它是在反应人类心理的深层部分

世界上的民间故事和传说,都有描写平凡男子和不属于平凡世界的美女邂逅的类似情节。我们用这种现实与非现实的空间结构解析人的心理结构时,可以划分出意识、非意识的心理层面。换句话说,在男性的潜意识层面中,存在着一位特殊的女性形象,并且有期待着与她相遇的心理

民间故事一般是由一般人普遍共有的性格,再加上他所属的文化中特有的性格结合而成的

黄莺在日本文化中是代表着美和春天的鸟类

樵夫所住的村庄也与山野是现实的一部分,对应着意识的世界;他遇到的豪宅介于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之间;而不被允许观看的房子是非现实世界,对应着潜意识的世界

在现实与非现实中间地带相遇的男女,一经相遇就马上分开(女子去村子里买东西,而男子进入禁忌房子),而当他们再次相会的时候,也意味着分离(男子和女子分别回到自己的世界)——两次短暂的相遇之后,再也不可能相遇

2、文化差异的问题

总的来说,虽然很多故事都提到了禁忌房子,但由于文化不同,这些情节描述却有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的故事中,立下禁令的人和冒犯禁令的人多半是丈夫与妻子、父亲与儿子或女儿、圣母与女孩、身为主人公的公主与服务她的男性。有意思的是,在日本的故事中,立下禁令的多半是女性

在西方的故事中,冒犯者虽然最终会取得胜利,但在此之前必须承受冒犯禁令的惩罚。而日本故事却不同,真正的冒犯者没有遭到任何惩罚,反而是被冒犯者悲伤地隐身离去

就在禁忌房子里看到的东西来说,日本故事总体来说是自然的美景,而西方故事中不是尸体就是啃尸体的丈夫

特别的是,西方的故事往往以幸福结婚作为结局,而日本故事几乎没有出现结婚情节

就整体而言,人类的心理并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表层意识结构上存在着差异,这是由于人类的心理会因古人或文化的差异而不同。总而言之,人类的潜意识、深层心理意识是普遍相同的,但因为表层意识的不同而对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解

3、意识体系

人的意识结构并不仅仅局限于当下有意识那部分,还同时包括心理为应付必要情况所具备的各种意识,因此可以说人的整个意识结构包含若干意识体系,并且拥有一定的整合性

另外,人类还拥有一个虽然受到一定程度外在影响但仍可以做出行为决定的主体自我。所谓个人,指的就是这个拥有整合性和主体性 自我

近代西方提出的所谓的自我,其实在全世界的精神史上属于极端特异的例子。那种高度的自立性和整合性、对潜意识的重视、对外界的强烈防御都是无可比拟的

荣格派的分析家埃利特·诺依曼用非常有趣的方式记叙了这种特殊自我的形成过程。他通过神话故事的情节来掌握、理解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源。他在他的著作《意识的起源与历史》中,不但明确探讨了西方人如何确立自我,还为神话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一个人建立自我的最初阶段,正如许多开天辟地神话故事描述的一样,呈现混沌的状态,也就是意识与潜意识尚未完全分离清的状态。最能代表这个状态的图腾就是衔尾蛇,这个没有分化的原始图形包含了头与尾、上与下、孕育与被孕育,代表了最基本的潜意识状态

在这个没有分化的整体性混沌中,在自我即将萌芽之时,世界以太母的形象出现。太母有各式各样的形态,有像维纳斯一样重视肉体的太母,也有像玛利亚一样重视精神的太母。对于刚刚萌芽的自我来说,世界既是养育它慈爱的母亲,又具有随时可能吞噬自我让一切重回混沌的可怕一面,由此太母的形象产生了正面与负面的分化。以日本为例,代表正面太母形象是观音菩萨,她无条件接受并养育一切;而代表负面太母形象的是山姥,拥有吞噬一切的特性

在这样的太母中孕育的自我,进入下一个阶段即将体验天地、父母、光暗、昼夜的分离。在这个阶段,许多生活通过创世纪来表现

诺依曼认为人类意识的发展阶段在这里开始发生革命性变化。在这个阶段之前,人类用创世纪神话表达意识到的发展,自此之后则开始用英雄生活来表示。意识与潜意识分离之后,个人获得了独立,并且在形成完整人格之后,意识以英雄的形象出现,这类故事的框架多半由英雄诞生、打败怪物、获得宝物(或者女性)构成

关于英雄的诞生,大多数故事都有描写英雄不同于常人的诞生方式

关于英雄战胜怪物,弗洛伊德派以子弑父、伊底帕斯情节来解释;荣格派则认为怪物的原型是母亲或者父亲的象征,也就是说杀死怪物具有杀父弑母的双重含义,进而言之,与其说怪物代表生身父母,不如说代表内心原始的自我的雏形

这里所谓的弑母,可以理解为是与吞噬自我的太母战斗,也可以说是自我为了获得独立而与潜意识对抗;而弑父则代表着与文化生活的规范战斗,为了获得真正的自我,不但要战胜潜意识,而且要争取从一般性的文化概念和规范中获得自由

战斗的结果,往往是与一位被怪物俘获的女性结婚。这代表着自我在弑父弑母后离开原始的雏形获得了自由,此后需要通过一位女性作为中介,再度与世界进行联系。而这种关系已经不是衔尾蛇那样无法分离的关系,而是建立在已完成的自我、自我与他人之间所建立的崭新关系上

诺依曼的理论有两个特点:一是自我以男性形象为代表,二是对婚姻主题高度重视

在诺依曼理论中,男性和女性都被用来作为一种象征,与现实生活中的男性、女性意义不同。对应“意识-光明-白天”和“潜意识-黑暗-黑夜”这样的关系,诺依曼认为潜意识对于男人来说是一种阴性的存在,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阳性的存在。在这里诺依曼用男性men和女性women对应阳性masculine和阴性feminine。前者指的是从人的角度来说的男性女性,后者则代表着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

这种想要支配潜意识的强烈意识称为是父权式意识patriarchal consciousness。与之对应,当潜意识拥有极强支配力,意识无法独立时,起主导作用的就被称为是母权式意识matriarchal consciousness

如果我们把现实世界视作是代表意识的层面,在这个层面中父亲立下禁令,恰好代表西方人的意识由父性统治,与之相对,在非现实的世界中立下禁令的是圣母,在这里接受禁令的孩子们维持的并不是意识世界里的父子血缘关系,而是超越个人关系的圣母之下的关系。处于二者之间的则是父亲关系,在这里呈现的不是上与下的纵向关系,而是横向的

异性的结合,代表意识与潜意识的统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究竟发生了什么

西方的禁忌房子代表着某种明确的含义——一种能够超越过去的、更高层次的整合

瑞士民间故事研究家马克思·路德曾说:在欧洲的故事中,冒犯禁令代表着冒险,主人公的身份可能因此得到提升,但失败了也会失去一切

然而日本的这类故事中冒犯禁令算不上是一种冒险,但仍会失去一切

马克思·路德认为一无所有的结局代表着负面的意义,但也可以是一种肯定意义。无本来就是一个超越否定和肯定的存在

关于无的直接体验,会使人很难找到合适的语言进行描述,当超越现实与非现实的所有区别时,所谓主题和课题都被包含在这个圆形内,以至于我们不能将这一切客观化或语言化。因此当个试图对此进行解释时就会出现多种解释方法,民间故事可以说是一种解释方法

简单地说这个故事就是在解释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它又以什么都没发生的无作为最终解答

禅的根本就是发现自己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民间故事并不提供直接提供一个答案,而是或多或少的提供一个解释

怜悯就是在故事即将完结的最后一刻,因为整个过程戛然而止所引发的一种美学情感

5、隐身而去的女性

为了使怜悯的美学意识得以形成,故事中的女子必须隐身离去——这被认为是日本文化的宿命

类似的故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与其说故事在描写冒犯禁令的罪行,不如说在强调被看到的耻辱

有时紧急房子描写的是美丽事物,有时则描写血腥的浊物,其实这两者都是一个整体的两面,无论是哪一面都是不愿被人看到的羞耻世界。从表面看是无尽的美景,但内心却充满无穷你那个的恐惧,这两者对于女性来说都是羞耻的,所以一旦被发现必须隐身而去

怜悯是因为过程突然停止,相对于隐身而去产生的情感;恨则是希望过程可以永远延续下去,所以恨也是对消失的一种抵抗

无和怜悯都存在于日本的主流文化中,为了保有这部分,有时必须牺牲女性的存在,因此不得不离去的女性为了抗拒这种结构,而留下了恨

难道我们不是期望这些在故事中消失的女性有一天会再度获得力量,重新回到现实世界中来吗?在日本文化中,这种女性的形象自古以来就象征着某种新事物的出现或新情况的发生。真正的故事将从这里开始,描写这些最初悲叹离去而受到怜悯的女性重新回归的过程

诺依曼认为打败怪物的男性象征着西方的自我意识,而日本人则是在日本民间故事中留下怨恨而离去的女性行踪中寻找自我

在日本神话中,太阳为女性,月亮为男性……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在每一种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意义本身会因为时代和文化不同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分析日本民间故事,只能摒弃男性视角来采用女性视角但男女两分法本来就是以男性视角进行分类的,因此如果进行转变,分类方法也会完全不同

在使用女性视角方面,世界上没有比日本人更喜欢用女性形象表达自我的了。日本的社会制度是一个极端强权的父权制度,这使得人们在许多时候不得不放弃所谓的女性视角,但对于民间故事来说,因为它具有心理补偿的作用,所以它便成为了巾帼们的活跃载体


第二章 不吃饭的女人

1、山姥

许多故事都有类似男子偷窥的情节,当论及偷窥与现实的多层面联系时,偷窥被认为是触及异次元真实的一种方法

实际上笑与恐怖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相似的,当我们试图与对方拉近距离时会尝试笑,但当距离即将被破坏时就会产生恐怖的感觉

如果考虑到雅典娜与阿拉库诺都会编织,便可以理解两个同时代的女性为什么分别代表正面和负面的女性形象了,如果进一步分析,阿拉库诺所代表的也许正是光辉灿烂的雅典娜女神的某个阴暗面

2、母亲的形象

蜘蛛是太母形象的典型代表

这种因为孩子太可爱以及对孩子感情至深而夺取其生命的故事,真实地表现了山姥的另一面

折口信夫任务山姥最初扮演的是守护神,之后逐渐转化成了神明的妻子

也许是因为日本人通常把母性看的非常崇高,而在潜意识在反而对她产生否定,以此在民间故事中取得某种精神上的补偿

食物对于人类来说含有非凡的、不可思议的意义,当食物被人吃之前,对于人类来说,它完全是另一种存在,而当被吃掉以后,就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摄取食物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与食物一体化的同化过程

太母与食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太母把人类当成食物吃下去,某种意义上表示她是一个能够给予人类食物的丰收女神

不认同摄取食物是一体化行为,而认为食物可以变成自己的血肉,这种想法包含了一种变形的概念,人类的成长不仅仅是维持生命的过程,而且也是随着时间推移在成长中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小孩变成大人,女孩变成母亲的变形中,人类呼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类来说十分重要。极端的说,如果今天不比昨天进步,明天不比今天进步,那就等同于死亡

母性变形的一个特点就是,想与自己的身体脱离关系却没有办法。男性的变形则以精神为主,因此多半对于身体切断关系,往往飞得越高摔得越重

女性的心理病往往与身体产生联系

3、贪吃的葫芦

对于古人来说,即使意识到母亲在生育上的重要性,但他们却无法认识父亲在这方面的重要性,女性因为能繁衍后代而受到重视,所以世界是以母亲或女儿为中心,男性被置于次要位置,人类文化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人们会崇拜太母并且重视母女关系

不吃饭意味着拒绝变形,拒绝母性的变形

太母之内可以容纳任何东西,而且在其中产生变形,由于太母拥有这样的特点,所以人们就用容器象征太母

为了能让代表父亲的山羊与代表父负面太母的葫芦对抗,这位母亲必须经过一番磨练不可,她必须克制自己的食欲,进入地下世界后还要断食。可以说这个故事描写了一个身为母亲的伟大女性的深层心理,同时也表达了要与负面太母斗争,必须承受起禁欲的考验,同时体验到冷酷的矿物世界才能获胜。(这似乎也是在描述青春期患有厌食症的少女所要经历的恐怖世界)

4、击退山姥

彻底击退邪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人们考虑的是怎样才能避开邪恶的迫害,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奋渡过难关

纠纷的存在淡化了意识化的过程,我们通常是为了解决纠纷,才去面对潜意识,从而进入意识化的过程,如果不经历纠纷的方式,那么,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区别仍会处于暧昧的阶段,正因如此,整体才会处于调和的状态。这也是前面所说的无的安定状态

当人们的潜意识还在起作用的时候,不可能出现深层意识化的解释和说明,民间故事最初发生的时候,应该是由潜意识主导的,还不曾经过任何意识化的雕琢

我们知道潜意识的恐怖性,但是却没有办法抗拒它,虽然有时候企图击败它,但有时候又在思考与之共存的可能性

禁忌房子中想要和世界产生一些联系的女子,因为樵夫看到了禁忌的房子而不得不离去,但她没有放弃交流的愿望,这使得她接受了不吃饭的条件,忍受痛苦再度回到人间,然而因为男子的偷窥使得她不是人类的秘密被揭穿。她的积怨已达到顶点,她再度受到伤害,因此她要吃掉对方,结果却被常人的智慧打败,不得不再次选择离开



第三章 鬼笑

1、夺回美女

被鬼抓走或者突然失踪的人,的确比普通人具有更高的宗教气质,这种人往往对非现实世界有一种更为亲近的感觉

2、日本神与希腊神

假设如此,与其认为是母女中有一人遭到暴行,不如认为这是母女一体,实际上只有一个女性存在,当强调母亲时便描写她为母亲,当强调女儿时便描写她为女儿

事情的发端是因为异性的入侵破坏了母女的结合体,而解决办法是露出女性的性器官引人发笑

3、冲破母女结合的力量

希腊神话中德墨忒尔和珀耳塞福涅的关系与民间故事中的母女关系极为相似,这种紧密的关系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是原始关系,不过比起关系,不如称其为是一体性。在原始时代,由于母亲能够生儿育女,所以其存在是至高无上的,在那个时候男性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完全确立,正因如此,大地之母的形象就是一个子宫,植物在那里生长、死亡、复苏、持续永恒地循环,因此母亲也是一种永恒的存在

所谓的植物死亡与再生,表示失去的麦子与再生的麦子是同一种东西,相对而言,吃了杀死的野兽与再生的过程往往被视为另外一种情况。原始人认为当人因为吃野兽而获得生命生命的时候,并不是一种东西死亡而再生的过程。而植物的循环过程,是同一种东西死亡而再生的过程。母亲与女儿是同样的道理,女儿会成为母亲,母亲会死亡再重新成为女儿,因此说二者是一个东西的两面不为过

在被以母女结合的形态支配的世界里,事物的变化是永远连绵不断的,可以说里面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为了破坏这种永远周而复始的循环,需要有男人的侵入,破坏母女结合产生的力量

在这类神话中虽然扮演侵犯者角色的神虽然是男性,但他们都与母亲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哈迪斯是地府的王,而大地对应着母亲;素盏鸣尊在被命令去视察海原的时候因为欲前往母亲的国家哭闹,事实上他最后也和哈迪斯一样,住在了地下冥府……也就是说他们都具有父性和母性,是一种原始形态,只不过父性一面被特别强调了

他们虽然具有像马一样的冲击力,却没有控制方向的能力,这就是父性背后隐藏的母性给人的感觉

从女性的视角看,她从出生就理所当然地处于母女结合的世界里,安住于其中,十分自然地结婚、生产、育儿、衰老。这就等于完全生活在母亲的伟大怀抱里。但这种结合状态会因为之前提到的衔尾蛇父性的作用而破坏,使女性接受父性的存在,由母女结合过度到父女结合

当进入到父女结合阶段的女性再继续进入另一个阶段时,必须再次体验到完全不同于之前的男性形象,并且伴随着新男性形象的不断入侵,破坏原来的父女接合。没有进入这个阶段的女性可能会拒绝婚姻,或进入父女的近亲相奸阶段

破坏父女接合的男性,最开始往往被视为是怪物,当其被接受以后,怪物则变为王子

4、露出性器官

吉田敦彦指出:天宇姬命的行为,几乎全部是为了打开闭锁的嘴巴、入口、通路等

5、鬼笑

笑是一种进攻的形式,是鬼与人的正面交锋,具有主动意义,它是针对弱者或处于不利者的进攻,可以说是胜利者的特权

当不笑的神变成笑的神时,就可以成为更为高贵的神,极端的说,可以通过更接近人类成为更高贵的神

笑可以让神接近人类,也可以让怪物和妖怪接近人类……笑是一周特别人性化的存在

鬼和女人都具有人所发现不了的地方

人类原本只认识某个限定的空间,而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当他们体验到超越这个世界的存在时,可以说就被打开了



第四章 姐姐之死

1、天鹅姐姐

日本的故事很少有结婚和救援的情节

在童话中的继母实际上都是孩子的生身母亲,就算是亲生母亲也会有阴暗的一面,例如有杀害自己孩子的动机和意念,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把母亲肯定的一面当做母亲的本质,否定的一面归为下意识。所以根据一般社会常理,为了肯定母亲的绝对形象,而把母亲遭到否定的一面强加到所谓的继母身上

当人类需要建立自我意识,破除与他人的共同体时,必须发现对方的阴暗面

当女性从少女变成妻子时,必须经历死亡的体验

当女儿发现母亲的阴暗面后,女儿因此可以借机独立结婚,但在结婚时和婚后,很快就会再次接受母女共有的母性肯定面,也即女儿飞接受这种肯定评价不可——只有这个阶段到来,女儿才可能真正确信来自对方男性的爱,从而脱离母女结合的世界,与那个男性结合

从人类深层心理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看,通常认为人类的心理是从最初的母子相奸向手足相奸阶段发展的

2、异性手足

手足关系属于血缘关系,然而人类在最开始的原始时代,即使面对实际上的父子关系,也不可能意识到父亲与儿子之间存在血缘联系。人类最初意识到的血缘关系是母女关系,之后是手足关系

相对于血缘关系的就是以性关系为主的结婚

欧洲式自我确立的过程,就是从母子一体的结合状态中脱离出来,建立与异性结合的关系。从西方人的角度看,与其说这是从血缘关系发展到性关系,不如说是从血缘关系转移到契约关系,而手足关系刚好处于二者之间

用上面的观点可以解释世界神话故事中为什么经常出现手足结合的情节——它代表着世界的诞生,是神圣的结合,也代表着当父性侵入母女一体文化、形成父性文化之前的过渡阶段

自古以来日本人就明确的认为,妹妹(也可以认为是一般女性)具有灵的力量

当每米拥有这种能力,而兄妹关系过于紧密的时候,人的心理发展阶段就会从母女阶段进入兄妹阶段。就像为破除母女结合,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男性入侵一样,要破除兄妹关系,也需要能够超越兄妹对对方形成的魅力的人(按照民间故事的说法,就是带有魔法的异性)

在破除手足关系的过程中,西方的女性以妹妹的形象出现,担任被动角色,而日本以姐姐的形象出现,并且担任整个故事的中心,这让人联想起破除母女关系的日本神话中,主角天照大神就是最高神的事实

3、姐姐与弟弟

正如杀死母亲所象征的意义一样,必须强烈地否定血缘关系之后,才能进入和其他女子结合的阶段,在这里女性所具有的力量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她代表灵的世界的先驱者

虽然女性的力量非常强大,但母亲所代表的女性与其他女性存在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而这是姐姐则扮演者前一节所述的中间存在角色(只不过从年龄上看姐姐更接近母亲,妹妹更接近其他女性)

对于姐姐来说,为了破坏姐弟结合关系,必须要经历一次和弟弟的分离,无论是姐姐死亡还是弟弟死亡

从母子一体阶段进入手足婚姻阶段,往往被深层心理学家界定为是同性恋阶段,也就是说当脱离了血缘关系但还没有达到与其他女性结合的阶段时,会产生与同性结合的欲望

那些在神话或传说中出现的魔术师,基本上都是会骗人、整人并且神出鬼没的人,属于低层次的存在,但是如果他们没有整人,反而能获得类似救援者的高层次地位

衔尾蛇式父亲形象在现实世界中随处可见,这个形象让人感受到父性的强大威力以外,还夹杂了贪欲和阴险等母性特色



第五章 两种女性形象

1、浦岛太郎

提到日本的神仙形象,想必谁都会想到浦岛中乙姬和羽衣传说的天女以及竹取物语里的辉夜姬,她们都属于一个类型

2、母亲与儿子

有多例子都是描写地母神与小男神的故事,借用弗洛伊德的观点,其所反映的是伊底帕斯情节

荣格虽然从未公开反对过弗洛伊德的观点,但他认为这是一种超越个人的、属于人类普遍的心理现象。他还认为与其说这是在描写母子关系,不如说是在描写人类自我的意识与下意识之间的联系

浦岛故事一开始提到一母一子的关系美术与儿子尚未从母亲身边分离时的关系,代表着自我还明明有脱离下意识获得独立。父亲没有登场,这表示主角没有一个值得借鉴的、指导其建立男性特质的模范

浦岛与母亲的关系,再加上童子形象,令人联想起永远的少年puer aeternus原型。伊雅客斯神在厄琉西斯的祭祀(祭祀谷物与再生的神)仪式上的形象正是其代表,正如童子一词所示,伊雅客斯会一直保持少年状态,他在大地母亲的力量下由死亡重新再生,永远保持年轻

这种原型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一但与这种原型合二为一,就会成为永远的少年

永远的少年们虽然在适应社会的方面会出现困难,但是他们并不愿意委屈自己特有的才能,所以自我安慰没有必要去适应社会,他们讲罪责完全归于无法容纳自己的社会,他们认为自己还没有发展到需要认真思考的时候,也没有找到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总之就是经常处于还没有的状态。但是某一天,这个少女可能会突然积极起来,可能突然发表伟大的艺术作品,也可能为解救全人类而奋起。这时他们所表现出的敏锐性和强大力量会让许多人为之赞叹,但很可惜的是,他们的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持久性。因为仅仅在这时他们不畏艰险,所以人们觉得他们勇敢,而在勇敢的背后,他们却很想回到太母的子宫里,并且会抱着这个愿望直到死亡

稍微顽强一些的少年不会就这么死去,他们会在突然的沉沦之后暂时过着毫无作为的生活,但是转眼间又以其他形式活跃起来,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连贯性

十分显然,这些永远的少女都与母亲在心理上紧密联系,这里所指的母亲,可能不是真的母亲,而是一种代表母亲的存在,这种关系的强度取决于恋母的强度。往往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它们做出一些荒唐的失去,也就是表现出同性恋倾向——这是因为他们在女性中寻找具有母亲力量的女神,虽然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对象,但当他们发现对方不过是普通女性时不得不放弃并且去寻找新的女神

海是如此的广阔无边,从海可以蕴藏万物来看,它代表着人类的下意识,而一个人孤独地待在海上且捕不到鱼,恰恰与心理学上的退化状态吻合

按照荣格的理论,退化代表着本来存在于自我中年的力量逐渐流逝到下意识中去,这时候人会因为力量减弱,失去自我控制力而出现各种退化现象,例如白日梦,非现实的空想,沉醉于情感之中,有时候甚至会有妄想等极端病理出现

一般来说退化是一种病理现象,但荣格认为,退化并不一定代表生病,而很有可能是因为心灵在发展创造性时速度过快所致。当自我因为退化而与下意识接触时,当然会遇到病态与邪恶,但同时也有向未来发展或者萌生新生命的可能

由此看来,反应人类心理发展过程的民间故事中,有许多情节都是在描述退化行为,例如被双亲遗弃,在森林里迷路,或者掉入洞穴

当退化是一种创造性退化时,其中会出现新的变数,而自我则必须通过努力整合这些变数

3、龟与龟姬

神话学家葛雷妮称乌龟是神话学中存在的最古老的动物之一

乌龟与海里或者住在海底的女性有很密切的关系

国土之神相对于天神的特性,便是乘坐乌龟出现的

当天与地,父与母,精神与肉体处于对立状态时,乌龟往往代表土地,肉体,母亲等含义,极端的说,这是指一种在天地,父母分离之前的混沌状态,所以荣格在炼金术中还没有精炼的最初素材大混沌与乌龟进行比较(《心理学与炼金术》)

乌龟的报恩,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代表着退化之后所产生的力量正在进行的状态,流向下意识的心之力量现在倒流回来,自我开始运用这些力量,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力量退化和返回,这其中包含创造力,所以会产生新元素

在原来的浦岛太郎故事中,乌龟化身美女就是新诞生的元素

当自我企图从下意识之中解脱独立的时候,这个自我必须首先从下意识中找出一位与母亲不一样的女性,并与那个女性建立联系

在西方式的故事中英雄要象征性的杀死母亲并获得新女性,但在浦岛的故事中没有这样的行为,实际情况是龟姬突然出现并求婚,浦岛在完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答应了对方,可以说作为主人公浦岛并没有经过英雄式的战斗,反而被女性俘获

龟姬虽然美丽,但其身上有着非常极端的太母性质,浦岛没有注意到这点便被吞噬了。但侍奉女神并不属于恋爱,而是与之前所言的大地女神与随从小男神的关系一样

4、乙姬——永远的少女

日本人心中的仙女或天女形象,就像高木所说,是必然与色欲绝缘,纯洁无瑕的……故事作者为了切断原本故事中龟姬变成普通女性世俗的肉体形象,让仙女更接近仙女,色欲创造了一个常人无法与之结婚的乙姬,从而把龟姬中的龟与姬彻底分离

在日本人心中,当想到一位没有肉体性,无法想象与之结婚的每人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辉夜姬的形象,这位美丽的女性与主动求婚的龟姬不同,她拒绝了五位贵人的求婚,飞升到月亮上;相对于龟姬潜入大海,辉夜姬则居住在天上。可以说日本人熟知的乙姬,就是将龟姬与乌龟脱离开后,参照辉夜姬塑造的

日本人心中的女性形象特征,就是其中所有两个分离的形象:一个是住在天上的少女,她拥有不可能成为常人结婚的对象;另一个是有血有肉住在海里的龟姬。而实际上,倘若要在日本民间故事中找到一位与男子平等恋爱的女性形象,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可以说辉夜姬是永远的少女

永远的少女,正是禁忌房子中愤然离去的女性留下的孩子,她与母亲一样美丽,但她从目前那里得知男性的不可信任,又或者她理解了母亲的恨。为了给母亲报仇而来到世上的她们提出了许许多多不可实现的要求,刁难那些位高权重的男性,她们无视男人的迷恋,轻而易举的离开,回到原本的世界与母亲一起嘲笑着男人

5、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

深层心理学家经常提醒我们,下意识中是没有时间性的,而我们经常在梦中体验到这一点。梦里混合着过去和现在,转瞬间拥有长时间的体验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从龙宫东面的窗户可以看到春天,南边窗户可以看到夏天,西边则是秋天,北边还有皑皑白雪。这表示龙宫不受时间法则的约束

曾经去过另一个世界的人回到现实世界而想继续过那个世界的生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对于心理治疗专家来说,另一个世界等于下意识的世界,与患者一起进入下意识的世界时,最为重要的角色必须与现实世界保持联系

故事中龟姬把不能打开的箱子送给浦岛,大概是希望浦岛能够建立信守禁令的意志力,当在退化状态中产生创造力时,为了使新要素产生,当然需要个人付出相当的努力

日本人特点之一就是不能明确地区分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意识与无意识的世界

总而言之,对于日本人来说,自由出入其他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障碍出奇的少。这正反应了日本人自我的存在特点。西方人拥有把握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说能明确区分意识与下意识,以及自己与他人的不同。相对于此,日本人的意识出于暧昧的界限上,整体上并没有达到分化状态



第六章 异类女性

1、鹤妻

不像西方故事的主角因为魔法等外在力量变身,日本故事中的动物总可以自然而然的变身

禁忌屋子那位女性,一度隐去,但因为想要与人交流而忍耐,再度出现,结果却再次被背叛离去。借由女儿化解了怨气,之后她再次来到这个世界,这一次她终于找到了一位可以信任男子,他有意志力且善良

但她没有注意到男子的欲望

人们多半会因为有钱而欲望加深,欲望深的人,不安的情绪也会加重,强烈不安的人是无法遵循约定的

鹤妻与龟姬所代表的象征意义是一致的,总而言之,对于这类女性来说,当自己的原形、本性或真实的裸体被男子发现,她们就不能再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了

(鬼笑里主动露出身体是否有主动分离的意味?)

2、异类妻子

这些故事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以女性隐藏本来面目为前提,而在结婚之后因为发现女性本来面目而导致离婚。另外一个特质是女性主动提出求婚

妻子不许可丈夫看自己生产的场面,让人联想到丰玉姬神话

这种冒犯女性禁令的偷窥行为,可以追溯到伊邪纳岐与伊邪那美的神话故事

偷窥的过程中男子看到了本来不应该看的女性阴暗一面,也可以说是肮脏的一面

3、世界的异类婚姻

原始地区把人与动物看做同类,属于古代人的一体观,认为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变身是很自然的现象,属于不会把人类与动物的婚姻看为是异类婚姻;与此相对,欧洲等地信仰基督教的民族则认为人类会因为魔法变成动物,所谓的人类与动物的婚姻,实际上还是人与人的婚姻。在西方人眼中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异类性是无法超越的;日本等地则处于二者之间,认为动物不需要魔法就可以变身,但反对异类婚姻

4、人与自然

这是一个各有天地而共存的世界,这里完全没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路德认为,传说故事与发生地有密切的关系,这也许是为了加深传说的可信度

如果我们把异类婚姻中的婚姻视为相对于人类的自然,认为它们是一种自然的存在又会怎么样呢?人虽然也是自然的部分,但具有反自然的一面

自然的部族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体,欧洲的文化将人类与自然分离,日本则较为微妙,最初的时候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体,但是在某一时点又彼此分离,认为人与自然不同并想去了解自然,但所谓的自然却不愿人类去了解他因此二者处于若即若离的暧昧状态,在调和之中共生共存

人类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完全切断,但是透过自身中的自然(人化为动物)重新取得与自然的联系;动物化身为人类则是另一种方式再次恢复联系

倘若从人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就相当于意识与下意识的关系

鹤妻中的女性没有切断与自然的关系,她不仅保有关系(将其保密)而且试图在人类世界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所以日本人确立自我不需要像西方人一样彻底切断意识与下意识的关系。鹤妻依靠自己的工作取得地位,但是自我的弱点在于知道这种行为的出现,鹤妻知道自我中有一部分属于自然,一单知道被强调的过于强烈就必然要切断与自然的联系,此时故事中出现的男性就代表这种切断过程

西方故事是在人类与自然切断关系后再次与已经变质的自然统合;日本中自然并不属于单纯的人与自然一体概念,而视为是不同的物体。无论是西方还是日本,都描写了自我在确立的过程中,经历知道所带来的痛苦。西方用罪恶去解释,日本则是用怜悯来表达



第七章 有耐力的女性

1、没有手的姑娘

姑娘因为失去与外界的联系并且不得不面对严重的孤独,如果是第六章的主人公,她可能会选择隐身离去回到母国,然而这个女性没有可以回去的母国——她已经与母亲切断了联系,她能做的只有忍耐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来说,所谓的不合义理的因素,就是下决心与母亲切断联系,自己独立生存

有人因为忍受不了第一次孤独而死,也有些人因忍受不了第二次孤独而离婚,但是经受这些痛苦是企图切断母女关系的女性必须承受的命运

她经历了两次与母性切断的过程,第三次与母性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整个过程中她始终没有切断与母性的联系,也没有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这使得她终于拥有了主导的力量

人在孤独时往往可以做到神与自己以及与自己心灵的联系

一个人与外在的联系缺乏,便导致内在联系丰富。换句话说,那些本来就很内向的人,往往很难成功地与外界建立联系

可以说女主角因为切断了与家人的联系而获得幸福

2、东西方没有手的姑娘

格林童话是由父性支撑,而日本故事则是由母性支撑,这可能源自故事开始时母女、父女的故事结构

西方故事中的女儿虽然被动,但能够通过话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决定;日本故事中一方面使用暧昧的方式表达女儿的决定,另一方面充分描述了她的悲伤与怨恨

西方故事的女主角不是为幸福而战,而是等待幸福出现,可以说是一个孕育的过程

3、幸福的婚姻

这类故事中的男性都有着魔术师的特性,而非英雄

日本的英雄实际上是前面所提到的能够忍耐的女性。由于日本的男性一直没有切断与母亲的联系,所以最后只能拥有一直类似魔术师的形象

那位因为男性背叛而心怀悲伤离去的女性,经历多次化身之后再度回到人类世界,这次她终于下定决心与母国分离,靠着坚韧不拔的忍耐力在这个世界获得了幸福


第八章 老翁与美女

日本民间故事描述的龙宫世界,确实体现了日本人的内心深层世界。柳田在海神少年中提到:日本的龙宫并不只是另一个国度,在那神秘的大海中,负责传递信息的通常不止是一个年轻的女子,她怀抱着一个不可思议到底孩童,他们俩努力与前来沧海的人结下缘分。对于日本国民来说,海是永恒的母亲国度

虽然山海截然不同,但是从它在人心理上所形成的远离现实的深远度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1、火男的故事

火男的主角把柴火扔进洞穴的行为,典型地表现出内心精力流向下意识的情况

到地下世界为的是获得某种东西,这种行为十分明显是从地上世界的角度而言;而接受有意图或者无意图的人所扔进的花或者柴火,为了还礼而邀请那个人去玩的情节,则明显是从水下王国的角度而展开的

日本人在看非现实的世界时,不是从意识的角度而是从下意识的深层角度出发的。当然所谓的看,是一种很明显的行为,几乎不属于下意识,所谓的下意识角度这种说法,本身就包含着自我矛盾,所以恒指我半睁眼看更合适

居住在这个洞穴里的人代表着很深的意义,除了那位迎接他的女子外,还有一位相貌堂堂的白发老翁,和一位被告知可以带走的孩童。这个孩童长者无法形容的丑陋面孔

孩童代表下意识产生出的东西,从意识的角度看,这个东西一开始可能被认为是丑陋不堪的,但经过适当处理之后,就会产生出原初意识所判断的价值

然而反过来看,人类的欲望恰巧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正因为想要得到些什么或者想轻松一些的欲望,才能促进文明发展,人类的意识体系也因此才得以建立。人生就在于如何把握欲望与无欲无求直接的平衡

当人们具有强烈的下意识属性时,虽然在意识的境界中可以获得利益,但是无法忍受一定程度的意识化之后,还是要回到下意识的境界中去

对于日本人来说,下意识境界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2、老人意识

出现在这边世界的东西,很快又回到那边世界

如果结合半睁眼看的观点,就会发现海底王国并不单纯等于下意识。日本人将海底王国加入到意识里去,形成一种暧昧的整体意识,这一点与西方人建立的自我意识不同

对比诺依曼提出的绝对的自我形象,就会发现龙宫童子类故事所显示的任务内心结构,并不代表脆弱的自我结构,同时它还使我们看得到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古事记里就有海底王国居住着年老海神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海神是丰玉姬的父亲

诺依曼理论认为西方人通过英雄表达自我,那么以老人为主人公的故事,是否可以将老人视为是意识的象征?

在希尔曼的理论中,少年可分为三种类型,儿子、英雄、少年。其中儿子、英雄与母亲有着极大关联,屈服于母亲的儿子,征服母亲的是英雄,二者的区分在于能否象征性的杀死母亲。但相对于儿子和英雄,少年不是与母亲、而是与老人有密切关系,因此他称少年与老人是复合型存在,认为二者有共同一个原型

希尔曼认为,老人意识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具有两面性,老人意识既拥有以长者姿态表现出的恪守成规的一面,又拥有破坏规矩、颠覆顽固性的一面,而后者所表现的恰巧是少年的特性

二者共存且不可或缺,老人意识一方面具有顽固、冷酷不变到底形象意识,同时内心却燃烧着自我破坏的火焰,两者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张力,正是这种意识的特点

由于老人意识具有这样的两面性,所以在面对痛苦的真实和冷酷的现实时能够发挥隐藏在背后的智慧,老人意识能够保持着一个冷酷的距离从地底深处观察世界,有时它会以完全相反的视角去观察事物并发现其中的结构

老人意识通常会从死亡的角度去看待生存,这就是为什么容易出现悲观或遁世的世界观的原因。它会将一切视为虚无,冷酷不变,毫不通融地保持规律和秩序,但是,如果一直专注于不变,就会导致思想僵化,产生感情上的忧虑和无力。当青年时期遭受强烈的老人意识侵入时,就会体验到极度的忧虑和无力,甚至容易自寻死路

如果英雄意识是天上的太阳,老人意识代表的就是地下的黑暗

英雄自己切断与母亲的联系,用明确的意识切断与一切事物的联系,但英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后来者居上,变回占据现在的英雄的位置

当老人意识的凝固与不变性达到巅峰的时候,其内心隐藏的少年会突然发挥作用,产生自我破坏,导致出现没有规律的事态

希尔曼在论述老人意识的形象时,层列举了罗马神萨图恩的例子……在进行了具有强烈破坏性的活动之后,一切恢复正常,老人意识在此复活。这种行为的特点就是,它并不属于进步,但是不变性与激动性却非常完美地调和与存在着,这恰恰代表着老少的共存

对女性表现出完全的无力和放纵,正是老人意识的特征,冷酷与放纵相互交错,就渐渐的将性的想象世界扩大,可以说这是通过想象弥补现实的性无力

以进步和发展为目标的英雄意识,对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相对于影响意识经常受到的死亡与凋零威胁,老人意识与发展无关,正因为老人意识本身就是从死亡之中产生的,所以它不会受到威胁

面对女性,英雄与老人意识的差异表现的尤为突出,英雄意识确立必须经由女性,相较之下老人意识则不需要

当老人意识拥有女性伴侣的时候,这个形象将是阴郁的女性形象。希尔曼认为萨图恩的伴侣鲁啊,这个词是疫病lues的词源,代表着老人意识中的女性伴侣将黑暗和疾病带到世界上。它象征着老人意识背后的阴郁情绪,这个黑暗面加上放纵,给人一种将一切都拉入地底世界的感觉,这个女性伴侣的形象不得不让人联想起山姥

态度顽固、冷酷不变的老人,其实也有容易伤感的一面,老人的这方面一单被触及,有时会盛怒,有时则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软弱的一面

3、父女结合

希尔曼对克罗诺斯和阿芙洛狄忒的故事做出了如下解释:老人意识使性的想象世界扩大,这些性的想象会因为老人意识的压抑力量而被切断,并且流向下意识的世界。但是性想象不会就此停滞在那里,而是以父亲的女儿这一形式再次出现,所以天神乌拉诺斯与大海的结合物,代表着天神的性和大海之深邃的幻想,最后回归老人意识之中

身为父亲女儿的美女,代表着不变的冷酷意识背后存在的柔软性

父子、母女的结合代表着人类意识的两个极端,前者代表着男性意识的确立,后者可以说并不能称之为是意识,它只能说是一周与自然接近的存在状态。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母子、父女结合是一种具有补偿性的存在

荣格认为欧洲基督教文化的意义在于强调父子轴,所以为了补偿才出现了母子轴

所谓的补偿机能,不只是完全相反的存在,其中多半具有某些相同点,再加上互相相异的部分。而从父子关系来看,母女关系正好是完全相反的存在,相互之间并不具备补偿机能。而在母子结合的关系之中,所谓的儿子即男性具有的发展可能性(确立男性意识的可能性),这正是两者的共通之处,再加上背后的模型作为支撑,正好形成一种补偿机制

总之父子关系对于母性存在起不了补偿作用,但是父女关系中女儿,则可以与母性有共同点,这正好能够使背后的父性威严的一面发挥作用,形成补偿机制

阿月阿星这个故事体现了当母性过于强烈的时候,会通过父亲表达出补偿作用是母性之爱

因父亲震怒而离家出走的女儿,虽然遇到了有魅力的年轻人,但没有与他结婚,这就像典型的父亲的女儿——希腊的雅典娜女神一样,就有强烈的父女结合性质。她只能让同年龄男性充当她的随从

父女结合对父子、女子结合起到了辅助作用

通过国王与公主、魔神与妖精、天父神与公主不同形态的父女结合形式,展现了父女结合的净化过程(虽然这里的神指天父神,但他却不是西方父子轴上的天父,我们必须认识到此处的神是指女儿背后的父亲)

在这里父亲形象具备的含义,并不只是单纯为了补偿负面母性,而是具有保护女儿以及超越其上的含义。就如魔神与红妖精的关系一样,有时候父亲的保护会剥夺女儿的自由,而更高层次的父性则可以打破这种负面影响,并赋予女儿独立生存的力量

4、海底的三元结构

如果我们从血缘关系看待祖父-母亲-儿子的关系,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女性加在两个男性中间的三对关系,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父亲-母亲-儿子,但这种关系并不会自然的形成三对角(因为父亲与母亲是没有血缘联系的)

只要提到三对角,几乎所有人都会立刻想到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唯一神概念

荣格《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三位一体》、《心理学与宗教:东方与西方》

荣格指出三对角的形态属于宗教史的原型中的一种,三对角早在基督教出现之前就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容指出巴比伦文化在汉谟拉比建立王权后,将三对角与人类王权的意识想结合,赋予王权极大的权威,换句话说,就是把三神崇拜改为二神崇拜,而王以神的传令者的身份统治王国,形成新的三角关系

类似的思想在埃及也可以见到,埃及主张神-法老-卡(ka)三位一体,卡被认为是天神父亲和国王儿子的结合体。卡与圣灵非常相似,圣灵也是父子结合的产物

实际上将女性形象投射到担当中介角色的圣灵上是十分自然的,基督教早期的诺斯替派有时候也用母亲来解释圣灵

父母子是很自然(常见)的三对角关系,但它无法解释整体的唯一神形象。非多神教的一神教的特点之一,就是用父-子的同质性男性加上圣灵,将自然排除在外,形成一体化的唯一神。三位一体的形象不允许对立的存在,因此需要同质性之间的调和,才能实现一体化,这时候圣灵属于一种气,他不是通过母亲的肉体所诞生的,圣父、圣子是通过气、灵、圣灵得以结合的。

荣格认为要补偿这个三位一体形象,需要有女性的存在,与其说是三位一体,不如说是四位一体才更能表达出整体性

欧洲文化使圣父圣子结合的产物圣灵拥有了生产力和生命力,而圣灵的特点之一,就是排除母性

在男性原则中,父子关系只有通过圣灵才能够得到上升,不仅如此,父子关系高于母女关系,如果用这个观点解释基督教,就可以用三位一体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

通常父亲被认为是第一人,同时也是创造者,如果没有意识到儿子的存在,人们就不会对此产生怀疑,而将父亲视为唯一的存在,这时候没有批判和伦理上的纠葛,父权完全不会受伤,同时父亲周围的其他人也不会产生分裂的意识

当人们首次意识到因分裂产生黑暗世界的时候,一个新的时代就由此展开,父亲不再被认为是绝对的,原来还有与父亲对立的存在,这时候人们就会对父亲产生遗憾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虽然一方面还留有对过去到底父亲时代的怀念以及希望被救援的愿望,但是因为人类的意识是不可逆转的,所以以及不可能回去了

在第三个阶段即圣灵阶段,父亲与儿子之间出现共同的第三者,从而使得儿子心中产生的疑惑与矛盾统统被画上休止符。圣灵成为统合三者恢复为一体的要素

在最初的父亲唯一阶段,发展到儿子的二元阶段,以至于发展到圣灵的阶段,将三者合为一体的三元阶段,使得多元体达到最高的顶端

如果我们用这三个阶段类比人类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下意识的依赖阶段,进入第二阶段时幼儿必须放弃依赖性,而进入第三阶段时则要放弃带有排他性的自立性

祖父-母亲-儿子的三对角并不能看做是一体,因为这中间混杂着所谓男女异性成分,但如果从血脉相承的角度看,这中间含有一定程度的一体性,因此可以用三对角对应发展的过程

母亲的阶段可以与父亲的阶段相匹敌,虽然父亲阶段与母亲阶段在唯一绝对部分十分相似,但父亲阶段是通过法作为守护力量,维持分裂状态下绝对的善,相较之下,母亲阶段则始终处于善恶难分的混沌状态,而将全体视为一体,这是一种乐观的理论,在一体感中获得肯定

当母亲阶段转化为儿子阶段时,与父亲阶段转化为儿子阶段类似,这时会产生母子间的对立,也就是儿子会对母亲产生疑惑,但是又不同于父子对立那般锋芒毕露,母子间的对立往往因为母亲般的包容力——包容了对立、疑惑、矛盾等,使得母亲能够在暧昧的整体性中获得胜利。由于她能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所以不需要圣灵作为中介

母子轴对于理解日本人的心理非常重要,但是只有加上祖父形成三对角之后才能确切的解释人类发展的过程。母子关系有很高的稳定性,担当儿子的男性特质过强时,这种稳定性往往给人一种束缚感,这时候两角关系会发生改变。由于没办法形成三对角关系,所以只能全面的否定母性,象征性的杀死母亲,西方的自我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当然还有一种不那么激烈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加入一位可以补偿母性的男性,也就是祖父。这样不仅不会破坏母子关系,也可以支撑原本处于弱势的男性

西方男性英雄形象代表的自我,是由天上的三位一体唯一神支撑的,而日本人的自我是由海底的三对角支撑的,由于三对角不是一体,所以日本人的自我有时候呈现出老人意识,有时候呈现出女性意识,有时候则呈现出少年意识,可以说是三种意识的混合状态

5、第四元结构

荣格指出,人类的心灵整体性投射在人类所拥有的神的形象,正因为这个原因,荣格用具有整体性的四位一体的观点研究基督教神话

荣格提出四位一体,是因为他认为人类必定会在自己内心感受到邪恶的存在,如果天父是绝对的善存在,那么该如何解释神创造的世界里会有邪恶呢?重视理论整合的教会哲学家们不承认有恶存在,他们用缺乏善表示恶,但荣格是以心理体验为基础建立起理论的。他认为只有存在恶这种对立物,善才有可能存在。他引用外典的神话故事和诺斯替教义,指出相对于天父圣子的光明面之外,在父子之间还有代表黑暗面的恶魔的存在,恶魔也是神的儿子,但是善恶的对立因为圣灵存在而得到了调和

人虽然会尝试拒绝恶,但有时候也会屈服于邪恶,与其说人是追求绝对的善,不如说人类最求的是在善恶对立中能站得住脚的强大耐力,恰恰在这时,人类的就能体会到超越人类意识判断的四位一体的神的概念拯救了我们

男性原则支配着父-子-圣灵这一面,而父-恶魔-圣灵这一面则被更高级的女性原则支配,可以说四位一体的神,是由父性和母性,男性和女性结合所产生的。这里的结合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当圣灵促成这种结合的时候,有时候会具有两性的成份,有时候恶魔会与女性形象重叠

地上的人类的自我是以男性形象作为代表,这是因为人类的自我受到天上的三位一体的男性神支配,而属于人类的男性则去地下世界,与那里的女性结婚,从而得到补偿天上三位一体的第四元女性,为了补偿基督教具有公共性质的男性神,民间故事几乎都需要结婚

如果按照这个模型解释日本的情况,那么被邀请到海底的男子或多或少具有第四元的功能(相对于西方的女性上升,日本是男性下降)。然而事情没那么简单,西方的唯一神高高在上,所以一切都可以通过二分法判断,但日本,因为母性神力量强大, 其特征就是不对事物做出明确判断

相对于基督教的绝对唯一神,日本存在的是绝对空无的神

支撑日本人的“无自我”的不是唯一神,而是神话中的中空性,位于神话中间的须佐之男也象征着无为,所以并不需要什么补偿性角色发挥作用,因此所谓的结合,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种空无本身就是一种完整的结合

在圆形之中不存在什么三位或者四位的问题,如果需要加入什么,或许就是结构,但空无是排斥结构的,在混沌中加入结构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海底三对角这个结构,想方设法的相遇地上的存在构建联系,如果把焦点放在女性身上,就会发现她经历了多次失败,忍耐着一切,就是为了建立联系。也可以说这种三对角在无自我的世界当中,努力地试图建立老人意识和女性意识。这种试图在无的世界中建立结构的,是一种与空无完全相反的存在

由于神学家本身带有的宗教性已经带领他们抵达了天国,所以神学家口中的神是天国里的神,他的形象是没有恶的存在的,而荣格的神则是在地狱里看到的神,心理学家经常接触人类的脆弱与邪恶,必须先承认人类的邪恶的一面,才有可能在善恶纠葛中找到一条统合的道路。绝对完美的神,对于身处地狱中的人来说毫无效用

日本民间的空无与海底也有类似的情况,因为空无本身已经达到了绝对的地步,所以不再需要任何东西,因此只要能够去除自我,其他的所谓意识化都是没有必要的



第九章 有自我意识的女性

本书第一章通过禁忌房子得出结论:日本的自我与西方的自我存在差异,主要在于日本的自我是以女性形象表达的。接着又分析了民间故事的特点,发现存在差异的根源在于三位一体绝对神与绝对空无神的差异

1、烧炭富翁

马克思·路德《民间故事的本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地方》

相较于之前的女性,烧炭富翁中的女性,她不再忍耐,具有意志力,由被动转为主动。她不是被男性看破本质而离开的,而是主动离开的

她拥有看出丈夫本性的力量,和选择丈夫的智慧,而且拥有挑战日本社会重要支柱——身份制度的大胆

她拥有女性所有的能够看出隐藏价值的能力

日本人的自我不是打退怪物赢得美人心的英雄,而是经历过忍耐和生存考验之后,转变为非常积极的女性,为那些不了解宝物价值的男性充当智慧的明灯

2、女性意识

诺依曼认为现代人必须建立父权意识,然而,在人类初期以及幼儿期都是母权意识占优势,而现代男性在出现精神危机和进行创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母权意识

诺依曼从人类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父权意识层次比较高,但他同时认为母权对创造故过程产生影响

诺依曼的母权意识可以与月亮联系在一起。母权意识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明确的与下意识切断联系,而是与下意识调和,共同荣存,有时候会表现出多愁善感,这种多愁善感是对应下意识传来的信息以及绝妙的想法和启发而产生——正因如此,母权意识对于创造非常重要

母权意识与时间和命运也很有关系,这个世界拥有自身的节奏,拥有固定的周期,母权意识世界树在调节这种节奏

父权意识的特征是为黑夜带来光明,消除昼夜差别,当昼夜都能工作时才能有效率,这使得人以为自己可以支配世界而傲慢。母权意识具有很高的亲和性,不是破坏、对抗而是接受命运,在接受的时候,会因为命运的改变而获得幸福

煮饭、烤面包,在这些被称为是做饭的女性原始秘密仪式之中,必须有花时间等待的过程,等待食物在变热和煮熟的过程中产生形与质的变化。母权意识的自我很习惯等待,当时机来临之前,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前,当月圆之前……也就是等待着下意识转变为意识

母权意识就是认知过程,就是在从受精到生产过程中认识到的意识本质,无论如何,母权意识就是被动。她首先表现为接受外来侵略行为而自己不主动采取行动……而从母权意识中得到的东西,往往不需要语言新人与说明,因为这一切都是不言自明的——但这对于那些从未体验过又试图用语言来理解它的人来说是费解的、毫无价值的

母权意识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相对主义,诺依曼认为这不是绝对唯一主义,而是理解变化无常的事物、宇宙和心灵体系的根本性智慧。父权意识背后存在着唯一父神,只有通过与对象切断联系,以及运用抽象方法,才能发现事物的绝对普遍性,而母权与下意识有关,母权没有切断与对象的联系,是一种依赖性,相对性的存在

在日本的体系下,女性意识也与下意识有密切联系,但这种意识包含了父权与母亲意识的共同部分,是老人与女儿结合生出来的意识

女性意识与母权意识都属于相对主义范畴,这种相对性使得女性意识能够与具有相反意义的男性意识保持某种联系

3、神圣的婚姻

代表空无的男性与代表女性意识的女性结合,取得了好的结果,具有意志力的女性,补偿了日本空无神的文化现象,摆脱了日本文化的过渡伤感性,带来了新的活力

4、整体性

主角获得了大量的黄金,不是因为女性主动,而是男性本来就拥有这些财宝而不知道

女性意识总是试图以某些方式来修复曾经被切断的关系,用接受代替排斥,但并不是被动的

完整性是靠排除缺点和邪恶来实现的,父权意识就是企图实现这种完整性,因此父权意识会坚决地切断并并且一切邪恶的东西,而女性意识就是接受一切,以整体性为目的

然而女性意识试图接受一切时也必须接受完整性,所以必须容忍内部矛盾,这恰恰是完整性的苦难之处,以故事来说就是女主角必须接受与她命运不同的前夫,并且还要让丈夫与前夫童子鸡一起生活

这令人想到了日本神话三御子之外的第四者,蛭子

自我是多重存在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应付多样化的世界,老人意识,少年意识,男性意识,女性意识这些所有意识构成了整体性

对于女性意识来说,要统合内部矛盾并不容易,要保持整体性而不使其变得残破则更加困难,在内心实现整体性形象的时候,女性意识也因此形成

对于整体性来说存在着两难,如果明确掌握整体性,就会丧失明确性,当我们试图明确描述整体性的时候,整体性已经因此而扭曲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