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在我们日常写作中,文章的节奏是什么?

在我们日常写作中,文章的节奏是什么?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93681


很希望在知乎看到破除感情, 由解釋感覺進入量化科學的問答, 這是個好問題, 但卻找不到好答案。
節奏用來解釋文章是因為節奏有其規律感。
我以下從四層分析節奏
0. 字眼
1. 句子
2. 文章
3. 故事
字眼上不好說, 要顧及前文後理, 通常來說: 特別的事物或者生僻的字會變得很重要。
字眼的輕重會影響到句子的節奏
句子常說有輕重之分, 而輕重不是科學說法, 量化來說只是
    1. 用長的句子
    2. 特別的句式
用長句往往會令說者疲倦, 比如說,
"像東北寒風天似的嶺南地區沒有一處不使人感覺到身體手腳都像在雪櫃中取出來的章魚那樣連自己都不想碰到"
本來不斷加入形容詞是描寫文的不二法門, 但字數會影響到讀者的記憶力, 也不易重用, 不能重用就表示很難找到規律, 而節奏也就混亂了。
有一定程度分量的內容後, 經過思考, 必然可以做出更為好讀的文句的
首先要修剪句子:
中小學中最大的一個毛病是字數限制, 這會令到學生的文章表達過於擴充完整, 失去文學味道。
用回這個爛例子吧(我也不知道怎麼想到這個奇怪的東西):
"像東北寒風天似的嶺南地區沒有一處不使人感覺到身體手腳都像在冰櫃中取出來的章魚那樣連自己都不想碰到"
"像xx似的"是常見的框架比對象更大的的比喻修辭用字眼, 其中"似的" 這個詞語裡面的關係十分轉折, 而且"似"和"像"的表示關係重覆了
"嶺南地區如東北寒風天般, 無處不使全身變得像章魚; 那隻連自己都不想碰到, 在冰櫃中取出的章魚。"
只要重用一下那奇怪的暗喻對象: 章魚, 節奏感就出來了!
會編程的朋友也想一下這句$priceOfHSBC = str_replace(array(",","\\"),"",array_slice(explode("\t",http::buildRequest("http://mystock.com/service/price.service/?code=".$db->Result($db->Query("SELECT number from stock_table WHERE name = "HSBC"))->getReturn(0,0))->getResult("password")),1,1));


正常來說會斷一下句吧, 但也常有很多一行派, 不過如果變成這樣,
$priceOfHSBC = str_replace(        array(",","\\"),        "",        array_slice(                explode(                        "\t",                        http::buildRequest(                                "http://mystock.com/service/price.service/?code=".                                $db->Result(                                        $db->Query(                                                "SELECT number from stock_table WHERE name = 'HSBC'"                                        )                                )->getReturn(0,0)                        )->getResult("password")                ),        1,        1));

就易看了點了
--------------------------
到文章
文章就是一篇文看起來如何做成規律感了,
可以從結構入手, 議論文中的引言, 破除反方點, 我方點, 破除反方點, 我方點, 總結; 等經典結尾就像流行曲一樣可以預視的整齊。
節奏的基本是規律, 但規律的基本卻不是整齊。
1221 是規律
12321 也是規律
1331 15"10" "10"51 當然是
只要內容夠的話1234 也是個十分爽快的結構
除了段落結構之外, 對於描寫文和記敍文來說, 灌通全篇的很多時還有通感修辭, 用了通感之後能讓再平白無奇的事情都多了一重幻想出來的速度。但如果不用通感, 直接從感官上刺激的話, 那就更爽快了。
想想下面兩個記事:
1. 回家途中, 腳步和心跳呼應著, 一步一步, "鈴鈴..."旁邊自行車的清脆感把這節奏再加快點了。
vs
2. 我前面的那座20層的大樓, 竟然突然間都倒下了, 倒得真快。
看看無論事情有多重大, 只要失去比較, 就會失去時間感, 那就失去節奏感了。
只要輕輕的改成這樣
2. 我站在街的對面, 發了呆地望著對面... 本來樓還在的, 突然就變了紛飛的塵土, 然後就變成藍天了...我還沒轉過神來。
哇, 這是超清脆的三拍啊!
如果在下面兩段再來一次, 就是往文學作品的方向前進了。
回到家門前, 站在門前按了下門鈴... "叮噹..."門還是沒有打開, "叮噹..."家裡難道沒人嗎?, "叮...", 眼前由一片灰暗變成了一片亮白, 看到窗外的陽光, 還是中午啊...如果理解通感的話, 也可以先看看我在兩年前在知乎的處女答
为什么音乐中一小节五拍的乐曲很少?
因為雙數拍可以容許每個相對的強拍子都有相呼應的弱拍子
而3拍的常見是因為後面兩拍對人類記憶的負擔還算很少,在四拍中,自然是一強三弱,如果把弱拍子放到4個, 那就要花很多精力才可以掌握節奏,容易引起聽眾不快,也無法組出如2拍或4拍那種強弱強弱的穩定模式


節奏是要讀者感應得到才叫節奏, 難以感應的, 就算你像寫五拍歌一樣重申了一百遍也只是讓人不舒服。所以節奏有沒有, 好不好, 可以先幻想一下你的對象讀者, 等級高和等級低(請恕我用等級來比較他們)的十分不一樣。
高等級的讀者, 就是讀文章時已經習慣花大量的暫存空間, 能把信息在很長的時間得才一併處理的, 比如說是古文研究人員、法律文件相關工作者、高程度的外語學習者等。
低等級的讀者, 不外乎習慣於看微信雞湯也當成閱讀, 或者習慣於長時間讀網遊修真總裁王爺的一群。
像作曲一像, 把大型交響曲寫出來給普通流行音樂的人來聽, 十有八九都感到過於疲倦或者不明所以, 聽不下去。

======================
故事(是說超過一章以上的故事)
故事的節奏不外乎起承轉合及其重覆實現。
每幾章都會包含的起承轉合, 在整個故事框架中也是起承轉合的其中的一個部分。
但如此可預視的節奏當然不是一個既定的模版。
在現代的的劇本寫作中, 倒序法也成為了預設備選模版, 大有挑戰平敍的勢頭, 但是因為其結構過於獨特, 又開始有重覆變悶的感覺了。
因此, 對於大型故事來說, 層層推進, 高潮迭起, 急潮勇退, 基於人類的激勵機制, 是永恒的定律, 不打亂其期望就是最好的節奏。所有其他的結構只是錦上添花, 或者從某些人眼中只是畫蛇添足, 而且中間並沒有很好的準則。
像Matrix Reloaded 中開始寫Trinity 的一幕倒敍; 好是避開初段沉悶的氣氛, 不好是令讀者一直帶著尋找和這段連結起來的線索的精神負擔。
說回故事中的節奏怎麼才叫好呢? 答案在於上面"高潮迭起"中"迭"的密度、高度、落差, 熟識Agile 的我們這一代, 耐性是比以前少的, 高速迭代成為所有人的期望。
即使寫的是慢條斯理的描寫、風景、風光遊記等, 最好也不要以閱讀時間來提示讀者其重要性, 要以精神上的震撼, 以及其奇情、反常的程度來留下印象。
-------------------------
寫在最後
文章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自由, 因為其線性的展現模式和人類思考速度限制, 在寫作和閱讀的過程中, serialize (線性化)和unserialize(重新結合) 的過程十分之殘破, 讀者會運用其人生經驗組合去來的想像力來補完對象的形象和感覺, 而作者則會猜測讀者幻象力的程度來進行serialize。
如果想要好的節奏, 把自已當成讀者讀一下, 把情景幻想出來的時候, 你是用到你甚麼個人經歷得出這種unserialize 的方法的呢? 把它一點點的再加進去, 就可以慢慢地修補那殘破感。
回到家門前, 四周的氣息似是虛構的世界, 像是暗綠色的, 站在門前按了下門鈴... "叮噹..."門還是沒有打開, 那制式化的門鈴聲竟重現得比現實更為現實; 我控制不住我的左手再按, "叮噹..." 家裡難道沒人嗎?, 我的左手不受控了, "叮...", 眼前由一片灰綠變成了一片亮白, 看到窗外的陽光, 像無限的白色, 無限的光亮, 無邊無際... 看來這天還有12小時。有人在剛讀的時候就是幻想這個感受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