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考察笔记] BIG-O!Show Must Go On!

——人总有追问“为什么”的欲望。

——但是即便不知道“为什么”,人的生活也不会受到什么实际的影响。

记住这两点,对于理解《THE BIG-O》剧里剧外的事情都有很大的帮助。

这话听起来颇有些诡辩的味道,然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你能够放弃……至少是先抛开对《THE BIG-O》背景设定的过度追问,那么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其实是十分易懂的:在名为帕拉蒂姆的穹顶城市里,人们都因为某些原因失去了40年之前的记忆,而以救下人形机器人多萝西为契机,谈判专家罗杰被卷入了一系列和“苏醒的记忆”有关的奇怪事件当中。

……如果它们都能通过对话解决那自然再好不过,但当事件走向陡然转变、变得无法以人力解决的时候,罗杰就会驾驶名为BIG-O的巨大机器人化解危机。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人们失去了记忆 → 一些找回记忆的人引发了事件 → 读作谈判专家写作侦探的罗杰前往调查解决 → 在谈判(beng)过程中不得不使用巨大机器人强行“说服” → 谈判成功——不论故事的主题与叙述方法如何变化,以上这个故事逻辑贯穿了《THE BIG-O》始终。不去强行联想每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只考虑这个结构所要表现的主题的话,Staff们想要努力传达的东西同样是非常清晰明了的:人不能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并因此去强迫自己做某些事情,人要自由的选择自己生活下去的方式。正如帕拉蒂姆的居民们没有40年之前的记忆同样能够生活下去一样,观众不理解《THE BIG-O》的世界背景到底是怎么样的同样能够经由故事本身的进展获得这个结论。在这个意义上讲《THE BIG-O》其实是一个对观众的理解力非常非常友好的作品。

·舞台世界与机械巨神

——然而人并不是不受到实际影响就能如同无事发生过一般地继续生活下去的存在。是为了实际的利益也好,是因为好奇的天性也好,是源于沉重的使命也好,亦或者是坚持一种哲学追求……总而言之,人就是会去追问“到底为什么”。

在《THE BIG-O》的故事当中,帕拉蒂姆的居民们总感到自己在畏惧什么、一些人因此开始去寻求40年前的真相,从这个角度上看对真相的追问对于《THE BIG-O》的剧里剧外同样都是非常重要的。也许系列构成的小中先生会反对去断言“《THE BIG-O》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但不论如何,我们的好奇心都需要一个答案。所以在这里就我们姑且先找出一个比较容易展开的入手点:

舞台。

片山监督将《THE BIG-O》的世界解释成是Angel所创造的童话世界,(小中先生并不赞同这点,但是也并不完全反对),有人便将《THE BIG-O》对比理解为是《楚门的世界》……这种的说法恐怕对两部作品都有些不公。帕拉蒂姆确实如同是一个巨大的舞台,但是注视着演员们的并非是与演员们一模一样的人类(观众),而是冰冷而沉默的舞台本身。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差异点。《楚门的世界》中的舞台是根据“外面的人”的需求被建造出的道具,而《THE BIG-O》中的舞台则是《THE BIG-O》的世界本身,也就是说舞台在此是如同万有引力一般的结构性存在事实。

所以与其过度思考这个舞台到底是谁设计的、怎么设计的,不如先将帕拉蒂姆视作是我们观众身处的这个世界的缩影,无数次Loop——如果它真的发生过的话——就如同是这个宇宙不断重复的创生、毁灭过程,而处于宇宙大爆炸这一位置的事件就是40年以前发生的巨大灾难——根据故事中不断闪现出的罗杰的“记忆”,我们可以推测出那个灾难的本质是人类创造出巨大机器兵器BIG互相征战最终导致世界被毁灭。

……然而那是“真实”的吗?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发生过巨大的灾难,而老哥顿创造了帕拉蒂姆这一安全区并为延续未来消去了人们的记忆,那么他为什么要写下《METORO POLICE》?为什么人们会拥有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的“记忆”?如果说这些“记忆”来自上一次重置,但是为什么哥顿又要说40年前的记忆根本不存在?Angel在这个过程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综合全剧,可能性主要有以下三种:

可能性1:灾难是真实存在的,Angel凭借BIG的力量一遍一遍改写世界,一遍一遍撰写《METORO POLICE》,一遍一遍失忆并落入自己虚构的世界。

——这种解释是最容易理解的解释,恐怕也是片山监督想要表现的。但是其代价是,它使得帕拉蒂姆的一切成为了虚构的无意义之物,使罗杰这个存在变成了一个只是有点特别的“克隆人”。

可能性2:灾难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被Angel所夸张了,一切一切不过是年幼的Angel经历的噩梦再创作的结果。

——这种解释是上一种的衍生,它能够解释前者所不能解释的“40年前什么都没有”、“横行的巨大机器人毁灭世界只是虚构”,但代价同样是要使帕拉蒂姆与罗杰的努力化为虚无。

可能性3:所谓的灾难其实是人们虚构出来的。

——这种解释听起来有些奇妙、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它既能解释为什么“40年前什么都没有”,又承认了帕拉蒂姆的一切都是实际存在的。

让我说的再具体些:40年前的事情恐怕并不是真正发生过的“事实”,而只是帕拉蒂姆人得出的“推论”(也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得出的推论),就像人们从宇宙膨胀这个现象推算出曾经存在过一个宇宙极度压缩的奇点一样,人类创造出巨大机器兵器BIG互相征战不过只是罗杰根据自己为什么能够操控BIG-O得出的推论,40年前的大灾难导致人类失去记忆同样只是人们根据失去了记忆这一事实得出的推论。

毕竟记忆是有限的,为了维持理性,我们必须依赖于逻辑,我们有时候也会去追问宇宙大爆炸前存在什么,会不会存在一切存在的开端、创造万物的造物主?实际上我们已然知晓,在“开始”以前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帕拉蒂姆正是如此,它很可能并不存在什么40年前的历史(或者说,由我们已知的世界进入剧中世界的转折历史)。作为使这个宇宙(舞台)被极端压缩的补偿,一切合理性都被极限收缩为一个实体……那便是BIG。

BIG是一切逻辑推论向上进行所取得的“解释”。

正因为BIG存在,人们才有理由相信确实有BIG大战导致世界毁灭、导致人们都记忆消失,这个世界的产生和发展历史都通过这一推论获得了存在的合理性,于是人们认为只要解明BIG的秘密就能解明这个世界的秘密,便能支配世界——便可以成为神。实际上BIG并不是那样的存在,它被称作这个世界的创造者,并不是指它们真的亲手建造了这个世界,而是说它的存在维系了这个世界的逻辑。

你可以直说它就是一个存在即合理的、用于使戏剧继续进行下去的不合理存在。没错,BIG——MEGADEUS、巨大的神,对于这个舞台化的世界而言实际上就是戏剧中所谓的DEUS EX MACHINA,即机械降神的具现化。

现在再回看这一切,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呢?

为什么在事件陡然转向、变得无法解决之时罗杰会呼唤BIG-O;为什么这个世界被称作是“舞台”;为什么说40年前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这一切一切的根本,正是《THE BIG-O》作为机器人动画的原点——BIG的存在本身。

·反赛博朋克立场

通过否定剧中那个隐晦而模糊的灾难的存在,《THE BIG-O》的故事结构会变得越来越清晰,但是它也让这个世界变得“超级系”了起来。BIG即机械降神这种说法宣判了帕拉蒂姆与观众所在世界之间的相似性与关联性的死亡,从而令帕拉蒂姆的存在形式空想了起来。

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有时候将自己从常识中解放出来,反而能更加理解一些其实非常显而易见的事实。

——我们可以看到,帕拉蒂姆变成了一个赛博朋克式的世界。

在这里需要立刻强调的一点是:《THE BIG-O》的赛博朋克不是指电脑、机器人、意识、人工智能这些“赛博”的题材要素,而是指因为巨大超前的智慧形成对个人的强大控制力的世界结构设置。再往大了说即是一种故事结构与角色身份的设置……一种诺斯替式的故事模式。

小中经手的作品中包含有许多非常显著的诺斯替模式,首当其冲的就是《Lain》和《Malice@Doll》。前者讲述的是在网络技术极其发达的世界中有关于人塑造的神的故事,后者讲述的则是作为神的人类自取灭亡之后被遗弃的机器人追寻神性(人性)的故事。包括《THE BIG-O》在内,这些故事都有以下特点:有一个美好的外部世界和一个充满缺陷的内部世界——《Lain》里的连线世界和现实世界、《Malice@Doll》里的神秘房间和Doll们生活的街道、《THE BIG-O》里的帕拉蒂姆之外的世界与帕拉蒂姆;从完美世界落入尘世的神——《Lain》里的铃音、《Malice@Doll》里的Malice、《THE BIG-O》里的Angel;异乡感——《Lain》里铃音因为拥有窥视他人记忆的能力无法融入校园生活、《Malice@Doll》里Malice因为获得人类身体无法融入Doll、《THE BIG-O》里Angel本身就是“外国人”;创造尘世的虚伪神德谬哥——《Lain》里的英利政美、《Malice@Doll》里的创造了Doll们所在街道的人类、《BIG-O》里支配帕拉蒂姆的哥顿;一些诺斯替的意向——《Lain》里英利政美提出的人类精神进化;《Malice@Doll》里Malice令Doll们觉醒的吻、《THE BIG-O》里被用来创造真正西红柿的残次品……

类似的设置在作品中还有许多,只要对诺斯替相关的内容有所了解,很快便能找出来更多有趣的地方。不过这里想说明的并不是认定小中先生创作的都是诺斯替式作品,准确地讲,小中也许并没有有意识的将这些作品作为诺斯替故事来描写,反而是有着强烈的意识在将它们作为赛博朋克故事来描写,不过由于诺斯替思想与赛博朋克思想的一脉相承(可以参见《黑客帝国》和《主教的轮回》),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诺斯替的模式和设置、原型,来对这些故事进行理解。

——一个典型的诺斯替故事形式是:在完美的精神世界中的神(索菲亚,即智慧,准确来说是神的移涌)产生了创造的冲动,却因为无知(缺乏真正的神的智慧)而创造出愚昧自大的造物主德谬哥,后者创造了不完美而充满苦难的物质世界,并将自己的母亲囚禁于其中。于是神在天上的兄弟便发起了拯救行动,他们将神的力量(灵)塑造为人类,并传授人类神智(即诺斯),受到启迪的人类认识了真正的自己,突破德谬哥的阻挠回到天上的家乡,从而实现对堕落的神的拯救。

代入到《THE BIG-O》里就是“记忆”创造了《METORO POLICE》并将其托付给了哥顿,哥顿根据《METORO POLICE》创造了帕拉蒂姆,其后“记忆”受困于其中成为Angel,流浪的Angel一直在异乡感驱使下徘徊迷茫,直到遇见了罗杰这个特殊的存在而开始确认到真正的自己,最终觉醒为真正的神超越这个世界。

也就是说Angel是索菲亚的角色,尽管剧中的Angel是记忆而非智慧,但记忆即是幻想,也可以说正是智慧的反面。关键在于,记忆创造了这个世界并迷失于其中——但为什么记忆会迷失呢?这一点在原作中并没有被直接挑明,然而根据整个诺斯替的结构推测,记忆所“无知”的部分,可能正是“不知道自己是谁”。记忆只是知道自己存在,但是记忆是谁的记忆?为什么是如此的记忆?她都一概不知,所以她才欣然的投入了她所创造的世界当中不断流浪。

诺斯替故事与赛博朋克故事的核心都是从“控制”中实现“解放”,在诺斯替故事中实施“控制”的是由索菲亚(智慧)生出的伪造的神德谬哥,在赛博朋克故事里实施“控制”的则是由膨胀化的智慧(知识)所形成的人工智能、权力……即“系统”,一种被人的智慧所创造出来的现实的德谬哥,人类创造了发达的文明却反而受其所制。这种“控制”的力度是极大的,它不仅仅控制着你的肉体,也着实地在控制你的认知、心灵,一种完全的现世自由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对此,诺斯替故事与赛博朋克故事的核心都是从“控制”中实现“解放”,在诺斯替故事中实施“控制”的是由索菲亚(智慧)生出的伪造的神德谬哥,在赛博朋克故事里实施“控制”的则是由膨胀化的智慧(知识)所形成的人工智能、权力……即“系统”,一种被人的智慧所创造出来的现实的德谬哥,人类创造了发达的文明却反而受其所制。这种“控制”的力度是极大的,它不仅仅控制着你的肉体,也着实地在控制你的认知、心灵,一种完全的现世自由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对此,诺斯替主义者给出的“解放”方法是获取“神智(诺斯)”,通过“了解你自己”使灵魂得到升华,而赛博朋克的主角带来的“解放”则是从机械中还原“人性”……一种本质上超越生存着的人类的美好本质——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进行理解,《Lain》中被承认的应当是连线世界、铃音应该能够通过连线世界获取自由,《THE BIG-O》的最后也是同样,Angel应该作为神明从这个世界中离去,而不是再度投身于虚构的帕拉蒂姆之中——但事实却恰恰相反,“Lain”早在人类创造出铃音之前便存在了,Angel则创造了没有墙壁的新世界的历史。

这种“反赛博朋克”的处理正是小中的独到之处。在大多数作者将现实世界视作是罪恶的、完美的、不可拯救的,从而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异界、本质之时,小中反而将其否定。小中的立场是不去追究无法确认到的东西,而是从可以触手可及的东西来把握生存的问题本身。他认为神不在这个世界之外,那个独立于物质存在的美妙东西同样是幻影,人性只能从实存的东西里寻找,这一点反应在《Lain》和《Malice@Doll》里就是承认“身体”的可靠性,而在《THE BIG-O》里就是承认不被“记忆”所束缚的“自我”。

·对抗虚无

这种反赛博朋克——反诺斯替的立场指向了一件非常重要事情:如何对抗“虚无”。

实际上,无论是索菲亚的故乡普累若麻也好、让灵魂得到解放的连线世界也好,乃至于整个诺斯替主义、赛博朋克,甚至还有小中先生非常喜爱的克苏鲁要素,都是一种究极的虚无。神、早已消失了的人类、代表黑暗的旧日支配者、D-死神、破灭招来体……甚至BIG-O——巨大的0,都可以说是强大的虚无的具象化。

人在面对虚无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无法以理性压抑的原始的恐惧。

帕拉蒂姆的居民惧怕着地下,惧怕着记忆。

在第四集中罗杰向地下深处探索,感受到了同样的恐惧。

在最后五集中“舞台”慢慢揭晓,人们——乃至观众被逐渐呈现在眼前的虚无逼迫到窒息。

但罗杰在第十四集中就已经向其进行了“挑战”。这个历程始于罗杰与R·D的对抗。

被命令着执行禁忌指令的机器人,被杀死的获得了回忆片段的年轻人们……罗杰在面对这一切时发出了怒吼:也有人在雨中不打伞跳舞,这就是所谓的自由!

罗杰认定了记忆不是必要的东西,被记忆束缚着生存是非常悲哀的,由此他取得了超越舞台的真正的自由。

但是这么做的代价是:罗杰被迫要去面对“自己究竟是谁”这一问题——

如果MEGADEUS的驾驶员不仅仅是帕拉蒂姆人、如果帕拉蒂姆的一切生活都是虚构的、如果罗杰·史密斯只是在舞台上被虚构的角色……如果失去了罗杰·史密斯这个角色,甚至,在罗杰·史密斯面前出现另一个罗杰·史密斯,现在的“罗杰·史密斯”又是谁呢?

罗杰陷入了这一疑问,他的推论将他带入记忆——幻想,同巨大的机器人横行、毁灭世界同样的幻想——之中,罗杰发现自己失去了罗杰·史密斯的身份、失去BIG-O的话便失去了一切,如同一个失去了角色的演员。这就是否定了记忆的代价,否定了记忆的人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题外话,在现实当中有一种与罗杰所经历的事情同样性质的恐惧,名为大众传媒。生活在电视与网络时代的人类正在逐渐变成电视与网络终端的俘虏,过去人类获取知识与见解的途径现在都为传媒所垄断,人产生的认识变为传媒上端的人希望别人产生认识,人产生的见解变为传媒上端的人希望别人产生见解,于是人的个性与独立意识便越发软弱了,每个人都像是被传媒的掌控者塑造出来的,每个人都可以被另一个人所替代。正如帕拉蒂姆这个城市一样,破败的现实中有穿梭着以《蝙蝠侠》、《鲁邦三世》、《奥特曼》等虚构作品为原型的角色,甚至整个城市的记忆全部都来自电视机……

对此,有人浑然不觉,只怀着不明的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有人克服心里的恐惧,试图发现真相并向控制一切的人进行复仇;有人则希望终结这一过程,让自己成为支配一切的王者。

不过罗杰选择了从现实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

随Angel逐渐深入地下的罗杰意识到自己的敌人正是自己所恐惧的、失去了罗杰·史密斯这一角色的自己。而能够战胜他的唯一方法便是从实际存在之物那里寻求立足点——也就是在现实中实际存在的多萝西。

不必担心失去罗杰·史密斯身份的罗杰·史密斯到底是谁,只要在现实之中有着呼唤罗杰·史密斯之名的人,罗杰·史密斯便永远是罗杰·史密斯。那么便是罗杰·史密斯创造记忆,而非记忆支配罗杰·史密斯。由此,罗杰从记忆(幻想)中找回了“自我”。

这种坚信实存的“自我”的方法论与“肉体的可靠性”乃至“相信人类能够改变”是一脉相承的,也是《THE BIG-O》里提出的对抗虚无的根本方法论。

·另一个女神——自我

名为记忆的神创造了这个故事里的一切,但是记忆却不是人类的一切——这一点是我们在执着于去理解Angel与记忆时总会忽略的事情。

事实上自我与记忆是同等重要的存在。是自我创造了记忆,而记忆为自我提供安定感,自我和记忆同时存在,人才是完整的人,所以说人类是会无意识编制出名为记忆的故事的存在,事实上是自我存在于记忆之中。

在正常的条件下自我与记忆是共存的,然而在帕拉蒂姆这个被设定成“失去了记忆的城市”当中记忆与自我之间产生了裂痕——记忆无法确认自我,自我失去了记忆的支撑。所以记忆开始在帕拉蒂姆中不断流浪,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

那么、此时此刻,帕拉蒂姆这个舞台中的自我又怎样了呢?

这一点是故事所没有明示的,但也不需要通过哲学探讨来寻找。让我们先返回故事的表层重新深入搜寻自我的存在……可以看到,自我正是罗杰从第二期故事开始所表现出的东西。

罗杰拥有自由意志,也有着坚信自己与世界存在的自我意识,然而——他虽然通过否定记忆确立了自我,但是这也使记忆与自我对立了起来。这正与故事后半段中罗杰选择多萝西而非Angel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相对应。

——这么说来,如果说Angel是记忆,那么多萝西也许就是自我……创造这个世界的另一个神明的化身吧。

恰巧这个故事始于罗杰与多萝西相遇,高潮时多萝西与Angel对话,在最后的一刻罗杰与多萝西再次相遇(按照小中的原剧本是如此,在实拍的TV中则是Angel与多萝西并肩注视着罗杰)。

多萝西的设定似乎与自我一词相距甚远,不过这与她是自我的化身并不矛盾。与同型号的R·D不同,同样是做机器人不应该做的事情,多萝西并非是被他人强制,而是以自己的意志为了别人去说谎。而且多萝西拥有爱,会去爱。多萝西永远是多萝西,是少女的样子……她是机器人,但却做了人类所能做的一切事情,她比任何人都要像人类。

所以即使失去了全部的记忆(记录),多萝西依然能自由行动,贝克看到这一幕惊诧的问到:“你……知道自己是谁吗?”

多萝西当然知道,多萝西一直知道。就像她能指引罗杰走出恐惧一样。

没有记忆的人确实无法确认自己是谁,但是自我就是自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多萝西就是多萝西”,这一句话不正道出了自我的真正本质么?

她正如《绿野仙踪》里的多萝西,失去了自己的栖身之所,被卷入了记忆创造的幻境当中。她的痛苦是一种觉悟式的痛苦,她不能像是其他人一样通过记忆将自己的感情(反应)正当化,毫无源头、不知缘由、不断产生的“自己”的东西令她无比焦躁。这令她无法忍耐人们对于失去记忆所感到的恐慌——明明在失去记忆之上还存在着一种更加剧烈的痛苦……一种清醒而调理的痛苦。为什么人们还要去执着于失去记忆这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呢?

·自我与记忆的和解

虽然《THE BIG-O》故事的主题是记忆,但是故事所追求的事情全部关乎自我,有趣的是,脚本家们对多萝西着墨也最多,对Angel着墨却极少。

在意象上,故事里与自我有关的部分也远压过记忆。

Angel最后所前往的地方名为柏拉图之洞——当然就是指洞穴寓言里那个关押犯人的洞穴;帕拉蒂姆的真相存在于海底,这也是柏拉图的海神寓言的体现;老哥顿用对西红柿的记录的模拟品来培育真正的西红柿,用植入记忆的孩子们创造真正的历史,不也正像柏拉图对理想的三角形的描述么?红色的气球是现世的三角形的体现……那些徒有西红柿色泽与圆形,却没有本质的伪物……

这些意象都指向“了解你自己”。

这也正是记忆所追求的事情。

也是令自我感到痛苦的事情。

但自我在抗拒着记忆,记忆想要自我消失,在自我与记忆割裂的状况下一切毫无希望。然而老哥顿还是委托了,他委托罗杰——帕拉蒂姆的谈判专家、这个失去记忆的城市里必不可少的存在去进行谈判。

话说到这里,我们该回想起两个被我们遗忘的问题了——

如果多萝西是自我,Angel是记忆,那么罗杰是什么?

老哥顿委托罗杰谈判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从故事中的对话来看,老哥顿似乎是想委托罗杰说服记忆给予帕拉蒂姆的人们自由;从故事结果来看,老哥顿似乎想委托罗杰说服记忆给予帕拉蒂姆自由。这样认定确实是可以的,不过这种说法难以说明老哥顿的想法……为什么自由对于他这个帕拉蒂姆之王而言同样是必要的?

这个自由当然不是指权利或者其他什么自由,用老哥顿自己的话说,假如一切只是舞台上虚构的、人们只是角色,那么人们不需要拥有记忆,但我也希望有能够改变的力量出现……这个说起来非常复杂的东西,其实就是自我。帕拉蒂姆的居民只是舞台上的角色,他们只有确定的命运,记忆不过是编剧给予他们的设定,但是帕拉蒂姆的居民依然是实际存在的,他们不是活在记忆里的虚幻品,因此对于帕拉蒂姆来说自我是必须的。

老哥顿所委托罗杰进行的谈判,恐怕正是调停自我与记忆的矛盾。

而只要顺着这个思路去想——去思考什么东西能够调停自我与记忆,那么就能够理解罗杰是什么了吧?

……偶像、英雄、传说……这一切一切,无论真实还是虚构,归结下来都可以聚合为“角色”二字。

罗杰就是角色的化身,或者说主角。

在人的内部产生无从自动化解矛盾时人就需要外力,而如果这种外力不是靠他者说服实现的,而只能通过一种自动的方法,那么就只能经由类似所谓的戏剧的净化效果来实现。

——通过扮演一个虚构的角色,人将自己从记忆与自我中解放出来,然后与实存的记忆与自我对话,自我与记忆便可能得到调和,由此产生一个统一但又不同于过去的新的自己。这个过程说来复杂,不过也说来简单,因为——这不正是我们观看那些剧作时所取得的结果么。

这也正是年幼的Angel通过电视所取得的结果。

她,最终正是被获得了灵魂的角色所拯救了,而获得了灵魂的角色也将永远存活在她的记忆之中。

·BIG-O!Show Must Go On!

至此,我们已经理解了大多数难以理解的部分,剩下的关键问题还有两个——

为什么MEGADEUS要寻找多萝西?

为什么说BIG会选择操作者?

其实这两个问题可以化简为一个——当BIG被启动时,驾驶舱里显现的那句话:以神之名创造此物,汝等无罪……这句话中的神究竟指谁?它是指真正的神?指阿雷克斯理解的神之权力?还是指多萝西和Angel中的一人?

——从Angel背后有着印记而多萝西可以解放BIG的力量来看,这里的神应该正是指自我。这就解释了为什么BIG们都想要“夺取”多萝西。这是因为,多萝西正如同是操控这个巨大偶像的Homunculus(脑中小人)。

所谓Homunculus是为了解释人类的意识如何工作而被提出的理论,但是它总会陷入循环,人的脑中有输出意识结果的Homunculus,Homunculus脑中也要有一个Homunculus……如此无限循环,就像趴付在显示器上的Angel被摄影机拍摄下来一样,形成了永远的连续反馈。

想要斩断这个循环就需要自我以外的其他“角色”介入,这也就是BIG的驾驶员们。

在故事中,被承认了资格的驾驶员只有四人——罗杰、泽巴哈、阿莱克斯、Angel。按照一些爱好者的解读前三人分别代表一种哲学观,不过我想这是一种误读的结果。

这三人——加上Angel——其实对应的是自我作用于记忆的四种方式:

BIG-O——自我产生记忆;

BIG-DUO——自我将记忆与真实对比;

BIG-FUR——自我对比记忆与记忆;

最终的BIG——遗忘。

对应过来,四个人的行动是:

罗杰不受过去的束缚的生活;

泽巴哈追寻帕拉蒂姆的真实;

阿莱克斯想要斩断老哥顿创造的循环支配一切;

Angel抹去过去的记忆。

而这四者又如人类的意识,可以划分为四层:

驰骋在大地上下的BIG-O处于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潜意识间,所以即使没有明确的记忆(记录),罗杰依然在积极生活;

飞舞在天穹上的BIG-DUO是人清醒的意识,它追求事实,所以最终泽巴哈驾驶着它不断飞升,一直到接触真实的边缘(可惜的是,这是一个没有外部真实的世界,所以DUO被撞毁了);

在海中如鱼得水的BIG-FUR是强大无意识的体现,它用冲动和本能、权力意志支配一切;

而最终的BIG、拥有一切与反转的力量,那不正是凌驾于个人之上的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体现么?

四个巨人以四种方式执行着自我的神之权力,以其神力改写着这个有记忆创造的世界。虽然《THE BIG-O》的故事最后取得最终胜利的是BIG-O,小中先生也觉得罗杰才是人类理想的状态。但是同样的,小中先生也借那个“与浪漫无缘的男人”之口说出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罗杰一样生活……”

所以,究竟哪种人更值得认同,哪种方法、哪种对待记忆的看法更合适,在不同的人那里有不同的答案。

这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角色一样。

但无论如何,生活都在持续,名为记忆的故事不会终结,BIG-O!Show Must Go On!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